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寶寶因為體質問題,會對某些食物過敏,當寶寶食物過敏時,最常見的就是消化道癥狀,如便秘、腹瀉等。如果寶寶經常不明原因的便秘、腹瀉,則家長應警惕是食物過敏。
什么是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是指進食了某種食物或食品添加劑等引起的Ig E(免疫球蛋白)介導和非Ig E介導的免疫反應,進而引發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皮膚及全身的變態反應。
哪些食物容易寶寶引起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可發生在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中,也是嬰幼兒時期最早出現和最為常見的過敏性疾病。
對于尚未開始添加輔食的小嬰兒來說,最常見的是牛奶蛋白過敏,牛奶中含有多種蛋白質,有的對人體來說是抗原成分,如酪蛋白、β-乳球蛋白等,少數嬰兒會對這些異體蛋白產生抗原抗體反應(即所謂的過敏反應)而引起過敏性腹瀉,這多見于人工喂養的寶寶。還有一些母乳喂養的寶寶,也會因乳母未回避牛奶、奶制品或雞蛋、海鮮等可能引起寶寶過敏的食物而引起。
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添加輔食的品種越來越豐富,引起食物過敏的種類也可能會呈增加的趨勢,常見易引起過敏的食物有牛奶、雞蛋、豆類、魚、貝殼類、堅果、花生、小麥、水果如芒果、桃子等。
寶寶出現這些情況需警惕是食物過敏
寶寶發生食物過敏時,可出現多種癥狀,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皮膚等方面的不適,對于小嬰幼兒來說,最常見的是消化道癥狀,如腹痛、腹瀉、腹脹、便秘、消化道出血、惡心嘔吐等,以及不明原因的哭鬧,有部分寶寶會伴有明顯的濕疹(奶癬),腹瀉如果長期得不到糾正,則可發展為慢性腹瀉、營養吸收障礙等,造成嬰幼兒生長發育遲緩。在添加了輔食之后,寶寶可能會因進食某種食物后不久,就出現口腔變態反應綜合征,即口咽部如嘴唇、舌上腭、咽部的不適感,少數可同時出現全身過敏癥狀。此外,食物過敏還可引起鼻炎、結膜炎、支氣管哮喘、喉頭水腫、蕁麻疹、過敏性紫癜等癥狀,再嚴重一點的甚至還可引起過敏性休克等反應。因此,小兒食物過敏應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
那么,家長應該怎樣才能及時地發現寶寶出現食物過敏了呢?如果您的寶寶在喂養過程中反復出現以下的情況,那么就該提高警惕了:1)反復出現腹脹、腹瀉、便秘或不明原因的便血;2)反復出現濕疹、蕁麻疹等皮疹;3)經常揉眼、揉鼻子,反復喘息,經常咳嗽等;4)經常不明原因的哭鬧、煩躁不安、雙腿蜷縮、不易安撫;5)生長發育遲緩等。
如何預防寶寶食物過敏?
對于食物過敏的診斷,離不開詢問患兒病史,所以家長要注意在就診前先收集寶寶吃了什么、出現了怎樣的反應等基本信息,以便幫助醫生有的放矢地做進一步的檢查,如過敏食物檢測、腸鏡檢查等,以便盡快揪出“真兇”。一旦確診后最主要的手段是回避過敏食物。
1)對于牛奶蛋白過敏的小嬰兒來說,如果是人工喂養的寶寶,需暫停現用的配方奶粉,試改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如果是母乳喂養的,乳母應注意回避引起寶寶過敏的可疑食物。嬰兒一般延遲至6個月后添加固體食物,對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牛奶、雞蛋等)建議12個月后添加。
2)對于過敏原尚不明確的寶寶,可以短期采取限制性食療的方法,即短期內限定只食用很少引起過敏的食物如大米、瘦肉、蔬菜等,待癥狀消失后再定期有計劃地引入單一食物,如1-2周未發病,則再繼續嘗試下一種食物,輔食添加中遵循逐一添加、由少到多、由一種到多種的原則,以探明寶寶可疑的過敏食物,對于不過敏的食物可以繼續食用,而過敏的食物則應回避。
3)對于食物過敏的嬰幼兒,在選擇食物時還應注意食物的交叉過敏反應,如對雞蛋過敏者,也要警惕其他蛋類的過敏,對花生過敏者,也可能會對杏仁、腰果、開心果、核桃等堅果類食物過敏。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