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起源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點燃思維的火種,是創造奇跡的起點。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曾說過:“如果你從肯定開始,必將以問題告終;如果你從問題開始,必將以肯定告終。”
教師教研并不是“復雜”、“深邃”、“頑固”的代名詞,如何有效地開展教師教科研活動,激發教師的主動參與,并在過程中享受收獲的喜悅?那需要一個關鍵詞——“問題意識”,作為長期的藥引,刺激教師的專業成長。
下面,就讓我們帶著問題意識試探教科研之路。
一、基于課堂,支持教師大膽質疑。
科學之父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是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1、課堂是孩子的。
為了讓老師們更專業地成長,我們基于課堂,精心組織幼兒活動,支持教師在活動實施中主動發現小問題。如:在一次引導幼兒認識位置辨識時,執教老師重復地講述橫豎坐標如何交叉、相遇;可當孩子操作時,才發現一半以上的孩子壓根就不明白那個坐標位置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因此,我們要基于課堂,支持老師大膽提問;怎樣的引導才利于孩子們理解?怎樣的提問才簡潔有效?
如果,我們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有這種問題意識,那么,老師對一節活動課的設計、組織就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量,真正體現:一切為了孩子,孩子是活動的主體。
2、老師是需要學習的。
只有不斷地刺激老師們主動學習,才能調動老師們積極向上、努力鉆研的激情。因此,園部組織教師們教研、學習,滿足她們學習的愿望,激發她們內在的潛力,解決的她們在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怎樣有效備課?如何觀察班級幼兒?如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教學目標及相關教學計劃?如何組織各類活動?如何做好家長工作,做到家園攜手共進?如何以園所發展為中心,以班級發展為平臺,以自我成長為動力?這些問題都離不開課堂、離不開學習。
3、問題是需要發現的。
無論是在班級日常活動,還是教研活動,我們都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存在,很難完美通關。要想把任何一個活動順暢地開展,就必須全方面的深入,找到問題,發現癥結,才能有針對性地、有實效地解決問題。如:環境的創設、課程目標的制定、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的組織與實施、評估、師幼互動?又如:在一次年級教研活動中,一節看似舒服、通暢的活動,為什么會沒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或許,沒特點就是缺點,我們需要換個角度看活動。“一課多研”就是為了不斷發現問題、不斷尋求解決的方案、不斷完善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帶著問題看活動,帶著問題來教研,事半功倍。
二、立足園本,組織教師剖析問題。
園本教研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沃土;是幫助老師不斷轉變教育觀念,對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組織教師開展園本教研活動的過程中,嘗試將教學實踐中的困惑、疑問拋出來,集體審視、討論、評議;更以現場教學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教師為主體,讓更多的老師參與進來,通過看看、聽聽、說說、想想、議議,分析問題的落腳點與癥結點,并釋疑解惑。
園本教研活動作為教師成長的一個平臺,能促進教師間的共同建構,共同成長。因此,我們更加重視教師經過學習、培訓之后,在園內進行集體研修。比如:以園所為單位,建立研究和學習的共同體,或以年級組不單位,或以園部為單位,引領教師成為自身實踐的研究者,用科學研究的方式研究和開發案例,將在外學習獲得的新理念、新策略付諸于實踐,讓更多的老師有機會體驗、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了解問題,從而真實、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聽評互動,促動教師釋疑解惑。
教研活動的開展,不能只是停留在單一的學習上,要以不同的形式,采取不同的方法,讓教師親身去體驗,才能使教研活動的氛圍更加和諧、融洽,才能調動起教師的參與熱情。我們結合研究的內容,制定了不同的活動方案,采取不同的形式,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活動。
1、鼓勵年輕教師大膽試教。
結合區、市每年的年輕教師賽課活動,結合全園“師帶徒”活動,結合園本教活動,三方齊動,為園內的年輕教師搭建自我展示、自我肯定的空間,鼓勵年輕老師積極參與,大膽上好過關課、展示課。
2、鼓勵所有老師參與聽課、評課。
說課、聽課、評課,貫穿于整個教研活動中。每個教師不管她的能力如何,教育效果如何,都有她閃光的地方,都有獨特的長處;我們積極鼓勵,善于發現教師的閃光點,用心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讓每一個教師都有機會成功。針對同一教學內容,由同一教師或不同教師進行多次的實踐研究活動,達到同課異構。通過實踐------反思-----再實踐的方式,促動教師結合教育目標,選擇適宜的教育內容,把自己在教育過程中采取的教育方法、教育過程及在重、難點中的指導策略以及運用的教育理念進行交換、互動,促進教師多角度思考、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探討出最佳的教學形式和方法,提高教師的教育行為。在這樣的教研活動中,鼓勵所有教師都參與之中,用好自己的機會棒,用自己獨有的觀點,說說議議,在語言的互動中達到:觀點互補,思維互補。
3、鼓勵老師反思自躬。
教師也需要激勵與贊賞的。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是區別作為技術人員的經驗型教師與作為研究者的專家型教師的主要指標之一。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是“經驗+反思=成長”;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公式。
因此,教師只有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為基礎,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不僅從教學觀念、教學興趣、動機水平、情緒狀態等心理因素方面進行反思,而且從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媒體等教學技術上去思考、質疑或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并自覺地根據反思的結果矯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良行為,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其專業化水平。
教師個體反思更多的是個人對解決問題的假設,合作的力量是強大的,如果能與同事進行磋商,共享反思,教師之間便能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并能使個體在合作過程中獲得由于自己的經驗得以共享而帶來的滿足的情感體驗。
支持反思、交流反思、共同反思,是釋疑解惑的三級跳,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三步曲。
四、勤思言辯,鼓勵教師挖掘新問題。
提到教師,大家就會想到“春蠶”、“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其實,教師的職業不是消耗性的,而是發展性的。教師在“燃燒”、“奉獻”的同時,也要實現“雙贏”:既促進學生的發展,也要促進自己的發展;既滿足學生需要,同時也滿足自己的精神追求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已發生變化,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會遇到許多新問題、新情況、新挑戰,需要教師不斷“充電”、不斷完善、不斷成長。“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教無止境、學無止境;教師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不僅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因此,加強教師的專業修煉是很重要的。不僅要帶著問題快樂地工作著,更要解決問題幸福地生活著;不僅要成為“師者”、“學者”,更要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做一名“專業型”的教師。
發現問題,不難;解決問題,有集體的力量,也不難;難的是:如何悉心挖掘新問題,不斷探求解決方案?我們追求的:不是從答案結束,而是從答案開始。只有這樣不斷地挑戰,不斷地攀高,不斷地發現,長伴問題意識,這樣的教研才更具理論性與實用性;以促動教師產生成功感,增強自信心,收獲著成長的快樂。
專業化成長與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教師專業化也是一個發展的概念,既是一種狀態,也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通過園本教研,我們感覺到,整體提升了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水平教師的教育理念、問題意識、反思意識、研究意識。
在園本教研中,我們還缺乏更深層次的理論指導:能夠發現問題,但對問題的分析不夠深入、解決問題的方法較單一,互動策略系統也有待于完善;我們會深入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長伴問題意識,幫助老師們學會將問題進行梳理與提升,加強班級、年級組間教師教學教研的交流,分享經驗、總結提升。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