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帶有明顯的目的性、組織性和協調性。這些活動的安排對幼兒的身心和諧、健康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從幼兒個體需要來看,特別是對于小班幼兒,良好的常規可以使幼兒生活具有合理的節奏,既能使神經系統得到有益的調節,促進身體健康,又能使幼兒積極愉快地參加各種活動,從而受到更為全面的教育,還有利于培養幼兒自我服務的生活能力,為幼兒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小班班級管理中,從“心”開始,讓幼兒成為學習、生活和管理的主人,形成良好的班風班貌,從而使班級成為幼兒全面發展的有力保證。
一、“愛心”——常規管理的奠基石
對于年齡小的小班幼兒來說,充滿愛的班級氛圍對孩子的常規形成十分重要。這個“愛心”中包括各方面的愛。只有給予孩子愛,孩子才會因為你的愛而感動,從而去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
1、理智關愛,當我們給幼兒愛護和關心,使師幼之間充滿融融愛意時,我們愛幼兒的情感必須是理智的,應善于把這種愛滲透當教育活動和日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中去,做到愛中有教,嚴中有愛,從而使每個孩子都感受到老師是愛他的、喜歡他的,感受到老師的親切。
2、全面關愛,幼兒年齡小,不善于交往,我們可以主動親近幼兒。課上,從教態到語氣都要十分真摯而親切,使幼兒感受到母愛般的溫暖,課下,要主動接近幼兒,愛撫幼兒,給他們講故事。要真心體貼幼兒,既要關心幼兒的教育問題,還要注重幼兒的養護問題。從睡眠、起床到用餐、喝水,都要事事關注,事事細心,還要隨時觀察幼兒的身體健康狀況。這些看似婆婆媽媽的小事,正能夠體現出幼兒園教師母愛般的師愛。
3、人格關愛,我們要把幼兒當作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如平時和幼兒講話時可蹲下來,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在一般人看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正是這件小事體現了教師的一種觀念,一種尊重幼兒,和幼兒建立平等關系的觀念。
4、科學關愛,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及運用移情訓練的方法幫助幼兒認識善惡美丑,以科學的教育思想塑造幼兒美好的心靈,并注意引導幼兒建立友好合作的同伴關系。讓孩子們在老師、保育員的關愛之下,逐步養成了一日活動常規。
二.“童心”——常規管理的雙刃劍
孩子的心靈是一方最純凈的沃土,孩子的世界是一個充滿了“真、善、美”的童話。我們應該走進童心,了解孩子內心世界。游戲是孩子最喜愛的活動方式之一,嘗試把常規管理與多種游戲方式結合起來,可以讓孩子在玩中培養常規,在玩中養成習慣。
1、在兒歌故事游戲中學習常規 兒歌是兒童文學作品中的一種體裁,極其短小精悍,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記,在對兒童進行生活常規時,我們把一些常規要求編成短小的兒歌,教給孩子,孩子在學會兒歌的同時也記住了相應的規則要求,例如:在常規活動中,洗手、入睡、穿衣服是很重要的環節,在培養和訓練幼兒的過程中,孩子不是把先后順序弄錯就是達不到老師的要求。這時教師就可以采用兒歌的形式幫助幼兒記憶。因為兒歌瑯瑯上口,孩子很容易就能記住和把握動作的先后順序,并且能熟練地掌握要領。如在幼兒睡覺前脫衣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運用兒歌:小鞋子,出洞子,小褲子,乘電梯,小衣服,吱扭吱扭上房子,使幼兒一下子掌握了脫衣步驟。故事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把常規管理內容故事化,編出有趣的故事情節,讓幼兒從故事中來理解常規的內容,按故事情景來做。既符合了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又收到了意想不到教學效果。例如:為了讓孩子有序地歸放玩具和解決只丟不揀的現象,我設計了“玩具回家”這個故事,讓他們了解每一種積木都有自己的家,它們不喜歡住在別人家里,爸爸媽媽找不到寶寶會著急。讓孩子練習幾次后,小朋友都能把相同的積木歸放在一起,見到地上的積木會撿起來說“我送積木娃娃回家”。有了這種瑯瑯上口的兒歌和生動有趣的故事,不用刻板地說教,這些規則便印在每一位孩子的腦海里,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潛移默化地教育著孩子。
2、在標記游戲中遵守常規 孩子年紀小,自制力差,易遺忘,我們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規則繪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鮮艷的標記圖,設置在相應的環境中,以提示孩子作出相應的行為反應,促進良好行為的產生和發展。如,我們在樓梯口畫上箭號幫助孩子掌握“上下樓梯向右行”的規則;讓幼兒如何正確的洗手時,我們把洗手的五個步驟通過圖片展現在幼兒面前,同時加上動作的輔助,使幼兒一下子就明白了正確的洗手方法,娃娃家里,形象可愛的掛飾不僅幫助孩子分配角色,而且規定了參加游戲的人數;在玩具區里,小小標志可以幫助孩子強化“玩完玩具歸類整理物品”的好習慣------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和思維的發展,直觀形象的標記圖可以慢慢過度到抽象的符號標記,讓幼兒在活動中,自由地去遵守各種標記規則。
3、在情景游戲中練習常規 《綱要》指出,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園教育應富教育于游戲之中。富有情趣的游戲對幼兒具有很大的誘惑力,也是幼兒開展常規教育的良好手段。例如:在開學初,為了讓幼兒識記自己的座位,我創設了“小動物找家”的游戲情節,讓每一小組的幼兒扮演一種小動物,每一個座位就是小動物的家,老師發出“天亮了,小動物到草地上做游戲”、“天黑了,小動物回家休息了”的指令,請小朋友聽到指令離開座位又回到座位,在反復的游戲中孩子們快速地識記了自己的座位。又如在做“小汽車”游戲時,每一位幼兒扮演司機的角色駕駛一輛汽車,小汽車在遇到紅燈時要停下來,也有個別孩子看到紅燈了還在行駛。這時的我分析孩子是搗亂行為時我就會這樣說:“看來這輛小汽車的剎車有問題了,讓我把它拖到汽車修理廠去修一修吧。”這孩子就來到了修理廠(操場的一角),讓他休息一遍的游戲時間,有時我也會扮演警察的角色,告訴他你違反了交通規則,扣證二遍游戲時間。這樣,在接下去的游戲里,汽車再沒有違規過。孩子喜歡游戲,在游戲中孩子的狀態是積極主動的,所以教師要創設游戲情境,幫助孩子遵守練習常規,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
4、在音樂游戲中串聯常規 音樂能給人帶來輕松愉悅的感受。讓孩子在清脆的樂曲中執行規則,孩子始終處于輕松愉快的狀態下,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要集中活動了,隨著一曲歡快活潑的《鈴兒響叮當》,孩子們騎著歡樂的“小馬車”回到座位上;要洗手了,伴隨一曲悅耳動聽的《嘩嘩流水清又清》,孩子們唱著“嘩嘩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講衛生------大家伸出小手比一比,看看誰的最干凈”,認真完成了洗手任務;要收玩具了,放一首小朋友最熟悉的《火車嗚嗚叫》,孩子們開著火車排成整齊的隊伍------在常規教育的過程中,巧妙地運用音樂,能讓孩子主動積極地執行各項規則。
5、在競爭游戲中鞏固常規 能合理運用獎勵機制是促使孩子更好發展,進一步鞏固常規管理的有效方法,新學期一開學我就建立了評比欄,開展“我最棒”的評比活動。根據孩子的表現在自己的風車標記上貼大蘋果,大蘋果的獎勵在各個階段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并開展定期、不定期或周末進行評比。小朋友在老師的引導和同伴的感召下,從入園時的大哭大鬧到會主動和老師問早,從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到會獨立進餐和入睡。愛挑食的張樂能大口大口的吃飯,愛哭的思思能高高興興的入園,膽小的瑤瑤能和同伴愉快游戲。小朋友在評比活動中不知不覺地改變著自己的行為,朝著目標不斷努力,各種常規也得到鞏固。
三.“恒心”——常規管理的護身符
蒙臺梭利認為:“孩子們的工作習慣一旦形成,接著就必須做到嚴格監督。經驗告訴我們,在建立紀律的過程中,一定要按一定的原則和方法嚴格進行,按照不同層次、分階段練習,不強制和用說教來達到目的。”的確,規則一旦建立,只要它合理、正確,教師就有責任和義務監督幼兒遵守常規,持之以恒,逐步建立規則意識,建立起真正的“內在紀律”。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靈活采取各種方法對違規幼兒進行監督,如必要的懲罰、暫停活動、“驚叫”、眼神提醒、適時的獎勵和表揚等等。總之,這個階段屬于鞏固成果階段,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只要教師獎懲得當,幼兒就會逐步建立起生發于他們內部的、真實的、穩固的常規意識和常規習慣。
四.“合心”——常規管理的潤滑劑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以看到,幼兒園的班級管理是離不開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參與的。家園的密切配合對小班班級管理的有效開展更是起著潤滑和推動作用。如小班孩子剛入園時,由于分離焦慮使得孩子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許多家長要求陪吃陪住,對老師和保育員不放心,這給剛入園的新生班級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于是,為了讓孩子盡快擺脫分離焦慮,適應集體生活,我們就從班級管理的角度出發,請家長在孩子入園后及時離開,由老師和保育員以教育的手段來吸引孩子,以轉移注意力。很快,孩子們適應了集體生活,哭聲漸漸被笑聲所代替,班級 常規管理也漸入正軌。可見,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對班級管理是多么重要。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