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幼兒期是建立人的全面發展的身體素質和健康行為方式的關鍵期,除了有強健的體質作保證之外,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其社會適應性,形成健康行為方式,已成為我們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
幼兒自身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決定了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幼兒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什么都想去看一看、摸一摸,但由于他們年齡小,動作的靈敏性和協調性差,又缺乏生活經驗,因此,日常活動及戶外游戲中很容易發生一些事故,同時,在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在家處于養尊處優的地位,他們像是溫室中的花朵,處處受到成人的保護,長輩的包辦代替、過度溺愛等造成生活習慣差、生活經驗少、自我保護能力弱等問題更加突出。
對孩子進行自我保護教育,提高幼兒自我保護能力,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老師和家長、幼兒園和家庭乃至社會的共同責任。怎樣切實有效的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安保技能呢?以下做法可供參考。
與幼兒一起活動,在活動中有意識地豐富幼兒的生活知識
孩子年幼無知,沒有生活經驗,在平時玩耍時,他們不知道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哪些東西能玩,哪些東西不能玩。對于這種情況,教師與家長應有目的的給孩子講解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識,讓他們知道那些東西是危險的,會傷害身體,不能亂摸亂碰,如玻璃渣、針、釘、牙簽等尖銳的物品會扎傷手、開水會燙著;不能到河邊、井邊玩,不能爬高等;教會幼兒認識一些安全標志,如防火、防電、防毒標志等;此外還應教育幼兒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隨便跟陌生人走,外出玩耍要告訴大人等,貴在平時師長們對幼兒的有意識地滲透、強化。
指導并參與幼兒自理,在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中增強安全意識和技能
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自我保護教育是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的。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盡量讓他自己去做,不要因疼愛、因時間關系、因浪費等借口而取而代之,殊不知,您每替孩子去做一件事情,就失去了一次培養孩子自我保護能力的機會。作為家長的您一定要講明要求,重點強調提醒,作出示范后,在一旁陪著幼兒,在監督指導下讓幼兒自己試一試。如洗臉洗腳時試水溫、擰毛巾等,用水果刀切西瓜、切橙子等,不體驗不實踐怎能得真知。
引導孩子加強身體鍛煉,在運動增強安全意識和技能
平時應盡量讓孩子多到戶外活動,組織幼兒進行體育鍛煉,如跑步、拍球、跳繩等,可根據不同體質的孩子安排其鍛煉內容,增強孩子的體質,結合具體的運動項目,要簡明向幼兒介紹哪些做法是危險的,是可能對自己對他人造成威脅或傷害的,使幼兒可以有意識地規避這些行為,以后的類似活動中安全“經驗值”就不再是零,提高孩子的動作協調能力,反應速度,是加強孩子自我保護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培養和提高孩子的靈活性
讓孩子知道自己身體部位的名稱,哪里不舒服,應及時告訴大人;鼻子流血了,知道仰頭或用衛生紙堵住鼻孔;知道天氣冷暖并能增減衣物;再就是遇到突然停電時,能夠不到處亂跑;能夠有區別的對待陌生人和熟悉的人等。孩子掌握了這些基本的應變能力,就會遇事不慌,從容應付。
保證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是家長與教師的職責,家庭應與幼兒園緊密合作,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使幼兒擁有自我保護的能力。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