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幼兒園,進入小學,這是孩子生命中一個重要轉折點,從此他們將正式踏上學習的路程。幫助孩子邁好這關鍵的第一步,將對他們的終身學習產生很大影響。
針對一年級新生進入學校將要面對的生活、心理、行為變化,現在學校一般都會安排兩到三周學習準備期"綜合活動"課程,使學生逐步適應校園的學習生活。讓每一位學生"喜歡新環境、喜歡新伙伴、產生新興趣、了解新規范、養成好習慣",是學習準備期將要達到的五個目標。
準備一:如何讓孩子愛上學校
每年開學時,總有一些一年級新生被家長連拖帶拽哭著去上學。很多升入小學的孩子,在剛入學時不適應小學的課堂生活。這主要是因為很多孩子在幼兒園主要以娛樂為主,升入小學孩子不僅僅是學習環境的轉變,也包括教師、朋友、行為規范、學習方式與角色期望等因素的變化。
引導“小兒郎”學會自立
面對孩子“幼升小”這種轉變,家長要從多方面幫助孩子做好準備,引導他們學會自立。首先在學習、生活上要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尤其要注意幫助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以適應升入小學后每天準時到校的作息。其次,家長還要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讓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嘩,多讓孩子和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交往,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廣泛結交朋友,讓孩子成為一個樂于交往、擅于交往的人。
除此之外,精神鼓勵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剛上小學,對于他來講是一個重大的變化,家長要讓孩子熱愛上學,喜歡學校,充分激發孩子上學的欲望和熱情,讓孩子對即將跨入的小學充滿期待,充滿向往。
從細小習慣開始培養
在新生家長會上,曲陽第四小學副校長朱兆芬建議,孩子進入小學讀書后,一定要培養其良好的作息習慣。其次,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坐、聽、讀、寫習慣。在校學習專心聽講很重要。一年級孩子由于手指還未發育好,剛學習寫字時,困難很多,往往容易用力過猛,造成筆芯斷掉,因此,學校建議用2h筆。另外,家長應注意協助糾正孩子寫字時的握筆姿勢,握筆時食指和拇指離開筆尖的距離是一寸,寫字的時間要控制。
準備二:如何與老師正確交往
孩子過于怕與老師交往或是過于不尊重老師都是不正確的師生相處方式。而如今許多孩子也挑剔著老師,喜歡哪個老師就喜歡這門學科;不喜歡哪個老師,就連課都不想聽。有的孩子甚至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以至于影響到了學業進步。其家長為此大傷腦筋。那么,孩子究竟該怎樣與老師交往呢?筆者認為,只要家長教會孩子做到以下幾點,可能對孩子有所幫助。
1、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
老師把所有知識無私地、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如果他們希望得到什么回報的話,就是希望看到學生成才。學生要尊敬老師,見到老師禮貌地打聲招呼;上課認真聽講,不破壞紀律,把老師留的作業保質保量地完成。尊敬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是師生和諧相處的基本前提。
2、勤學好問,虛心求教。
做學生時,經常發現“那個老師并不怎么樣”,“他的水平太低了”。等長大以后才知道這種看法和想法是多么天真。就像作弊者從來都認為老師發現不了,其實,只要往講臺上一站,誰在下面干什么都一目了然。老師的學問、閱歷水平肯定是高于學生的,所以,要向老師虛心求教,好問不僅直接使學習受益,還會增多、加深和老師的交流。
3、正確對待老師的過失,委婉地向老師提意見。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會對沒有缺點的人敬而遠之。其實,根本不可能存在沒有缺點的人。老師不是完美的,發現老師的不足要持理解態度,向老師提意見語氣要委婉,時機要適當。
4、犯了錯誤要勇于承認。
犯錯誤并不可怕,及時改正就好了,錯了就是錯了,主動向老師承認,改正就是好學生。老師不會因為誰有一次沒有完成作業,有一次違反了紀律就認為他是壞學生,就對他有成見。相信老師是會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
準備三:抓緊培養孩子“任務意識”
1、抓緊培養“任務意識”
有的孩子上學后,不會自己管理學習用品,甚至不會記作業,是因為他一直習慣于一切都有人操心、代勞,還沒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是每個小學生必須完成的任務。所以,入學前家長必須幫助孩子樹立任務意識,比如分配給孩子一兩項家務勞動作為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如掃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去超市購物前,請孩子列(畫)出購物清單,并負責提醒大人把清單上的物品買全。
2、幫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做事磨蹭、做作業時間長是很多新小學生的通病。因為以前時間都由大人掌控,孩子自己對時間的概念很模糊。比如,在孩子做某件事情之前,讓孩子做好充分的準備,一旦開始做事情,就不許以各種借口來回走動了。
3、操練認識新朋友的本領
幫孩子做一些必要準備:事先了解家庭周圍有沒有與孩子同齡同校的,設法讓他們認識,約好入學第一天一同上學。有了熟悉的朋友,孩子對小學生活會感到安全多了。同時,帶孩子外出玩耍時,對孩子進行“主動出擊”(主動結交新伙伴)的訓練。
4、學會自己解決與伙伴間的沖突
鼓勵孩子邀請朋友來家里做客,去別的小朋友家玩,給孩子創造更多和不同年齡的孩子接觸的機會。當孩子們之間發生沖突時,家長不要充當調解員,鼓勵他們自己解決。平時,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如果和小朋友遇到爭執,該怎么做。
5、需要養成坐得住的習慣
剛入學孩子如不經過注意力方面的適應性訓練,非常難以適應學校生活。家長必須有意識地對將要上學的孩子進行靜坐訓練,特別是對好動的孩子進行一段時間的靜坐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
6、有做作業的概念
放學回家后,孩子還缺乏完成作業的執行任務意識與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有些孩子回家后,家長問他有沒有作業、有什么作業,孩子的回答除了不知道還是不知道。因此家長應配合老師多詢問孩子是否有作業,作業的內容是什么。這樣的訓練能幫助孩子養成放學回家幫作業的良好習慣。一年級孩子的書面作業不多,口頭預復習工作會更多一點。家長應該讓孩子在上學前就養成晚自修的習慣,每次可讓孩子坐在固定的位子上,或者給他講故事,或者讓其涂涂畫畫,時間以半小時左右為宜。
7、您如何看待小學英語
小學一年級教育大綱中,英語學習反而大于數學。英語是一種完全不同于我們母語環境的語言,父母需要給孩子分行機會,讓孩子多接觸英語環境,讓孩子感覺英語是好學的。比如,在幼兒園時可以多參加英語班的學習,這是一種舉性的、口語化的學習,而不是功利性的考級。純外籍教師環境并不一定好,外籍教師與孩子的交流完全靠肢體語言進行,孩子依賴肢體語言進行記憶,離開了這個環境,就不容易記住。相反,一些掌握了外語教學經驗的中國老師開設的英語班,可能效果會更好一些。
(供稿:郭桐煬 校對:張潔瓊 郭桐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