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作為幼兒教師,創設豐富美觀,集時令性、主題性、實用性于一體的活動環境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隨著工作的開展、經驗的積累,我對環境主題的產生和創設的方式有些不成熟的想法,現和大家分享,以拋磚引玉。
一、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點,選擇適宜的角色游戲并創設相應的環境。
角色游戲是幼兒體驗社會生活,表達自己對社會的看法,能有效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形式。從幼兒牙牙學語,他們就喜歡模仿媽媽背著包上班、把椅子翻倒當小汽車開、拿著玩具榔頭敲敲打打……年齡越小的孩子,對此類游戲的興趣越高。因為他們與社會的接觸相對比較少,思維還處于感性發展階段,所以更喜歡有情景、有角色的游戲。所以,在創設小班的活動環境時,我們應該更多地選擇角色游戲,如:娃娃家、菜場、超市、幼兒園等。而且同一主題可以多個并存,這樣能使更多的幼兒參與其中,滿足他們扮演、模仿的需要。相對而言,大班的幼兒比較理性,他們更樂于參加具有挑戰性的游戲,所以角色游戲的數量可少一些。
游戲主題確定后,就要根據每個游戲的特點,布置相應的場景,收集材料,進行裝飾。娃娃家的設置應溫馨、舒適,背景的顏色可偏淡,家具、餐具應齊全。菜場的材料可以師生共同準備,背景可以采用幼兒的手工作品、繪畫作品進行裝飾。另外,游戲場地的安排是否適宜也很重要。如“娃娃家”和“菜場”、“銀行”可安排在室內,便于各角色游戲間的交流;“小舞臺”和“理發店”緊挨著,便于演員的裝扮;“建筑區”則設置在相對獨立的走廊一端,這樣不但保證了此游戲的安全性,而且將本游戲對其他游戲的影響降到最低。
二、設置邊框和背景,將幼兒的作品直接布置出來。
幼兒的美術作品、手工作品、家庭小制作等,都是活動環境創設的有效資源。老師只需提供墻面、空間,貼邊框、設計背景,就可以將這些作品展示出來了。展示的方法有貼、插、掛、擺等,當然,還可根據實際需要對幼兒的作品進行簡單的包裝。
如“神六”升空的時候,我們開展了“家庭小制作——火箭”比賽。幼兒和家長積極參加,創意新穎。有的用紙卷、有的用塑料瓶、有的用罐子……作品豐富多彩,但擺在桌上又顯得很凌亂,怎么辦?我想到了往空中發展。我將4塊長方形的萬通板用彩繩連接起來做成梯子狀,然后將火箭不規則地粘貼上去掛在了走廊里。幼兒看到自己制作的火箭懸掛在空中,都高興地歡呼:“我的火箭升空啦!我的火箭升空啦!”還有一次,在美術活動“種子鑲嵌畫”中,幼兒將各種各樣的種子鑲嵌在壓平的彩泥上,顏色、大小、形狀各異的種子通過幼兒的想象組合在一起,創作出了各種物體,有生日蛋糕、房子、海星、果樹等。由于彩泥易干,作品無法保存。我將幼兒的作品一一拍下來,沖洗成照片。但是只將一張張照片貼在墻壁上又過于平淡,我就用毛線饒在帶齒輪的硬板紙上編成相框,然后張貼在墻壁上,并標明每幅作品的創作者。每次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的作品,都欣喜地對我說:“沒想到孩子的想象力這么豐富。陸老師,你真聰明。”
其實,我僅僅是做了些后勤工作,真正的主角是孩子們。有時,他們也會出主意、想辦法,積極參與活動環境的創設。這種環境創設的方式不但減輕了老師的工作量,為幼兒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的舞臺,而且可以讓幼兒看到自己與同伴之間的差距,促使他們繼續努力,更能幫助家長從中了解幼兒在園的表現,可謂“一舉多得”。
三、根據主題活動的內容,不斷更換游戲主題和活動環境。
每個階段都會開展不同的主題活動,游戲主題和活動環境也應根據主題內容進行相應調整。如主題活動區內提供相應的圖片資料,供幼兒觀察、交流;益智區在開展主題活動“動物王國”時,師生共同收集有關動物的書籍,開展主題活動“冬天里的為什么”時則提供各類年歷,供幼兒欣賞、找生日等;美工區中也如此:開展主題活動“小小升旗手”時可指導幼兒制作民族娃娃,開展主題活動“冬天里的為什么”時則更換為剪雪花、設計年歷,等等。
同時,還可以將學寫數字、簡單的漢字、信息發布欄、小問號等融入活動環境的創設。幼兒可以自由地書寫、識字、發布信息、提問等,既增長了知識,又增進了交流。
幼兒園的活動環境是最豐富、最美觀、最易變的,它涵蓋健康、科學、社會、語言、藝術等各個領域的內容。幼兒與其朝夕相處、樂此不疲,不但滿足了好玩、好模仿的需要,而且潛移默化地促進了各方面的發展。作為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幼兒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活動環境的教育因素,發揮聰明才智,積極創設豐富、有效的活動環境,讓每個幼兒都能擁有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