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組長”是個特殊又尷尬的工作崗位,既是一線老師,又是管理者。除了做好教研組的管理工作,班級所有事務性工作一樣不能落下。上有眾多中層干部,下有眾多教師,處于承接位置。這就意味著:對于不同、差異要學會接納,要學會“合而不同”,學會與大家的合作。
故事一:只做一件事
在園務會議上各分管領導布置了下月具體工作,梳理了一下做得事情還真不少。這些事情都是以教研組為單位運行的,雖說我也試圖想讓每位老師都能盡力積極、主動地把教研組的事情當做個人的事情來做,想了很多的策略與方法,但總是事與愿違。想到上次教研活動時指定W老師負責主題走廊環境后對我說的:“L老師,不要叫我,這個月我也很忙,下個月再叫我吧”;想到在整理主題資料庫教玩具時P老師無心說的“L老師,怎么又是我們這個班頭的老師來整理”的一些話;想到收集外主題環境資料、上教研課老師們一拖再拖。在教研組事情越來越多的現狀下,我突然覺得要管理好教研組的工作并有效開展好各項活動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怎樣即能讓老師樂意去做,而又做的比較“省力”呢?
一夜失眠突然想到朱良俊局長在為我們做講座時說的一句話“一個人只做一件事,一定能成功”。它給了我啟發與靈感,如果讓每位老師在一個月只做一件教研組的事情,我相信大家都會很樂意而且也會積極主動去完成。我可以把每個月教研組要做的事情羅列成一張表格,每位老師根據自己的能力與喜好以報名的方式選擇一項要完成的工作,并規定時間節點,最后把寫上承擔人的表格黏貼在辦公室黑板上,讓“它”時刻提醒著老師。這樣既公平公正、人人參與,又投其所好、發揮所長。
有了想法,當機立斷。我根據具體工作的難易程度進行了劃分與歸類,有的內容比如:環境創設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完成的人數可以為兩人一組。而有些簡單的內容如幼兒作品的更換與教具的整理可以合并成一項內容。并將這些內容設置成了一張寫有時間節點的表格。在教研活動時我把我的想法告知了大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并讓老師現場根據意愿選擇所要承擔的任務。有了這樣合理的分工老師們不再出現依賴心理、都快樂而有效的工作著。
智慧并快樂的工作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標,如何帶領我的團隊有效地開展好各項活動也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在青年教師居多、主動性較差的現狀下,如何改變這一局面,使大家正面、積極、有序的開展好各項活動。除了引領,更多的是投其所好、合理分配、情感支撐。
故事二:今天我來做組長
在《我是中國人》主題公共環境創設時,我負責整體的框架環境,其他老師幫助收集材料。我讓w老師收集一些世界之最的圖片,讓H老師完成烽火臺的后續工作,小P老師準備收集幼兒作品……一周過去了,讓老師們收集的材料還是沒有到位。
前幾次為了減輕老師的工作量,在外主題墻環境創設過程中都是以我為主,有個別老師始終沒有參與過環境的創設。于是有的老師覺得這是教研組長的事情,先完成班級環境再考慮集體環境。久而久之,造成了老師們的依賴心里,他們做事缺少主動性,需要反復提醒、督促。我意識到長期惡性循環,即增加了我的工作量,同時又滋生了老師思想上的惰性,一些青年教師的專業能力得不到發展。
于是,我決定開展“今天我來做組長”的活動。教研組內每位老師每人負責一個主題。具體實施步驟:在主題開展前,對外主題墻進行構思、設計(整體環境布局、材料選擇、呈現內容)并在集體備課中交流、修改,達成共識;在主題開展過程中負責主題環境的監控與管理(分配人員、日常的維護)。起初大家還是有些不太愿意,以為是一個人負責,任務太重。為了讓老師放下思想包袱,我表示組長只是起到策劃、提醒的作用,具體實施還是要把任務布置給每位老師。而且,組長策劃好了具體方案后組員要密切配合。開展“今天我來做組長”的活動,由于是個人承包制、給了教師思考的空間、個人展示能力的平臺。有的老師從網上收集資料、有的借鑒姐妹園的經驗,還有的自己設計、進行策劃,大膽凸顯了每位老師個人的風格特點。
“今天我來做組長”,促進了教師多維度的學習,提高了教師主動學習的能力,體現了教師在教研組的主導作用。只有給教師思考的機會和平臺才能促進教師的成長。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把教研組建設成和諧團隊,提高管理效率,個性化管理很重要。我想,只要組長善于“因材施教”,針對每個人的特點開展工作,并給予適當的幫助和引領,就會取得較好的效果。教研組是一個團隊,教研組長除了自身魅力的吸引外,要對現有工作多一些梳理,多一些減負;對老師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扶持。作為一名教研組長,我并不比教師高明許多,還得多學、多思、多想,先學、先思、先想。在幼兒園這片充滿純真與歡笑的凈土中,繼續追逐夢想和希望,堅實地走好每一步,為自己的成長留下整齊而有序的足印。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