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生氣、憤怒等負面情緒的爆發,我經常束手無策,哄著不行,斥責“鎮壓”也不對,該怎么辦呢?
步驟1 : 肯定
直截了當地說出你看到的在寶寶臉上流露出的情緒。例如:“寶貝,我看到你很生氣的樣子,告訴我怎么了?”作為處理情緒的第一步,“肯定”的意義是向孩子表達:“我注意到你有這個情緒,并且我接受你的情緒。”所以,就算你心里明白孩子為何發脾氣,也要蹲下來,注視著他的眼睛,用平和的語氣問一問。孩子的情緒都是有原因的,對孩子來說,那些原因很重要。嘗試換到孩子的角度,你會更容易接受孩子的情緒。無論孩子怎樣回應你,你都應該讓孩子知道,父母尊重并完全接受他的感受。
步驟2 : 處理
先處理情緒,后處理事情。如果孩子很激動,急于說出事情的原因、誰對誰錯,你可以慢慢把孩子帶回到情緒部分。例如:“哦,原來是這些使你這樣不開心。來,先告訴我你心里的感覺怎樣,很生氣是嗎?”當孩子正努力地說出情緒時,不要打斷他,鼓勵他繼續說下去。如果孩子還沒有足夠和適當的文字描述情緒,要他們正確表達內心的感受是比較困難的。你可以提供一些情緒詞匯,幫助刻畫出他當時的內心感受。待孩子的情緒稍微平靜下來后,就可以繼續引導他說出事情的細節了。
步驟3: 討論
找出事情中一些可以肯定的地方,認同孩子的感受或行為,然后引導孩子看到行為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果,和孩子一起找出更恰當的方法來處理憤怒的情緒。在孩子講述事情的始末時,問他想得到些什么,應該怎么做才能得到?是否有別的好方法解決問題?例如,“如果重新來過,除了打人,你能想到其他的方法嗎?”引導他自己想辦法,幫助他做出最好的選擇,鼓勵他自己解決問題。
步驟4 : 規則
最后,父母還是要為孩子的行為設立規范,讓孩子明白,他的情緒不是問題,所有的感受和期望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并非所有的行為都可以被接受。所有情緒的發泄必須合乎社會的正常規則,不能傷害他人也不能傷害自己。例如,“我接受你的憤怒,但我不允許你打人。”對6歲以下的孩子無需深入解釋“不允許”的理由,除非他主動發問。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