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經常說,“生活即教育”,所以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規教育既是幼兒從家庭進入集體生活的第一“必修課”,也是教師做好課堂管理的“基本功”。教育心理學指出:人的發展有兩個重要的領域:一是情感領域;二是認知領域。作為小班的班主任,在“小班管理”中應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法,應該強調讓每一個孩子都受到充分全面的教育,尤其要關注孩子的情感領域,強調關心每一位孩子,使每個孩子的主動性都得到充分發揮,爭取消滅教育死角。那么,如何幫小班幼兒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規,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一、視孩子不同的個性有針對的進行教育
我們面對的雖然是很小很小的孩子,可是他們依然是以社會的個體存在的,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入園前接受著不同的家庭教育,這就導致他們每個人的個性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我非常注重孩子的個性差異,針對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等特點來開展教育工作。
二、依據良好的師幼關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良好的師幼關系是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前提。我園早2000年開展的省級課題《在游戲中構建良好的師幼關系》,就已經讓我意識到良好的師幼關系是順利開展各種活動的前提。所以平時,我比較注重良好師幼關系的培養。適時的抱一抱、摸一摸、親一親、拉一拉,和孩子們說說悄悄話,和孩子一起玩游戲,通過和孩子一起游戲,一起交談,不時的眼神交流等,逐步的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從而發現每個孩子不同的心理需求,發現他們成長的需要。因為我知道,只有真正的走進他們的心里我的教育才是成功的,為了這個我也在更加的努力。
三、把良好習慣的培養作為一項常規工作來開展
小班的孩子剛剛踏入幼兒園,對于陌生的集體生活很不適應,他們有的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到了幼兒園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首要的,通過學習與實踐,以及多年的工作經驗,我深深的體會到有著良好習慣的班級是多么的優秀與便于管理,良好習慣的養成,不能只抓一時,而是要作為一項班級管理的常規工作來做。這是因為良好的習慣不僅能促進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的發展,保證課程教育的順利實施更能大大的降低常見事故的發生。這就需要老師的耐心教導和日復一日的對孩子進行養成教育的培養。
良好的習慣不僅僅限于孩子進餐習慣好,衛生習慣好,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習慣培養,比如良好的喝水習慣、良好的睡眠習慣、良好的語言習慣等這都要靠老師平時的仔細觀察與發現總結。例如:玩大型玩具時,也是先讓幼兒想一想,這么多的小朋友都要玩,哪些事情很危險,是不可以做的呢。雖然孩子們講述發言的時間占用了玩玩具的時間,但卻有效的使孩子們掌握了玩大型玩具的常規要求,而且,記得牢,很少有孩子會犯規。避免教師的過多指揮和干預,讓幼兒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使各項活動互不干擾、有序地進行。總歸是教人容易樹人難!
四、通過各種形式,培養孩子主動參與的意識
讓孩子有機會參與班級的創設與管理,讓他親身體會到形成一個班級的不容易。在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時候,我們通過與孩子一起討論、表演等的形式,讓孩子明白為什么一定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們在班級里開展了各種比賽,像疊衣服,自己穿衣服,穿鞋子等,通過這樣的活動,培養孩子積極的自信的心態,這樣孩子就會積極主動的接受老師的指導和培養。
五、加強家園聯系
任何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三個方面的環境: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不可以代替。幼兒園的班級管理是離不開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參與的。于是,我們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嘗試利用家長資源進行班級管理。平時我比較注重和家長的語言交流,為了保證班級管理的順利進行,取得最佳的效果,在學期初召開了家長會,在家長會上向家長介紹我們將要開展的一些工作、家長將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園合作的重要性等,讓家長了解到,只有家長切實地參與,才能促使幼兒身心和諧地發展,才能使我們的班級管理得更好。另一方面,家長在了解了我們的常規工作后,很樂意參與我們的教育活動,幫助孩子搜集相關的學習資源和區角材料,這樣既方便了我們的教學又節省了我們的財力人力。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