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_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_大象焦伊人久久综合网色视_欧美old老太妇

怎樣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時間:2013-12-06 16:14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客服中心點擊:

  自我管理是社會化的基礎,它和所有的發展領域都有聯系——生理、認知、社會化和情緒等。對于學齡兒童來說,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于學習成績,比情商更有助于社會交往。從這個角度來看,自控力就是孩子自我成長的“秘密武器”,雖然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時時處處都在影響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兒童的自控能力從兩歲左右開始形成 
  
  早期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讓孩子發展起自律和自控的能力,能主動控制自身行為,以符合主觀的價值觀、期望、標準和規則。不過,兩歲以下的嬰兒還不具備自控力。但在兩歲左右,這種自控能力開始有所萌芽。有研究表明,一個兩歲的孩子在被允許觸摸某件物品之前,能夠單獨等待四分鐘左右。從這個時候起,孩子就能不斷提高對自身的責任感。在大多數孩子中,自我管理的全面發展至少要到三歲時才開始。
  
  隨著認知和理解能力的不斷發展,小學階段的孩子基本上能清楚地分辨負罪感和害羞感。當他們認為自己違反了道德時,害羞感和負罪感就會隨之產生。八歲左右,他們的自尊感、自己控制語言和情感的能力增強,當他們違反了規則時會感到害羞;當他們能夠調控自己的行為并按要求去做時,會感到驕傲。
  
  對于幼兒園和小學生家長來說,最頭疼的事情不是孩子的智商不高、情商不夠,而是做事容易分心,無法集中注意力,上課總是坐不住。后者的關鍵影響因素就是孩子的自控力。當孩子發展起自控能力以后,他們就能控制沖動,會等待并延期行為,忍受挫折,延遲滿足,并開始嘗試制訂計劃并執行計劃。
  
  對于發展孩子的自控力,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充足睡眠是自控力的“能量場” 
  
  長期睡眠不足,會讓人更容易感到壓力、萌生欲望、受到誘惑,還會讓人很難控制情緒、集中注意力。為什么睡眠不足會影響人的自控力呢?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會影響身體和大腦吸收葡萄糖,而葡萄糖是生理能量的主要存儲方式。自控是所有大腦活動中耗能最高的一項活動。甚至還有研究表明,睡眠短缺對大腦的影響和輕度醉酒是一樣的,在醉酒的狀態下,人們是毫無自控力的。
  
  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孩子,學習壓力相對不是太大,我們需要盡可能保證他們的睡眠時間在每天10小時以上,讓他們的生理能量始終保持富余。這就需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形成早睡早起的生活規律。
  
  自我意識是自控力的“調節器” 
  
  人類有別于動物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擁有自我意識。當一到兩歲的時候,孩子就開始行動、研究和探索。他們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神經學家提出,我們只有一個大腦,但我們卻有兩個想法,或者說有兩個自我,一個自我任意妄為、及時行樂,另一個自我則克服沖動、深謀遠慮。自控力的最大挑戰就來自于兩個自我的挑戰,一方面想要這個,另一方面想要那個,當兩個自我發生分歧的時候,總有一方會占據上風。
  
  如果沒有完整的自我意識,自控系統將毫無用武之地;如果自控系統能占上風,原始的本能沖動就會被抑制。在做任何決定的時候,我們必須意識到自己具有做這件事的沖動,以及抑制這種沖動的意志力。如果想要孩子具有更強的自控力,首先就需要讓孩子具有更多的自我意識。
  
  專注力是自控力的“試金石” 
  
  在能夠控制行為之前,孩子需要能夠管理或者控制注意。專注力能發展孩子的意志力和面對挫折的能力。專注力雖然是孩子學習所必備的能力,往往卻很難在一本正經的學習中完全培養出來。專注力大都是在玩耍、游戲、運動、戶外活動等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中培養起來的。對自己喜歡的事情,孩子一定能做到專注。對自己不太喜歡的事情,也可能做到專注,但需要具備一定的自控力。
  
  通過玩拼圖、找不同等很多游戲,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當孩子完全投入游戲時,他們根本就不會受外界影響而分心。專注力需要從小就開始培養,不能等到孩子進入小學以后才開始重視。除了拼圖、找不同這些游戲之外,再推薦幾個有助于培養專注力的游戲:
  
  1.木頭人游戲:這個游戲可以在家經常玩,很多孩子都喜歡。大人和孩子齊聲說:“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講話不許動,還有一個不許笑!”不管什么姿勢,都要保持不動,靜止幾秒鐘。
  
  2.被窩游戲“看誰堅持時間長”:周末的早晨,不著急起床,和孩子躺在被窩里,跟孩子一起商量一個口令。說口令之前,在被窩里扭來扭去,鉆鉆爬爬,怎么動都可以,但是隨著口令,就不能動了,靜靜地互相看著,誰先笑、誰先動就輸了。
  
  3.紙箱游戲:準備一個稍大的紙箱,兩邊挖出可以把手伸進去的圓孔,里面放一些不同質地的東西,讓孩子伸手去摸,猜猜是什么東西,也可以多挖幾個圓孔,大人的手也伸進去,互相摸摸、猜猜是誰的手。
  
  4.角色扮演游戲:設計一個活動場景,大人和孩子各扮演一個不同的角色,比如醫生看病,可以讓孩子扮演醫生,大人扮演病人。在玩這類游戲的過程中,孩子一旦進入狀態,就會玩得不亦樂乎,也可以持續很長時間。
  
  當然,我們還可以根據情況自己設計很多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孩子也很喜歡的游戲。
  
  延遲滿足是自控力的“代言人” 
  
  延遲滿足指的是一種能力,是人對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時能夠等待的能力。在心理學上,經常和自我控制相等同。培養延遲滿足的能力,也可以說就是在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對欲望能夠克制,能夠學會等待。
  
  關于延遲滿足,心理學上有一個經典的糖果實驗。20世紀60年代,著名的心理學家瓦特·米歇爾在斯坦福大學的幼兒園做了一個軟糖實驗:實驗者先給一群四歲孩子每人一粒糖果,說:“你可以隨時吃掉。但如果能堅持等我回來后再吃,那就會得到兩粒糖。”說完,實驗者就離開了。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孩子很快就把糖吃了,也有些孩子堅持等到實驗者回來,最終得到事先許諾的兩粒糖。
  
  此后,實驗者再對這些孩子進行跟蹤研究,一直到他們高中畢業。最后發現,在四歲時就能夠為兩塊糖果等待的孩子,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較高的效率及較強的自信心。他們能夠更好地應付挫折和壓力,并且具有責任心和自信心,普遍容易贏得別人的信任。而那些沒有抵御住誘惑的孩子,抗挫能力、自控能力較差,在壓力面前不知所措,做事效率較低,自信心和責任心都不強。
  
  我們目前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物質極為豐富的時代,很多物質方面的需求都能做到立即滿足。這對于孩子來說,是一件幸事,玩的玩具應有盡有,吃的食物隨手可得,同樣也會給孩子帶來如何控制自己欲望的挑戰。精神層面的需求,我們要盡可能滿足孩子;但物質方面的需求,我們需要讓孩子學會延遲滿足。
  
  只要帶孩子一起去超市或者商場購物,很多父母就會被孩子折磨得筋疲力盡。孩子不是提出買這樣那樣的玩具,就是希望買各種各樣的零食,一旦不能如愿以償,很可能就會趁機倒地耍賴。這就是孩子不具備延遲滿足能力的主要表現。
  
  父母的積極回應是自控力的“催化劑” 
  
  成人回應孩子行為的方式影響著孩子自控能力的發展。那些使用積極的紀律約束策略、使用權威的行為管理方式的成人,更容易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因為他們使孩子參與到了積極的認知過程中。如果父母受到孩子的尊重并對孩子具有一定約束力,他們給孩子制定的規則更容易被遵守,即使父母不在場也一樣。
  
  心理學家克萊爾·考普(ClaireKopp)對自我調節的發展做過許多研究,強調父母的愛的重要性,她這樣寫道:“孩子的自我控制來自哪里?它來自想要成為社會群體中的一部分的愿望,想要得到愛和積極情感的愿望。孩子不會因為規則好就遵守規則,孩子不喜歡那樣。他們想得到愛和積極的情感,如果他們遵守規則之后得到這些,他們就得到愛和積極的強化。”
  
  因此,我們在給孩子約束和規則的同時,不能缺少積極的關愛和支持。管教之中需要有智慧的愛相伴,規則之中需要有適度的自由并行。這樣的管教才能得到孩子的自發尊重,如此的規則才能得到孩子的自覺遵守。
  
  (付小平,教育學者、親子教育專家、復旦大學博士,本文節選自作者即將出版的新書《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

幫助中心

配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