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外國教育學家曾經這樣說過:
孩子的心田,
是一塊神奇的土地;
播下行為的種子,
就收獲習慣;
播下習慣的種子,
就收獲性格;
播下性格的種子,
就收獲命運。
行為形成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古往今來,這是一條被許多事實證明了的鐵的規律。
行為習慣是多方面的,有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人際交往習慣,道德習慣等等。如果好的行為習慣不注意培養,不良的行為習慣也不注意矯正,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命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
1、培養孩子的自理習慣。
培養孩子的自理習慣,要從日常生活的細節開始,一點一滴的教他們做起,例如,讓孩子自己整理床鋪、自己洗手帕、自己到掃房間、自己整理書包等。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長盡量讓幼兒自己去做。
培養孩子的自理習慣,要持之以恒,始終如一,不要半途而廢。這樣,才能使孩子在反復實踐活動中,得到鍛煉,養成良好的習慣。
2、培養幼兒勤勞的行為習慣。
勤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立身社會的根本。只有勤勞,才能艱苦奮斗,激勵人奮發向上,有所作為。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有些家長忽視對孩子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的培養。
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要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做起,例如洗衣服、掃地、倒垃圾、洗碗筷等,當孩子勞動以后,家長要給予檢查、評價,適當給予表揚批評,鼓勵他們積極勞動,樂于勞動。切忌給孩子潑冷水,挫傷他們的勞動積極性。
3、培養孩子養成講文明、有禮貌的良好行為習慣。
一次,我去逛商店,看見一位母親帶著孩子逛商店,孩子執意要買一件昂貴的玩具,母親不肯,孩子就大哭大鬧,躺在地上不走。最后家長還是以給孩子買了玩具而告終。
通過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已經習慣,只要大哭大鬧,家長就會滿足他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的不良習慣也就養成了。因此我建議家長,對孩子的文明禮貌行為教育,要抓早抓小,要從孩子日常行為表現的一些小事抓起,如挑食、任性、和大人頂嘴、說粗話臟話。
總之,對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家長要引起重視,因為良好行為習慣,可以塑造出健全完美的人格;不良的行為習慣,往往會造成某些品格的缺陷,有的甚至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