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與困惑
教研組作為幼兒園對教師在教育教學方面進行自培的基層組織,往往將工作重點落實在促進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研討上。為了將這項工作抓實、抓好,我們通常會通過教學理論學習、集體探討、實踐觀摩等教研方式促進并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的專業水平。
但在教學研討的過程中,教師對集體教學活動組織與實踐的有效性始終會存在一定的困惑:
1.教師對教學活動的預設性過強,反而比較容易忽視活動中幼兒的生成問題,關注的敏感度不高。
2.教師在活動現場對重難點的把握不突出,許多情況下留于形式,對目標達成的重要環節實施不明確。
3.活動過程中師生間交往、互動、傳遞信息的流暢度不夠,從而影響了教師提問與回應的有效性。
4.教師個體的內化機制能力存在差異,存在對幼兒在活動中的行為表現背后的發展需求理解、關注不夠。
二、微格分析法在教研活動中的運用
鑒于對以上幾點困惑,我們在原有的現場教學研討模式基礎上加強了集體教學活動的“微格分析”板塊。試圖通過回放再現現場教學中的某一個細節進行微格分析,引發教師關注現場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加強剖析、關注教學背后幼兒的發展需求,并通過微格分析的方式剖析一個教學案例,以點帶面地來提高教學研討的有效性,或對某一個環節進行重點剖析,解決教師的共性問題,帶動全體教師教育教學評析、實踐等能力的提升,體現教學研討中經驗的推廣性。
所謂微格分析法,我們自定義為將教師的集體教學活動以錄像的方式在教研活動中回放,截取其中某一環節進行重點觀摩、評析,以加強研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微格分析法滿足不同能力層次教師在教育教學研討中的需求
通過一階段的教研實踐,教師普遍認為運用微格分析法是一種有效的嘗試,讓不同能力層次的教師在教育教學需求上得到了不同的滿足。
1.微格分析法對個案的錄像截取解決了觀摩教師介入集體活動現場對幼兒或教師在心理、情緒或行為上的影響。
2.微格分析法能更有針對性地根據集體教學活動中某一研討主題或教師需求進行重點、反復地觀摩,提出有效地建議或優化教學方法。
3.微格分析法讓執教教師通過觀摩自己的活動更直觀地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從而提高教師自我觀察、分析及反思的能力。
4.微格分析法可以拓展針對同一執教教師在不同次集體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得教學風格或技能進行分析,或針對不同執教教師在實踐同一活動方案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特點進行分析。
5.微格分析法的個案可視性強,不僅是教育理論內化為教育行為的直觀媒介,更是教學法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中介,作用表現為教育技術上的實踐應用。
6.微格分析法的有效運用便于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科研工作的開展,為專項研討提供了實用性較強的經驗和素材。
7.微格分析法促進教研組培訓工作的有效性,使教研組成為了有效、實用的學習型組織。
(二)微格分析法促進了教學研討的有效性
與此同時,我們通過微格分析法在實踐中進一步促進了教學研討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效提升預設與生成價值取向的認知經驗
在教研組研討教學活動預設與生成的有效性時,往往存在教師觀摩、記錄活動中關注點、敏感點不同的問題,所以在研討中總是不能準確地專注其有價值的經驗點進行分享與交流;同時僅僅留于文字形式的聽課記錄也不能更直觀、形象地反映出幼兒認知經驗的價值取向。微格分析法恰恰彌補了這方面的欠缺。我們試圖通過回放活動中所需研討的各環節,針對教師對活動的預設分析幼兒認知經驗的已有水平,針對幼兒在活動中的生成,判斷其價值的取向,從而進一步梳理教師對預設和省城之間取舍的現場把控經驗。
例如在微格分析活動“兩條彩虹”時我們發現,執教教師把幼兒園路上發生的嘔吐事件作為實例,與幼兒共同討論如何去關心生病的同伴和親人,這顯然是教師運用教學智慧及時捕捉了幼兒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并將之有效地融合在了活動情境當中,引發幼兒更直觀地感受關心他人與被他人關心的快樂。在微格分析過程中,我們反復地將這一片段進行了回放:“你們嘔吐過嗎?嘔吐的感覺好嗎?生病的時候你會有什么愿望嗎?是啊,生病的時候最想有人來陪著自己,說一些安慰的話。現在,我就是生病的熊奶奶,你們來看望我吧!”執教教師語言抑揚頓挫,表情時喜時悲,孩子們也在其帶動下得到了情感的交流與體驗。層層推進且目標緊緊相扣的提問、引導,師生、生生間的真情互動,在微格分析策略的運用中顯得淋漓盡致。教師在反復地觀摩中對教師的語言表達、情感流露理解得更透徹,為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如何把握預設與生成的價值取向,并作出適宜的判斷與調整提供了比較直觀地借鑒與模仿素材。
2.有效提升活動重難點達成度的目標意識
在微格分析中我們發現,為了凸顯活動的有效性,有的教師會將能力強的幼兒作為活動主題的核心,從而使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在看似積極地互動中落實。而對于能力一般和較弱的幼兒來說,如何來把控與驗證他們對于重難點活動經驗的街壘與提升呢?我們在微格分析活動“千變萬化”時找到了滿意的答案。活動中教師圍繞活動目標借助動畫ppt,充分地引導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其過程中我們驚喜地發現,教師的提問由易至難,回答問題的幼兒能力便由弱至強,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有表達表現的機會,教師對其肯定方式也是多種多元的。時而用語言引發集體表揚個體幼兒,時而翹起大拇指以示鼓勵,甚至有時只是撫摸一下孩子的腦袋和臉龐,孩子便會信心倍增。這個活動中教師真正做到了面向全體,活動的重難點也得到了顯現于提升,而這些細節在微格分析中通過反復、細致的觀摩,形象直觀地讓教師們感受到了面向全體的真正含義,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
3.有效提升引發多元化互動與回應的能力
有效互動的策略是多元化的,借助多種媒體,趣味性、問題性的情境創設以及引發幼兒經驗的再現或思維的碰撞等等,而對于教師來說最具有挑戰的還是如何引發幼兒與材料、與教師、與同伴間的多項互動,結合有效地、隨機地回應,提升活動價值的有效性體現。
為此,我們截取了一課三研數學活動“小熊過生日”兩次的活動錄像實例,進行了“回放再現”微格分析。分析在同一個環節,教師不同的語言、與幼兒不同的互動模式及回應對活動的推進機效果起到的影響和作用。在回放、分析、比較的過程中我們清晰地感受到了在數學活動中教師語言的邏輯性、嚴謹性等都是影響多向互動有效性的因素,也是教師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與提升的專業能力。
在需求意識的動力下,我們又截取了活動最后一個操作環節“送禮物”進行了細致地分析。我們對執教教師在觀察幼兒操作時對個體幼兒的引導、互動與回應進行分析、對交流、分享及最后經驗梳理的環節一一作了微格分析與調整。教師在回放過程中能即時將關注到的信息在集體中進行分析與探討,針對教師引發的互動與回應提出具有個性化、建設性的想法及可行性較強的調整方案,使研討的有效性大大地提高。
三、結語
微格分析作為教研組研討的有效策略之一,它大大地推動了教師在專業素養上的積累與成長。在為理性的學科研討創設了一個比較感性的情境與氛圍同時,教師們可以針對某一話題有目的地邊看邊想,邊想邊說,對于活動中比較細微且容易被忽略的環節也可以反復觀摩,分析得更加透徹、細致。微格分析法不僅使教研活動的研討方式更加地優化、多元,也使原本具有思辨性、經驗性、個性化的教研活動更具客觀性、具體性和系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