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為父母之前,我們曾以為自己已經是長成定型的人,打著一把年紀了再也不想取悅任何人的旗號,優點、缺點,就這樣吧;然而孩子就像是鏡子,常常照見我們自己都忽略的缺陷,因為他們和我們如此血脈相連,相互影響,互為因果,也正因如此,我們擁有了再次成長的動力和機會。
2歲的女兒,有一天在早教班畫了一幅畫拿回家。在她一直以來眾多毫無章法的亂涂亂畫中,這一次的配色和線條堪稱可圈可點,于是我說:你拿著畫,媽媽給你拍一張照片,發到朋友圈做個紀念吧。沒想到,一向愛拍照的她,竟然回答:我太矮了。拒絕出鏡。
這么小的孩子,也會嫌自己“矮”?
后來,我漸漸發現,她不但已經對身高有概念,連帶對胖瘦美丑也介意了起來??匆娢以诮∩恚瑫f:媽媽胖。吃飯不愛吃青菜,我說:不吃青菜就不漂亮喔。她立馬三口兩口把碗里的青菜吃光光。
小小的人兒,竟然在不知不覺中,漸漸接受了成年人看待事物的眼光——覺得不漂亮是不好的事,不愿意自己是矮個兒,知道胖了要減肥……
這些連我們大人都不愿意公開承認的”偏見“,究竟什么時候種進了孩子的心里?
你怎么看世界,
你的孩子也會那樣去看
最近,媽媽圈里都在追看一部溫情家庭美劇《This is Us》,它的評分比今年熱門美劇《西部世界》還要高。這部劇講述了一對父母和三個子女之間的親情故事,幾乎我們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困境,都能在這部劇找到影子。作為一個母親,每次看,我都在默默對照,遇到同樣的問題,我會怎么做,而劇中這對父母又是怎么做的?
女兒Kate因為從小肥胖,常常被人嘲笑。一次,她和家人去游泳,泳衣外面沒有罩上T恤,顯得格外胖。結果幾個同齡女孩在一張紙巾上畫了一個豬頭遞給她。Kate當然傷心欲絕,父母也氣得要死。但是,他們沒有跑去罵那幾個刻薄的小女孩,因為這顯然只會讓自己的女兒更加被孤立。怎么辦?
智慧又耐心的爸爸,機智地從包里拿出一件自己的T恤,給女兒講了一個故事。
“這是一件神奇的T恤。有一天,我在旅行的時候,遇見了一個人。他穿得破破爛爛,口音很奇怪。有三個壞蛋正在欺負他,想搶走他的行李。我把這三個壞蛋趕跑了,就我一個人。這個人想報答我,于是就從他的行李里掏出這件T恤。他說,這是件有魔法的T恤,當你穿上它,你的對手就會看到你希望他們看到的樣子。無論你想成為武士也好,公主也好。任何形象都行。”
“真的嗎?”女兒成功地被這個故事轉移了注意力,破涕為笑。
“當然。我遇見你媽媽那晚,就穿著它。她當時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帥的男人。這就是魔法。”
女兒抓過爸爸手里這件——其實普通到無以復加的——T恤,套在自己頭上。她說,“我選擇當公主。”爸爸緊跟著補充:“其實,不管你穿沒穿這件T恤,你也一直是爸爸的公主,你根本不需要它。”
女兒早就忘了剛才的不快,臉上滿是驕傲和幸福。
5種面對世界的態度,
還來得及和孩子一起去改變
我也希望能像這位爸爸那樣,不僅三觀超正,還善于在遇到難題時,用故事給孩子講理。有孩子的家庭都知道,和他們掰扯再多大道理,也不如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管用。何況,好故事,也是家長自己的心靈補給站。最近讀到以下5個美麗的童話故事,不僅重新提醒我作為一個成年人,該如何去看待世界,也是我儲備起來,在必要的時候,給孩子的一劑解藥。
1. 硬碰硬不是好辦法,懂得回旋才是智慧
前一陣沸沸揚揚的校園霸凌事件,震驚了所有父母的心。究竟是教自己的小孩變得野蠻一些,還是再“與世無爭”一些,遇事繞道走開?哪種辦法似乎都有利有弊,莫衷一是。除了這兩種極端做法,還有沒有第三條路——用頭腦,而不是僅僅拼體力?既要有面對壞人的勇氣,更應該培養面對壞人的智慧,這也許是父母更應該傳達給孩子的見地。
就像童話《穿靴子的貓》里,那只聰明的貓,它也不愿意受惡魔欺負,但它知道僅憑自己的力量,硬碰硬是肯定無法戰勝惡魔的,于是它想出了一個辦法,讓惡魔變成一只小老鼠,再把老鼠吃掉,這件事它能辦到。遇事懂得回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開動腦筋,解決問題,恐怕也是大人自己要去學會的能力。
2. 感到寂寞的時候,不要害怕說出來
我們大人是羞于表達寂寞和孤單的,因為那意味著不夠獨立、有依賴性,等等,一提起就不免引起負面聯想。但是,需要陪伴,需要關心,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嗎?在童話《當月亮落下來》里,小兔子從睡夢中醒來。他想:“真希望有一個朋友可以關心我。”后來他遇到了月亮,月亮一路陪伴他,還帶他到天空中玩耍,最后送給小兔子一塊月亮石,告訴他:“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就抱緊這塊月亮石。記住,所有的星星都會永遠在這里守護你,你再也不必感到害怕。”
故事里的小兔子,因為找到月亮這位守護他的朋友,再也不害怕黑暗了。在每個人漫長的一生中,這樣溫柔的守候,都會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戰勝黑暗。
3. 微笑是種能力,不用就會忘記
有人說,高情商的父母,回家前會記得對著鏡子先照一照自己的臉——看看臉上是帶著工作完一天之后的疲憊無奈,還是憂心焦慮,甚至是滿腹牢騷、怒氣沖沖?然后,把那些與家無關的壞心情統統關在門外,換上清早剛剛起床時的精神抖擻走進家門。因為,臭臉真的會傳染。
童話《壞脾氣王國》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國王,從來不會微笑,他的妻子和五個王子,也都不會微笑。實際上,生活在這個國度的人都從來沒微笑過,并不是因為他們不高興,只是因為他們忘記了該如何微笑。直到,國王和王后生下第六位王子,他生下來就滿面笑意,以至于全國上下都以為王子得了重病——他們已經不習慣看到這樣的表情了。最后,小王子重新教會了人們該如何微笑。而當微笑的時候,整個人身心舒暢。這難道不也該是每天被工作和生活催得疲于奔命的大人們,最該學會的嗎?
4. 讀“無用”之書,成就意外之美好
可能這是一個萬事講求效率和效果的時代,連養育孩子也逃不過。從胎教開始,就有很多所謂科研成果會告訴準爸準媽們,每天這樣做,每次多少時間,你可以收獲怎樣的一個孩子。等孩子出生以后,更是如此,比如在閱讀這件事上,現在的父母都知道應該重視它,但今天布書、明天翻翻書、后天繪本……恨不能孩子一歲就能自己看書,兩歲就能自己講故事。過分講求結果,不僅讓父母時常倍感挫敗,也讓孩子根本體會不到閱讀的美好。
不如看看童話《書中花園》是怎么描寫讀書這件事的。“每個故事的后面都藏著更多的故事。假如你把書多讀上一遍,哪怕只是想想它,你的想象就會開始發揮作用。只要你愿意,它就會帶你走進新的故事里,就像書中還藏著一本書一樣。”插上想象翅膀的女孩,在書里真的走進了仙境,展開了奇幻的冒險歷程。假如只求”有用”,恐怕一輩子也無法體會到這種美妙。
5. 愛是讓對方成為他最想要的樣子
其實不論哪一種愛,親情或愛情,最難做卻是最應該做的事,就是按照對方想要的方式,而不是你想要的方式去愛。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卻不容易做到。有多少妻子,抱怨丈夫不能像自己一樣細心體貼地顧家,卻沒想過,難道孩子需要兩個“媽媽”,而不是“一個爸爸一個媽媽”?有多少父母,擔心孩子在外面經歷風雨,吃苦受累,于是盡心竭力幫孩子鋪路、找單位、尋對象、買房子、帶孫子……操一輩子心,孩子卻并不幸福。
童話《小飛的魚》,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小飛很愛魚,把它救回家,養在浴缸里,用心照顧它,每天按時喂食,把它的“家”布置得舒舒服服。但是魚卻整日無精打采,它希望能回到河里去,浴缸太小,一點都不像大河。最后小飛把魚放回了河里。媽媽理解小飛:“我知道你會把它放走的,你很愛它。”愛是成就對方,對誰都一樣。
在成為父母之前,我們曾以為自己已經是長成定型的人,打著一把年紀了再也不想取悅任何人的旗號,優點、缺點,就這樣吧;然而孩子就像是鏡子,常常照見我們自己都忽略的缺陷,因為他們和我們如此血脈相連,相互影響,互為因果,也正因如此,我們擁有了再次成長的動力和機會。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