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管理法,即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常規范、常自律,是用來維持環境品質的一種技術和管理理念。在班級日常管理中,我園借鑒五常管理法中的一些管理理念,讓班級面貌日新月異。
一、常組織
含義:找出完成工作所必需的物品并把它與非必需的物品分開:將必需品的數量降低到最低程度,把它放在最方便的地方。
各個班級都要組織豐富多彩的一日活動,活動的主題不同,幼兒需要的物品就不同,活動方式也就不同。無論是物品的取用和放置,還是幼兒的活動方式,都需要教師經常進行組織和調整。
比如,在開展一個主題活動前教師可組織幼兒對物品進行分層管理。即找出完成任務所需要的物品,并把它與非必需的物品分開,將必需品的數量降到最低,并把它放在一個方便的地方,便于師幼取放所需物品;同時調查需要物品的使用頻率、決定日常用量,清除不需要物品。又如,在開展語言類活動時教師可組織幼兒將班級里一些必須用到的教材、音像、學具等放在明顯的位置,而與之無關的物品則應與幼兒隔離。再如,在開展區角活動前教師應根據操作材料的使用頻率進行分層管理。分層管理包括判斷物品的重要性,并合理安排必需物品的次序,每天用到的物品就放在最明顯的位置,幾天用一次的次之,幾個星期用到的繼續往后排……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常整頓
含義:用多少時間就可以取得需要的東西,以及要多久才可以把它儲放好:任意決定東西的存放處并不會使工作速度加快。
教師應請幼兒一起參與,將常用的物品科學合理地放在容易取到的地方,并把不需要的物品束之高閣。比如,為了讓幼兒明確積木、畫紙、書籍等應擺在什么地方,教師除了劃定區域之外還應貼上相應的標簽,從而便于幼兒自主收拾和整理。教師要做的是經常來觀察物品的擺放、分類情況,標簽有無破損,并和幼兒一起適時地對物品進行整理。為了檢驗物品整理和分類的效果,教師可和幼兒玩“30秒內取或放××”的游戲,如30秒內將積木放回建筑區的積木箱中。另外,教師對班級物品的管理要有明確的記錄,要經常檢查班級物品的數量和質量,發現物品損壞應及時修理。
三、常清潔
含義:每人都應清潔工作環境,強調通過細心檢查使所有的物品都保持在最佳狀態,因為任何污垢或廢物都可能減低效率。
除了保育員負責日常衛生外,主班教師和配班教師也要承擔一定的清潔責任,并有明確的分工。比如,保育員做好餐具、桌椅、盥洗室等的清潔工作:主班教師負責教學具、多媒體設備等的清潔工作;配班教師做好班級辦公區域的清潔工作。
同時為了避免有灰塵、有死角,班級所有教師都要經常性地大清除,并盡量每天都做到小清掃、小檢查。對于教師和幼兒來說。在一個整潔的環境里工作、生活和學習,是一件非常幸福、快樂的事。
四、常規范
含義:連續地、反復不斷地堅持常組織、常整頓和常清潔活動。常規范包括利用創意和“全面視覺管理法”,獲得和堅持規范化的條件,以提高工作效率。
教師要經常地進行反思總結,將一些好的做法變成規范的標準,要求幼兒在今后的日子里繼續保持,力求養成行為習慣。如存放物品的規范要求,就是保證物品的儲藏方法得當,保證取出的東西直接可以使用。諸如水粉顏料、毛筆、酒精之類的材料都需要規范性地放置,否則水粉顏料拿出來就可能不能用,毛筆可能會有刺毛,酒精可能會被蒸發掉。在耽誤時間的同時,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五、常自律
含義:每個人都知道做事的方式并付諸實踐,這有助于人們養成制定和遵守規章制度的習慣。
在幼兒面前教師應以身作則,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教師之間應堅持互相合作、互相提示。比如,我堅持當天的工作當天做完,每天晚上反思當天工作的得失,并考慮和預備明天的工作。我堅持每天自己寫一張小紙條,列出這一天的工作計劃,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并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一步步完成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