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長工作要訣
不少年輕教師在家長工作方面缺乏經驗,常常處理不好與家長之間的關系。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做好家園溝通工作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也需要教師平時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為了讓教師尤其是新教師掌握家長工作要領,我園匯集了一系列典型案例,經過集體討論、分析、總結,把家園工作經驗概括整理為簡單易記的條文,形成了“幼兒園家長工作要訣”,記錄在便于攜帶的手冊上。
“幼兒園家長工作要訣”并不是冰冷的規章和制度,它的每一條都類似于教師的獨白,讀起來親切而溫暖。它針對家長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情況,配合典型案例的解析,以簡單、明確的語句揭示了教師與家長溝通中的要點,為教師提供了一種處理問題的思路。下面舉例說明。
● “要訣”之一:請這些家長在一起聊聊,或許能讓哪個孩子的家長有所收獲。
我們發現家長之間常常有很多共同話題和共同感受,教師雖是專業人員,但有時在教育方法的指導上不如其他孩子的家長有說服力。這條“要訣”提示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一部分教育理念較為科學的家長去影響其他家長,例如可以通過組織小型家長會、結對交流等形式,有針對性地邀請一些家長參與討論,發表各自的觀點。
●“要訣"之二:與家長交流時先說說孩子的優點與進步,再微笑著指出不足,提出要求,共商對策。
一般情況下,教師與家長的交流重點往往是孩子的缺點,教師很少向家長提及孩子在幼兒園的良好表現或趣事。家長總感覺自己是在受批評,而不是與教師平等對話。這條“要訣”提示教師平時應有意識地觀察孩子的行為,及時記錄孩子的閃光點,并在溝通中傳達給家長,使家長感受到教師對孩子全方位的關注。
●“要訣”之三:這個孩子兩天沒來了,記得打個電話問候一聲。
良好的家園關系有賴于平日的積累。當孩子請假時,一個問候電話無需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卻能讓家長感動于教師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從而對教師更加信任,為良好家園關系的建立打下基礎。
“要訣”的形成是一個積累和發展的過程,教師除了參照“要訣”之外,還要在工作實踐中逐步積累經驗,把它們總結成新的“要訣”,使其趨于完善。
二、案例研討會
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團隊的支持。教師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與其一個人冥思苦想,不如大家集思廣益。鑒于此,我園每學期定期舉辦家園工作“案例研討會”,組織教師討論典型案例,共商解決策略。
在研討會前,園領導組織教研骨干收集教師們感到困惑的案例,如當孩子的爸爸和媽媽教育意見不一致時,教師該怎么做?教師安排班上一個自控力較弱的孩子跟一個自控力較強的孩子同桌,但自控力較強孩子的家長不愿意,教師該怎么辦?教研骨干選擇其中的2~3個案例向全園教師公布。選擇的標準是案例必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尚無成功的經驗。
研討會當天,園領導一般會設2~3個分會場,各討論一個案例。教師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其中一個會場參加討論,最后集體匯總交流。在討論中,大家對案例進行分析,發表各自的見解,產生觀點的碰撞,討論出解決問題的思路,以便今后遇到類似問題時可以有所借鑒。下面我展示的是一次研討會實例。
案例:班上很多家長都向教師提要求,想多給自己的孩子發言的機會。一次家長開放日活動中,月月始終不愿舉手發言,站在身后的月月家長硬拉起他的手,他也立刻放下。于是家長用手指著自己的孩子,示意教師請月月發言,這使教師犯了難。最終,教師仍然沒請月月發言,家長因此繃起了臉。
教師的困惑:這看似一件小事,但確實為難。讓月月回答吧,要是別的家長也那樣要求我,我怎么辦?不讓月月回答吧,一是家長肯定會不高興,二是如果月月一直不愿舉手發言,難道真不給他展現自我的機會嗎?班里有不少家長都在不同的場合要求我多給孩子發言的機會,我該怎么處理呢?
發表各自見解:有的教師認為應該給月月發言的機會:首先,每個孩子個性不同,教師應了解孩子不肯舉手的原因。如果是因為性格內向,那么教師就應該給他機會發言;其次,教師應理解家長迫切的心情.給予孩子這次機會,否則,不利于今后的家園溝通。也有的教師認為不應該給月月發言的機會:首先,教師是家長工作的引領者,應堅持自己的教育方式;其次,讓月月發言雖然尊重了月月家長的意見,但忽略了其他家長的感受。
總結核心問題:主持人(教研骨干)從大家的觀點中總結出解決這一事件的核心:引導家長從孩子的角度看待發言問題。
提出解決思路:教師們針對核心問題進行討論,提出了解決思路:1.教師當時可以請月月發言,并且說:“好,這個問題我們請月月來回答,下一個機會就要給其他小朋友了。”這樣既是給月月家長的一個安慰,也是對所有家長的一個暗示。2.如果班上不少家長有類似要求,教師可以跟家長開誠布公地談談自己對孩子“積極發言”的思考,也可以組織一個小型座談會,邀請家長一起談談看法,還可以請教育專家或有經驗的教師幫助家長分析引導,等等。
選定方案并實施:研討會后,這位教師在分析了本班幼兒與家長的情況后,選擇了組織小型家長交流會的方案。在交流中,教師首先與家長共同探討了班級里孩子多、機會少的問題,引導家長進行換位思考,一是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是否每個孩子都想要發言,二是站在教師的立場考慮怎樣才能公平地分配機會。討論后,家長漸漸能從多角度看待孩子的發言機會問題。有的家長提出,要在每個活動中讓每個孩子都發言確實是不可能的;有的家長從自己童年的經驗來分析孩子的心理,發現的確不是每個孩子都愿意舉手發言的,培養孩子要循序漸進,一廂情愿地逼迫孩子,只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還有的家長指出,有些孩子確實愛發言,但頻繁發言不一定對孩子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有利。最后,家長們提出,只要教師能夠針對不同孩子的特點把握指導尺度,家長一定會支持教師的。
三、家長工作暢談會
在家長工作中,教師難免會和家長產生一些誤會和矛盾,例如,教師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多的精力卻得不到家長的認可;家長可能會因為孩子身上的一些小傷而遷怒于教師;家長會因為與教師之間的誤會而去向園長投訴……這些誤會和矛盾讓教師感受到壓力,進而產生消極情緒。教師帶著消極情緒工作,不僅會使日常的家長工作陷入惡性循環,還會產生職業倦怠感。
我園一直突出人文化的管理理念,努力構建民主的、相互支持的團隊氛圍,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針對教師在家長工作中可能產生的消極情緒,我園設置了“家長工作暢談會”,幫助教師疏解消極情緒,放松心情。暢談會前半部分的主要目的是“疏通”,讓教師們盡情宣泄工作中的委屈,同時充當忠實的聽眾。很多教師都說,把委屈說給能理解的人聽,得到大家的安慰,心情就會好起來。暢談會后半部分的作用是“引導”,在所有委屈一吐為快后,主持人引導教師平靜地思考,并找出一種積極的辦法化解家園間的矛盾和誤會。
例如,在一次暢談會上,一位教師說了這么一件事:蕾蕾的媽媽向園長投訴,說教師對蕾蕾有偏見,不理不睬。起因是有一天蕾蕾做錯了事,教師批評了她。第二天,蕾蕾媽媽送孩子人園時,孩子喊了“老師早”,教師卻顧自忙著處理別的事,沒有聽見。從此,蕾蕾媽媽就覺得教師肯定不喜歡蕾蕾。久而久之,誤會越積越深。
聽了這位教師的敘述,許多教師深有感觸,她們也表示有家長經常抱怨早晨送孩子入園時教師不夠熱情,傍晚接孩子時教師又總在和別的家長交流。教師很委屈:在那兩個時段里,那么多家長進進出出,教師既要接待家長,又要關注幼兒的情況,實在顧不過來。
大家經過討論想到了一些辦法:1.班里幾位教師可以有效分工,互相輪流,一位當“迎賓員”,接待家長和孩子,其他的則負責照顧早上來得早或晚上接得晚的孩子。2.了解班里每個孩子和家長的個性特點。尤其是對于內向型的家長和孩子,教師要主動跟他們打招呼。3.時刻記得保持微笑,微笑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家長工作暢談會”釋放了教師的心理壓力,提高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激發了教師的工作潛能,使他們在民主、寬松的氛圍中帶著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家長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