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是一種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甚至可能完全沒有文字全是圖畫的書籍。繪本用圖畫來講故事,如果是一本好的繪本,人們單單看畫面就能大體明白故事內容。將繪本運用于幼兒園美術活動中,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審美感知能力和審美理解能力,還能豐富幼兒的審美情感,提升他們的審美想象和創造能力。下面,我就從繪本中的主要美術元素及其運用策略來談談如何有效地將繪本運用于幼兒園美術創意活動中。
一、繪本中的主要美術元素
(一)造型
造型就是創造出來的物體形象。繪本中最常見的造型有人物、動物、植物及其他物體,造型具有很強的表現力。由于每一本繪本中所反映的內容各不相同,因此,造型也千姿百態,它所傳遞的情感也會不同。
由于認知水平所限,一般來說,幼兒很難理解那些輪廓描繪不完整、線條凌亂的造型,比較喜歡具象的造型。因此,提供給幼兒的繪本中的造型應清晰,有完整的輪廓,線條簡練,意圖明確。
另外,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他們思考問題時往往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將自己的想法、情感投射到那些有生命或沒有生命的物體上去,這種擬人化的特點也經常出現在幼兒的繪畫中。同事,幼兒在繪畫中還常常表現出將自己認為重要或特別感興趣的任務、事物等進行夸張或變形的特點。因此,提供給幼兒欣賞的繪本中的造型還應具有擬人化、夸張和變形的特征。例如,繪本《乒乒和乓乓釣大魚》中,各類海洋生物的造型極具夸張性,插畫家極力強調和夸大藏于水下的某些部位,令孩子們看后忍俊不禁。
一般來說,為小班幼兒選擇的繪本,造型應簡單,主題形象要明確而突出,富有擬人化,物體的輪廓線要清楚。中班幼兒雖仍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但已能初步對具體事物進行分類,因此為中班幼兒選擇的繪本在造型上要注意能生動地表現人物、動物等的不同心情、個性等。而為大班幼兒選擇的繪本,造型可以更為豐富,體現出任務的性格特征,烘托出故事特有的氣氛等。
(二)色彩
色彩作為繪本中最具有表現力的因素之一,能烘托故事的氣氛,傳達作品的情感。每一種色彩都具有色相、明度和飽和度三種基本要素。色彩在畫面上的效果和對幼兒的影響是通過其自身三要素的變化而產生的。
一般來說,小班幼兒偏愛色相明確、明度及飽和度較高的色彩,這些色彩能帶給他們愉悅感,吸引他們的注意并給予他們快感。中大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辨色能力進一步發展,不僅能區分各種色調,而且能注意到顏色的明度和飽和度,對色彩認識日趨精細和完善。
小班幼兒的視線容易被那些對比鮮明的色彩以及清晰、明快的暖色調所吸引。例如,荷蘭畫家迪克·布魯納創作的“兔子米菲”系列,采用明度及飽和度較高的紅色、藍色、黃色、綠色等,讓幼兒在享受色彩帶來的視覺美感的同事,分辨出不同色相的色彩特征。
雖然幼兒最初喜歡鮮艷的、對比強烈的色彩,但并不是一切色彩鮮艷的繪本都適合幼兒。繪本必須有主色調,在此基礎上可加入一些活潑的色彩,讓幼兒體會到色彩的豐富性。另外,繪本的圖畫的顏色不一定要豐富,關鍵是要與故事內容相吻合。有時即使只用三四種顏色或只用單純的黑色、褐色,也能出色的描繪出故事內容。
(三)構圖
構圖是指在一定的空間安排和處理人、物的位置和關系,把個別或局部的形象組成一個整體。好的構圖可以讓人感覺畫面和諧,更好地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及風格等。因此,構圖在繪畫中有著相當重要的位置。
幼兒在空間構圖感知方面呈現出以下特點:小班幼兒感興趣的只是畫面中的個別具體事物,還看不到對象和對象之間的聯系;中班幼兒逐漸能看到對象之間的直接的空間聯系,說出物體在畫面上的相對位置;大班幼兒逐步能從整體上把握對象,開始理解圖畫的主題。
我們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感知空間構圖的特點來選擇不同構圖形式的繪本。為小班幼兒選擇的繪本,構圖及背景應盡量簡單,主體突出。這樣,幼兒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主要對象上,而不被復雜的背景所干擾。例如,繪本《想吃蘋果的鼠小弟》的畫面構圖非常簡單,幾乎每一幅畫的中間都是一棵高高的蘋果樹,與矮小的鼠小弟形成強烈的對比,而且大多數畫面有大片的空白,這些空白和畫面之間的中斷給幼兒留下了一個可以想象的空間。為中、大班幼兒選擇的繪本,構圖可以逐漸復雜。例如,《爺爺一定有辦法》有著上下平行式的構圖,在版面的上邊描繪了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古老的猶太社區,有房子、街道、學校——版面的下邊則描繪了另一個小世界,表現小老鼠一家的精致生活。這種構圖能吸引幼兒認真的觀察和發現圖畫中有趣的情節,使他們在“無中生有”的小故事里體驗閱讀的樂趣。
(五)媒材
繪本的表現手法主要與媒材和技法有關,繪本的媒材和表現技法很多,并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元,這些媒材和技法的使用可以恰當的表現畫面中的氣氛和情感,傳達出作品的意象。例如,《收集東·收集西》是一本繪畫與剪貼相結合的繪本,插畫家用彩色畫報紙剪貼出質感很強的衣服、拖鞋、垃圾等,看上去就像“真”的一樣,同時用蠟筆勾勒出人、物的簡單輪廓。蠟筆、畫報紙等媒介的運用,使畫面具有獨特的視覺效果。
兒童繪本還有很多的創作媒材和技法,如體現物體質感和量感的鉛筆素描,色澤柔和纖美、營造出夢幻爛漫效果的彩色鉛筆畫,色彩真實而豐富的油畫,以及攝影、版面、水粉畫、紙雕作品等。正是這些豐富、多元的表現手法賦予了繪本迷人的外貌。我們可讓幼兒嘗試接觸具有不同媒材的繪本,從而了解不同媒材帶來的不同效果。
二、運用繪本進行美術創意活動的策略
(一)圍繞活動目標,截取精彩畫面
在將會本運用于美術教學時,教師往往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有的繪本中的每張插畫都很好看,是否需要將之全部運用在美術活動中?抑或根據幼兒的學習興趣、注意力持續時間等因素選擇部分畫面?
將繪本運用于美術活動的主要價值體現在審美價值上。因此,教師先要根據繪本中的主要美術元素來制定美術活動目標,然后圍繞活動目標提煉出繪本中最有價值的部分。繪本的主要美術元素包括造型、色彩、構圖、媒介等,每次活動最好聚焦一種主要美術元素,突出重點。然后,圍繞此美術元素制定相應的感知、欣賞、表現、創造方面的目標,再結合活動目標,截取繪本中最能反映該美術元素的畫面開展活動。
例如,繪本《糟糕,身上長條紋了》講述了小姑娘卡米拉如何尋找自我的故事。考慮到繪本中主要的美術元素是人物造型的變形,因此教師設定了一下活動目標:1.感知繪本中卡米拉身體異于常態的描述,感受造型變形后的奇特效果。2.運用聯想將人和某個事物或場景進行結合,創造表達出有趣的畫面。接著,教師圍繞活動目標,截選了三個畫面:卡米拉身體變成彩條紋、整個人都變成膠囊以及全身融入一個房間里,從而使幼兒的注意力集中于卡米拉身體變化的三種主要方式,即:身上張出各種圖案花紋;身體變異,但還能看出人性;融入環境,用各種物品代替五官,讓幼兒通過遷移,賦予卡米拉富有想象力的造型。
(二)根據年齡特點,進行多元解構
不同年齡段幼兒在欣賞和閱讀同一本繪本時,獲得的審美感受以及審美反應是不同的。因此,教師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審美能力發展的特點,提煉出繪本畫面在造型、色彩、構圖等方面的獨特價值,通過欣賞、討論、動作表現等方式引導幼兒發現、感受繪本獨特的美術語言,從而拓展繪本的價值空間,挖掘繪本中蘊含的多元價值,使幼兒意識到事物表現的多樣性。
例如,繪本《我的連衣裙》描述了小兔子有一條神奇的連衣裙,她走到哪里,連衣裙上的花紋便會隨著場景的不同而相應變化。一方面,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提煉出連衣裙隨著場景的不同而相應變化這一價值點,常使用拓印的方式為小兔子設計連衣裙。另一方面,結合小班幼兒圖案裝飾活動的特點,教師提煉出連衣裙圖案具有重復、間隔的裝飾美這一價值點,讓幼兒設計圖案簡單、連續且散點式排列的連衣裙。而根據中、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可提煉出故事情節發展三階段的特點及創編這一價值點,如,花田場景,小兔走進花田,連衣裙上出現了好多的圖案;又如,下雨場景,小兔走進雨里,連衣裙上的圖案變成了雨點……在幼兒掌握了這種重復的結構后,可讓他們嘗試畫連環畫,續編故事。
(三)借助美術元素,豐富表現手法
繪畫表現需要一定的技能,但是這種技能不是教師“教”出來的。如果教師在技能上教的太多,幼兒習慣于模仿,就會缺少想象力和創造力,一旦離開教師的范例就會無所適從。但是,如果期待幼兒的繪畫能力會自然的開花結果,那也是不切實際的。繪本以其豐富的藝術表現方式帶給幼兒豐富的審美感受和聯想。幼兒在欣賞畫面的過程中,能逐漸理解事物的結構特征,自然而然的學習借鑒其表現方式。
例如,繪本《森林里的聚會》就有利于幼兒學習表現動物造型及其動態。布萊恩·威爾史密斯混合運用了水粉、水彩、色粉筆等多種材料及其表現方法,將森林里參加聚會的動物們的表演表現的淋漓盡致:土狼表演腳踩西瓜行走二十碼,獅子大王給大家出啞謎,斑馬用后蹄耍著三個椰子……教師從中節選出幼兒熟悉的一些與動物有關的畫面,引導幼兒觀察這些動物的造型及其與所表演的節目之間的關系,觀察動物的外形特點以及表演時各自不同的動態。例如,塘鵝有著大大的嘴巴,所以它可以把動物們裝進自己嘴里;斑馬有著靈活的蹄子,所以他可以同時玩耍三個椰子。
借助繪本學習繪畫技能可以擺脫單一范例所帶來的統一標準,激發幼兒更多的想象與創造。繪本對于幼兒表現技能的影響可能不會馬上在幼兒的作品中顯現出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相關美術技能會在幼兒的作品中有所體現。
繪本以其精美的造型、色彩、構圖、創意等,把幼兒帶入了一個奇妙的世界。實踐中,教師應挖掘繪本中的美術元素,提煉運用繪本進行美術創意活動的策略,在幫助幼兒萌發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