周末兩親戚帶孩子到好媽家里玩,本來孩子還相親相愛的玩的不亦樂乎,結果人家一言不合就開打!扯開架后,兩親戚接下來的時間一直在教育孩子,弄得好媽直犯尷尬癥。孩子打架受傷的其實是大人。看著孩子被人家打,當媽媽的玻璃心都碎成渣渣了!我的孩子為啥老受欺負?我的孩子日后會不會不自信,抑郁啊?會不會有暴力傾向吶?重點是,孩子都是娘親的心頭肉,一言不合就可能矛盾升級成為家長間的戰斗!有時戰斗還是“沒有硝煙”的(你說好媽尷不尷尬)。
結果沒一會兒倆熊孩紙又卿卿我我了:給你吃這個...給你玩這個...更加如膠似漆了~孩子就是這樣,前一秒還殺紅了眼,后一秒居然你儂我儂,讓你完全忘了之前發生的事兒。那么,迷之問題來惹。孩子被打了,到底要不要打回去呢?
孩子打架沒你想的那么糟糕
身邊的鏟屎官辣磨多,你一定有見過兩只狗狗打架吧?《動物世界》里各種動物打架的畫面也看過不少吧?其實,有時候他們會覺得好玩,互相“切磋”扭打在一起,不一定是真的在“打架”。這種“架”能增進他們的感情,還能鍛煉身體喔。
不要輕易把大人的世界觀套在孩子身上。特別是還比較小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強的時候,會用動作先表達。比如他想要這個東西或者不想讓別人碰他的時候,會直接去搶,去推,或者避開。其實他是沒有惡意的,大人不該“錯怪”寶寶,讓寶寶委屈的認為自己“太糟糕了”。這對他日后的性格養成有很大的影響,寶寶漸漸地會不自信、懦弱、沒主見的。
造嗎?你苦口婆心的對孩子說一大堆做人的道理,還不如孩子們“打一架”來得印象深刻!他會開始直面沖突,在沖突中得到成長,學會保護自己,學會調節情緒,表達自己。知道怎樣會激怒對方,怎樣和平共處、原諒彼此。這能很讓寶寶的情商越來越高的。
孩子被同齡人打了該不該打回去呢?
“他打你,你不知道打他啊?!”“下次他再打你,你就打回去!”相信很多父母都是這樣教孩子的。現在熊孩紙那么多,和他們“耍嘴皮子”是沒有出路的,大家都認為在被欺負的情況下打回去是種戰術,為了不再被欺負!下面好媽舉個栗子吧!很喜歡的一部小說《安德的游戲》里有講到,主角安德總是不斷的被欺負,忍耐再三最終都打了回去。
但是,他卻因為自己“打回去”的理念,滅了看起來在“侵越”人類的蟲族,最終贖了一輩子的罪!So,其實有時候“打回去”并沒有什么好處,這就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具體應該怎么辦呢?
三歲之前的孩子,可就別太較真兒了,如果他們只是“玩玩”,只是想表達自己,或者引起注意,媽咪就不要“錯怪”他們了。三歲以上的孩子,就得具體分析應對了。
1、打人是不對的
是非觀念必須明確!還得在氣勢上震懾對方。告訴孩子如果被打了,就算不痛,也要憤怒的看著對方大聲說“你是不對的,你不能打我。”在氣勢上嚇倒他。
2、學會必要的預防
三十六計,跑為上計。面對比自己力量大的人,跑是上上策。為了防止對方進一步侵犯,應該立刻推開他,并且迅速離開。如果受到了攻擊要學會保護自己的頭部等要害部位。
3、尋求幫助
如果對方還是繼續追打,一定要大聲喊叫,尋求周圍人的保護,特別是同齡人的幫助,會比大人的幫助更及時有效,還能夠讓對方知道“打人”是件“被人討厭”的事。
4、學會行為反擊
對于那些“油鹽不進”的熊孩紙,如果上面3種方法都沒用了。那么讓孩子做一些勇敢的反擊行為(不要傷人),讓對方害怕,不敢進一步再犯。
5、大人要理解孩子
孩子本來就受委屈了,如果孩子自己打回去了,就別怪他了,不然他會更委屈。媽咪應問問他被打的感受,再聊聊打回去后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排解孩子的情緒。之后告訴他要適可而止的回擊,當別人不再打了,回擊也該停止。
6、不要將孩子的戰斗升級為大人的
孩子之間產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家長不要過分緊張,情緒激烈而導致矛盾激化,演變成家長間的戰爭。這會給孩子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還會讓那些“壞”孩子覺得有父母撐腰,更加的肆無忌憚。
小時候,推推搡搡打打鬧鬧的都很正常,危險是可控的,所以家長更看重對勇氣的培養。在孩子被打這件事上,好提倡采用先防守后進攻的策略。起先該震懾的震懾,該跑的跑,該拉人“助陣”的時候拉人,實在沒轍了才狠狠得還擊回去,讓對方知道“我比你強,但是我比你更講道理!”,在道德的高處俯視對方!
有些人一味的讓孩子躲避,容忍。其實并不會讓孩子健康成長。而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力量不如人、太弱小、沒能力、需要被保護....全是很low的負面信息。長此以往難保孩子不產生心理疾病。而且,一個壞人的成長,通常是因為“好人”的不作為!整個社會的不安定,大多都是因為善良者的沉默!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