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組案頭工作有無標準化
時間:2012-08-24 15:53來源:紅纓教育作者:客服中心點擊:次
哪種類型的文案樣式才是適合的。
(一)教研計劃參考樣式及其點評
案例 某幼兒園青年教師教研組計劃
×××幼兒園青年教師教研組計劃
——2010.2-2010.6
一、教研背景
我們以“愛上課、上好課”捆綁式級組聽課評課、跟進式教研活動為主要手段,通過一次、再次、不斷滾動捆綁式的實踐研究過程,發揮同伴作用,互相幫助,互相引領,優勢互補。教研活動中大家暢所欲言,教研冷場的氣氛得以改善。
進一步實踐研究
在對上學期教研活動的反思中,我們也發現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在集體磨課時,級組長的位置相對靠前;修改教案時,青年教師的自主意識較欠缺;在教研活動時,青年教師也較少發表自己的想法。這與本園青年教師隊伍年輕,三年以下新教師較多(占教師隊伍40%)有關,加之其中多為非師范專業畢業,因此教學經驗與教育認識均不夠成熟。針對這一現象,本學期將青年教師編成一組,聘請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設計比較出彩的楊老師擔任組長,形成青年教師教研組。
二、教研目標
1.通過教研活動,帶領青年教師在不斷地實踐和反思中,提高解讀教材、設計集體教學活動的能力。
2.搭建教研組內對話平臺,激發青年教師在教研活動中的主體意識。
三、教研內容
1.集體教學活動設計中教材解讀、目標制定和提問設計。
2.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基本功的培訓與提高。
四、教研活動安排
時間
|
教研內容
|
討論題目
|
教研形式
|
主講人
|
備注與調整
|
第二周
|
明確本學期教研活動重點
|
1.每個組員提出關于設計提問和目標制定中存在的困惑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2.明確、修訂教研計劃,確立教研重點。
3.布置自學內容《上海市幼兒園保教質量評價指南》中關于學習活動的評價指標。
|
交流討論
|
楊
|
邀請保教主任
|
第四周
|
觀摩優質視頻小班集體教學活動《有
趣的盒子》
|
1.談談此活動的內容、選擇與安排。
2.提問是否符合幼兒年齡特征?
3.提問設計緊扣目標嗎?
4.還有哪些你認為是有意義的教學設計?
|
觀看視頻
交流剖析
|
楊
|
|
第六周(2次)
|
1.中班教師實踐與研討
2. 外出觀摩
|
1.研討集體活動目標制定適宜性的各項緯度(是否符合年齡特征?是否符合教材提示?是否符合幼兒活動需要? 是否體現評價指南中的精神? 文字表述是否清晰等)。
2.外出觀摩YY幼兒園w老師的集體教學活動,并與其交流,分享經驗。
|
實踐觀摩交流評析寫觀課感想
|
徐
|
邀請中班教研組長
|
第八周
|
小班教師實踐與研討
|
繼續研討集體活動目標制定適切性的各項緯度(是否符合年齡特征?是否符合教材提示,是否符合幼兒活動需要? 是否體現評價指南中的精神,文字表述是否清晰等)。
|
案例分析交流剖析
|
陳
|
邀請托班教研組長
|
第十周
|
機動
|
|
|
|
|
第十二周(2次)
|
研討活動目標的定位與教學活動的組織
|
1.哪些提問設計與現場互動中提問效果吻合?
2.對比現場互動,教師是否能根據幼兒情況,努力嘗試提出多種不同認知水平或類型的問題,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經驗建構?
|
實踐觀摩交流評析
|
楊
|
空班教師參加
|
第十六周
|
自主學習
|
1.學習并嘗試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梳理集體教學活動中自己對提問設計的思考。
2.對照《評價指南》,在實踐理解的基礎上,嘗試結伴細化集體教學活動目標的評價。
|
自修
|
楊
|
自由結伴細化后自主驗證是否合適,一個月后集體研討調整
|
第十八周
|
大班教師實踐與研討
|
研討活動目標的定位與教學活動的組織。重點是目標如何在教學環節中得到體現,并在教案中被恰當地分解與表述出來。
|
實踐觀摩交流評析
|
楊
|
邀請大班教研組長
|
第二十周
|
進一步學習理解、研討梳理評價指標
|
1.再次學習理解《上海市幼兒園保教質量評價指南》。
2.討論結伴自學的內容,根據實踐反饋集體細化并調整如何正確評價教學目標,使其對青年教師而言更有針對性。
|
交流討論
|
楊
|
邀請小、中、大班教研組長
|
第二十二周
|
期末青年教師論壇暨“結業大典”
|
1.組織召開全園青年教師“結業大典”,為每位青年教師頒發個性獎狀。
2.交流各自在本學期教研活動中的實踐感受。
|
PPT分享頒獎典禮
|
楊
|
全體教師參加
|
案例采用通篇表格的形式,在邏輯上顯得較為清晰,具有標準化的特點。全篇計劃涉及了教研背景、教研目標、教研內容、教研活動安排等四大部分內容,教研背景中對成立該組的原因有所分析,教研內容針對青年教師需求,安排得充實、有層次。具體安排中將每一次教研活動開展的時間、內容、討論題目、形式、主講人、調整內容等項目以表格的形式逐一羅列,可以起到提綱挈領的效果,使組內成員對每次活動的重點提前“預知”,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俗話說,文如其人。雖然教研計劃的制定屬于應用文的范疇,但在選擇計劃的模板、行文的風格上還是能夠充分體現每一個教研組,特別是組長的具體工作風格。因此,教研計劃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選擇上,都可以各有千秋,但無論怎樣,都要能解讀到其“研”的成分。
(二)教研活動記錄參考樣式及其點評
教研活動記錄是教研活動的具體書面檔案,雖沒有同定的格式,但一份規范標準的教研組活動記錄一般應準確寫明教研活動名稱(要寫全稱)、教研活動時間、地點;詳細記錄教研活動主持人、出席活動應到和實到人數、缺席人數及其姓名、記錄者姓名等組織信息,且活動記錄的主體部分應是對活動全程的忠實描述。請看以下兩則案例。
案例 Y幼兒園教研組活動記錄(節選)
活動地點:Y幼兒園
活動內容:看課評課——中班音樂活動《打蚊子》
活動對象:(具體姓名已省略)
活動過程:
一、觀看B老師的活動《打蚊子》的錄像。
活動目標:
1. 樂于參與音樂游戲,感受音樂中的長音和強音,并能手眼協調地游戲;
2.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二、評課《打蚊子》
組長:上次看了z老師的活動,是有關音樂創編的,在評課中老師們提出音樂要有審美價值,老師要有藝術性的指導。今天看了B老師的活動,你們發現她的活動審美落腳點在哪里?藝術性表現在哪里?
1.圖譜的運用
Q:開始部分的欣賞活動用了圖譜,效果很好,很值得學習,圖譜的運用為后面的活動打下伏筆。
組長:為什么用這個圖譜?
Z: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s:像聲譜,很科學。
B:我用圖譜,目的是讓幼兒感受音樂的連貫和高低,所以設計了這樣的連貫的有高低的曲線。
組長:圖譜很多,怎樣合適?如為什么不畫成尖的?為什么不畫成圓圈?
W:如果是尖的感覺不柔和,如果是圓的,孩子難于理解,容易造成干擾。
組長:對,圖譜設計一定要簡潔,符合年齡段孩子的視覺。
2.樂器的運用
J:在活動中樂器放進去有什么價值?
B:用樂器表現蚊子飛(連貫的聲音),其中有些樂器比較難,如圓舞板。
w:你是有意的嗎?你是想追隨孩子的發展過程,孩子不清楚,老師來引導孩子,老師主動來挑戰孩子?或者是老師讓孩子自己解決?活動前,你想到過這件事嗎?
3.童謠的運用
z:童謠為后面的活動作鋪墊。
J:借助童謠來過渡,使抽象的音樂變形象。
組長:多種形式不只是表現,而是價值的問題,孩子對音樂的感受重復而遞進。
組長:總的來說,B老師的活動緊緊圍繞目標、每個環節都有關聯、有遞進牲,活動很有效,再次感謝B老師!
案例展現的是一場以聽課、評課為主要內容的常規教研活動。按照時間發展的順序,記錄下整個教研活動發生的過程,組長的提問、總結,教師的發言內容,并能將同一討論點的相關對話集中展現,讓人一目了然。記錄的語句皆是發言人發表的主要觀點和語句,記錄方式較為簡練、清晰。好似一篇敘事的散文故事,將教研過程娓娓道來。
案例 s幼兒園教研活動實錄(節選)
內容:教師在區角活動中如何引導幼兒持續游戲
參加者:s幼兒園教師,其他幼兒園部分教師
主持人:《綱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試點以來,我們著眼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何解讀和支持幼兒的教育建構,立足于幼兒活動中的觀察,在區角活動中淡化結果。因此,活動區中教師如何來解讀與支持幼兒的個體建構是我們今天研討的主題。今天,c老師帶來了一個案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c:杰杰是個男孩,平時挺喜歡動手動腦的。不久前,我們一起參觀了附近新建成的小區、別致優美的小區建筑引起了孩子極大的興趣。回到幼兒園,一些孩子興致勃勃地造起房子來,杰杰是其中最積極的一個。兩個月過去了,他完成了不少作品,我帶了一些作品照片(現場播放數碼照片并講解)。孩子們都很佩服他,稱他為金牌工程師,杰杰干勁更足了。我在贊賞他的同時,也產生了這樣的想法,班級中除了建筑活動外,還有許多游戲內容,作為老師,是支持他繼續這一活動還是逐步引導他參與其他游戲?
(點評:從c老師的描述中,可以清晰地感到,這是一個教師在尋常時刻所獲取的某個幼兒的行為表現,在現今開放性的活動中比較具有典型意義。另外,c教師不加任何主觀色彩的事實闡述與困惑,可以避免對其他教師進行導向性判斷的影響,有利于教師們將自身潛意識的教育觀念或認識表露出來,達到同事間真實的對話效果。)
主持人:c老師帶來了她的問題,大家可以談談看法。
H:c老師,杰杰在這個區域中多久了?
C:兩個半月了。
Q:在活動中,他是否與其他人有過接觸和交往?
c:很少,因為別人的作品他一般看不上。
(點評:透過兩位的插問,可以感受到教師想更準確地了解杰杰的行為表現和發展的信息,從而更謹慎地進行分析與判斷。可見教師們越來越重視幼兒及其活動過程。)
Y:我覺得c老師為這個孩子創設了這樣一個開放的空間區域,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材料,融合了各種教育目標,這樣的區域本身就是一個整合的環境,這個孩子在這個整合的環境中不斷接受信息,與環境產生互動,當然環境中包括了材料與人,由此促進他個體的建構,并獲得更多的建構體驗。
Q:我們最終的教育目標是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從案例中可以看出,這個孩子在動手創造等方面表現出自己的智能強項,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在社會性方面的欠缺。因此我覺得教師應將孩子引出來,以強帶弱,促進其全面發展。另外,雖然我們本著整合的意識來創設活動區,但每個區域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應讓孩子參與多種游戲。
(點評:Y、Q兩位又是一對有認識沖突的同事,但并沒有關系,認識上有沖突。正是智慧碰撞、切磋學習的好機會。它可以啟發、提示每個人從更多的角度考慮問題,促使大家各自檢查、思考、重構和擴展自己的經驗和理論。)
案例中的教研活動像是一個“集體反思”,從教育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出發,激起了教師的熱情與關注。因此,在此類教研活動記錄時,要將每位發言者的發言內容都一五一十地記錄在案,有助于會后提煉出鮮明的觀點,特別是從不同角度提出有爭議的觀點,讀來仿佛鏗鏘有力的議論文。尤其是每段對話后的點評,小結到位,設計出彩。在這樣的過程中,使每一位參與的教師,既是投資者,又是獲益者,投資的是個人的教育認知經驗,獲益的是群體的認知結晶,彼此在合作——互動中共同獲得專業成長,有助:于形成良好健康的教研組文化氛圍。
(三)教研組工作小結參考樣式及其點評
教研組工作小結與教研組工作計劃是相輔相成的,要以工作計劃為依據,起到總結前期工作成效與經驗,并為新的工作計劃制定提供基石出與鋪墊的作用。按照教研組工作內容的分類,工作小結至少分為常規工作小結及專題工作小結兩類。請看下面兩則實例。
案例 某幼兒園教研工作小結(節選)
在這一學期中,我們以全面提高辦因水平和保教質量為宗旨,以采用《幼兒多元能力探索課程》教材為契機,實踐《綱要》精神,落實園本教研,致力于教學和管理的改革。大膽嘗試,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簡要總結如下:
一、發揮新課程內涵的最大效益
1.各班小主題研究與年級組大主題研究相結合
2.教育經驗的交流與互通
3.環境創設體現教師、幼兒、家長之間的互動分享
二、關注數學內容的本質和內涵
1.強化學習數學活動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意義
2.開展數學活動的交流
3.環境創設與數學活動緊密結合
三、發揮示范園作用,形成共同成長集體
1.公開教育教學活動
2.提升教師業務素質
5.推進課題研究工作
以上是本學期幼兒園保教工作總結,在保教研究與實踐中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主題活動中教師如何有效拓展幼兒的經驗?如何使每一個環節更豐富和有效?
2.如何在大教研活動中多關注不同層次教師教研能力的提高,采取有效途徑幫助教師在學習借鑒中獲得一些新的經驗?
以上問題有待我們在今后的保教研究中尋求有效方法與策略加以改進與提升。
此案例屬于教研組學期工作小結,分別從課程、教學、園際聯動等方面總結一學期以來各項教研工作。具體羅列出各項已開展的教研活動,并通過邏輯清晰的分類,逐一闡明這些具體活動在教研組和園所發展中所起到的成效和意義。案例的末尾處,還在總結工作的基礎之上,提出現存的一些教研問題,以作為新學期教研工作的新方向,值得肯定。
案例 教研組專題小結
——正式與非正式的教研對話(節選)
“二期課改”在尊重兒童發展的同時,充分關注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凸顯了對教師的尊重,體現了教師、幼兒共同成長的新型發展觀。在二期課改的探索與實踐中,我們深刻地感受到課程改革必然需要教師的專業理論和技能作支撐。而在幼兒園,教研是教師學習課改理念的平臺,實踐課改精神的橋梁,更是教師專業技能成長的搖籃,因此教研方式的創新已成為當前不可或缺的新課題。在專題研討、相互觀摩、實踐評析等活動形式的基礎上,我們感到,教研應該是一種專業的對話,由此,我們創造出了“正式與非正式對話”這一新穎的教研新方法。
一、非正式對話在教研過程中應運而生
二、非正式對話能推進正式教研活動的開展
三、非正式對話要以良性的人文環境為基礎
幾年來,我們教研組在學前教育這塊平凡的沃土中揮灑汗水,用睿智和愛心留下了堅實的腳步,也收獲了累累碩果。我們將繼續傾盡我們的智慧和力量,施展我們的抱負和才華。追求我們夢一般的理想。
上述案例是一則典型的教研組專題小結。圍繞“正式與非正式教研對話”這一主題展開,闡述了“非正式對話”教研主題誕生的緣由,開展非正式對話的過程以及非正式對話的人文基礎。此類案例頗具園本特色,展現了幼兒園在開展專題教研活動中的獨特魅力,往往是不容易被復制的特色精品。
各類教研文案猶如串線的珍珠,將一學期以來教研組各項活動串聯在一起,形成證明教研組發展軌跡的最佳根據。計劃猶如一盞指引教研組前行的明燈,在學期之始便指明常規工作開展的方向;活動記錄則是最原始的教研資料積累,是教研文案的“血肉之軀”;而各類總結則是對過往教研工作的回顧,對新學期工作開展的最佳鋪墊。 “計劃——實踐——總結——再計劃——再實踐——再總結”乃是一個循環往復、螺旋型上升的過程。
其實,每一所幼兒園在教育教學實踐研究中,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其組建的教研資源庫,也必定帶有一定的傾向性與獨特的風格,呈現出各自的研修個性,所謂千人千貌。
分享角 教研組活動小結二則
專題小結1:搭建平臺 營造青年教師的精神家園
——幼兒園青年教師教研組活動小結(2009.9—2010.6)
我園的成熟教師與青年教師之比恰巧為1:l。80后的青年教師思維敏捷、待人真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唯美中不足的是她們都非學前教育專業畢業,教育基本功底子薄,這成了她們的“硬傷”。因此,以往教研活動時,她們或低頭不語,或隨聲附和,鮮有大膽表達的行為。因此,本學期我們改變以往的教研組劃分形式,將青年教師聚在一起,由我作為成熟教師代表擔任青年組組長,形成了一個學習型組織——青年教師自培基地。
創設情境——激情
自培基地成立后,在行政的支持下,所有基地成員得以每周有兩個半天可以聚在一起,這樣就沒有了語言組與計算組的區分,沒有了開迪部與彩虹部的距離。青年教師們感到了來自園方的信任,這種信任激勵著她們投入到教研活動中,投入到日常的帶班過程中。
針對青年教師在教育技能及行為上存在的問題,我們為她們度身定選了教研內容,小到備課文本的規范化,教具的制作與使用,大到教學活動目標的制定,提問的設計等,無一不是青年教師正在面臨的困惑。隨著教研的行進,她們比以往更注重留心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常常在教研活動中將這些問題提出,在大家的幫助下找到問題癥結,重新將解決方法運用到教學活動中。現在,她們更喜歡談教學、談孩子、談變化,她們是躍躍欲試的一群。
投入研討——融情
理論的領悟、教學能力的提高都離不開教學實踐,本學期每一個青年教師都需根據研究的內容承擔一次相應的教學實踐活動,隨后開展分享討論式的說課、評課,在問題、過程、辨析中改善教育行為。
組長會將下一次活動內容提前告知組員,青年教師們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去搜集相關研究內容,以及整理自己的實際案例。例如集體活動中提問的設計等。實踐活動前,實踐者會進行課前說課,使每一位教師了解活動的大致內容,了解設計者的思路。觀摩活動后,針對當日的主題,青年教師開始研討。“半斤”與“八兩”的組合,使她們丟棄了層層顧慮。由于有充分的準備,她們敢說、敢想、敢質疑、敢反駁,常常為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互不服氣;有時她們也會感到困惑,沉默與苦思是她們那時的寫照。
記得集體設計《小金魚逃走了》這一托班活動時,由于將目標定得太高,師幼互動總是顯得沉悶,每個人都苦思冥想終不得解,此時的糾結難以言表,甚至決定中途放棄。在組長及骨干教師的慢慢指點下,她們突然豁然開朗,意識到是目標制定出了問題,隨后將整個故事教學的目標從數形分類轉移到了語言與情感。那一刻,每個人都興奮得溢于言表。她們認為自己是最棒的。雖然最終的活動仍顯得稚嫩,但是她們拋開自我、積極討論,真正地體驗“思”、“研”,普遍認為“過癮”、“有勁”、“有收獲”。
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絕大多數青年教師在選材上能比較關注幼兒的興趣、熱點或生活來源,注重對本班幼兒年齡特征、學習特點的把握,具體表現在:
①求運用游戲和情境。
②目標制定開始關注幼兒的活動過程,定位在“發現”、 “體驗”、“喜歡”、 “嘗試”等方面,但同時又關注滲透一些知識和技能,兩者關系處理較為恰當。
③過程設計中盡可能把幼兒推在前,不一味地追求結果。
角色體驗——傳情
80后是充滿個性的一代,她們關注自我超越,同時也珍惜友情。前一刻她們爭得面紅耳赤,后一刻她們勾肩搭背為同伴出謀劃策。她們也是理智的一代。4月,教研組承擔開放活動,園方決定由資歷最淺的“小妹妹”挑大梁,開放現場活動。她們集體備課,在設計活動中一起經歷了大喜大悲。她們一輪又一輪試教,磨教案,為小妹妹掃清前路障礙。她們根據各自的特長,從圖畫書的裁剪、畫面的設計、勾線、涂色、音效等一一自行安排,將每個人的特長精準定位。對現場活動,她們充滿信心,一切似乎都水到渠成。可是當看完小妹妹的試教后,她們認為她的教學狀態以及設計理念都還不到位。怎么辦?“小妹妹”是園方指定的擔綱者。可是,她們終究是極有個性的一代。她們決定開會討論方案,她們委婉地對“小妹妹”提出了建議,她們說服另一位青年教師來擔此重任,她們到園長室陳述己見,最終她們贏了。在這個故事中,無論主角還是配角,她們都是優秀的,最棒的。
共同價值——真情
在一次又一次的互助合作中,青年教師們越來越默契,在這個團隊中她們感到自由、平等、舒暢、幸福。此時,她們已經抱成團。團體學習是發展團體成員整體搭配能力和提高實現共同目標能力的過程,讓群體發揮出超乎個人才華總和的知識和能力。每個成員通過自由交流,互相交換自己的想法,獲得個人無法獲得的見解,在集體思維碰撞的過程中深化認識。她們不光提升了自己的教學技能,更收獲了來自團隊成員的真情。
一學期的實踐表明,這是一個不斷創新、進步的組織,在這里,大家得以不斷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創造真心向往的結果,培養全新、前瞻而開闊的思考方式,全力實現共同的抱負,不斷一起學習如何共同成長。但同時,青年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中依舊存在薄弱之處:
①如何更多地在主題背景下安排整合性的教學內容。
②如何把握集體教學中各環節的架構。即:詳略和重點;層次分明;教法生動;環節流暢、銜接自然;有效整合。
③如何提高教師自身觀察、指導幼兒、開放提問、回應、梳理與提升幼兒的指導技能。
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下學年加倍地去努力!
(虹口區小不點幼兒園提供)
專題小結2:多方位多渠道激發家長參與幼兒園活動的意識
——記一次親子運動會(2009 6)
(專題小結的背景:這是一所有托班(2歲班)的幼兒園,開展親子活動研究是她們的教研專題之一,這位教師撰寫的就是一次親子運動會帶給她們的感受,即如何在組織過程中激發并贏得家長的參與熱情。)
籌備已久的親子運動會終于落下了帷幕,雖然活動已經結束,但運動會上那一場場精彩的畫面、熱鬧的氛圍仍然記憶猶新。在這次活動中,家長們高漲的熱情,強烈的參與意識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這一切都將歸功于老師們的“煽風點火”。
一、多方推動,點燃家長的期待之情
在開學初的家長會上,我們就將本學期的大事記介紹給家長,使他們了解到將要參與的親子活動。隨后我們利用網站、家園之窗不斷地將有關親子活動的內容潛移默化到家長的腦海中。
我們從最容易實施的親子遠足開始,鼓勵家長用文字將沿途的趣聞表達出來,與全班家庭共同分享,掀起了一股踏青熱、分享熱。
當教師們將孩子們運動會預選賽的照片貼在網上的時候,家長的熱情空前絕后,他們開始期待親子運動會,不斷有人來詢問具體時間,盤算著如何安排好工作以保證自己能參加這一盛會。
這種期待之情為運動會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二、無限溝通,調整家長的參與心態
有比賽就有競爭,有的家長顧慮重重。“老師,運動器具我們做不來,怎么辦?” “老師,我們做得東西不靈的,不好意思拿出來。”在DIY家庭運動器具大賽的過程中,一個個疑惑的眼神泄露了家長的顧慮。
我們首先在網站上向大家宣傳了制作的意義,其次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不斷鼓勵家長參與。當家長將作品送來時,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沙包,教師也會用真摯的語氣感謝家長的參與,熱情地將這件作品布置在教室門口的展臺上。
這一切的動作向家長宣告:無論是怎樣的作品,只要家長用心參與,都會被尊重。這樣,家長的顧忌消除了,重在參與的心態使展臺上的作品越來越多,有的家長靈感被激發出來,送來了好幾樣作品。
三、細致落實,激發家長的運動熱情
托班級組的人數較多,因此設立的比賽項目也較多。而孩子的年齡又小,如何使運動會托班部的比賽顯得緊湊而有趣,這完全取決于家長對比賽項目及流程的熟悉程度。為此,教師們很早就確定了比賽內容,并利用幼兒園家長講座的時間,以教研組為單位,集中向家長介紹了幾個游戲項目的玩法,并由教師做了演示。雖然隨后游戲有不同程度上的改變,教師總是在第一時間通知家長,并利用一切機會演示游戲玩法。
然后教師們憑借對孩子的了解,將游戲分配到每個家庭,在網站、家園之窗上公布出來。并將最終確定的游戲玩法發到每個參賽家庭的手中,避免了接送人與參與人之間的傳達失誤,使得真正參與的家長明確了比賽項目以及相關規則。
在各個家庭準備比賽項目的日子里,教師總會利用接送時間詢問家長的練習情況,碰到什么樣的困難,不斷地給與鼓勵。家長們就在這樣的鼓勵聲中躍躍欲試,有的家長甚至在比賽當天還在詢問要不要帶家中練習時用的道具來,哈哈!
比賽當天,教師們將參加同一比賽項目的家庭的座位安排在一起,這樣大大減少了老師組織的時間和精力,保證了比賽的順利開展。
運動會的組織工作是繁瑣的,教師們細致、耐心、充滿熱情的工作成就了運動會的完滿。相信孩子們和家長們都在運動會上體驗到了快樂,而這正是對我們教師最好的回報。讓我們一起記住這次難忘的親子運動會吧!
以上內容摘錄于《如何當好教研組長》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