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公布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勞動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中的知識、技能與價值觀。大中小學要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
一些家長認為,孩子身心健康、聰明、愛學習是第一位的,相比之下,做家務這種小事沒那么重要。
其實,家務勞動蘊含著重要的“學習價值”,能夠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感知、操作機會,使他在各種操作活動中獲得認知發展;還能鍛煉各種能力,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責任感和良好品質。
孩子在家務勞動中也能“學習”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學習就是老老實實坐下來,做算術題、背誦古詩、認字……如果無法像家長認為的那樣“專心”,家長就難免焦慮--“孩子怎么這么不愛學習?”其實這是一種對幼兒學習的誤解。學齡前幼兒的學習需要大量直接經驗為基礎,充分運用感知覺器官,對周圍事物進行探索。下面我們通過孩子參與家務勞動,來看看他們是如何學習的。
在勞動中感知事物
場景:揉面團
媽媽拿出面粉準備做餃子,她把面粉倒進盆里,開始加水攪拌。佳佳好奇地看著,也想伸手試試。媽媽給了她一雙筷子,讓她一起攪拌。
佳佳說:“面粉好黏啊,都粘在筷子上了……都快攪不動了。”媽媽說:“沒關系,等一會兒水和面粉抱在一起了,面粉就不黏了。”佳佳打算再加點水,讓它們快點“抱在一起”,加了水以后佳佳發現面粉更黏了,而且變稀了,于是把手伸進盆里抓揉,面粉黏乎乎的,粘在手上的感覺真有趣。
佳佳把粘滿面粉的手伸給媽媽看。媽媽說:“水太多了,這樣做不成餃子的。”媽媽給了佳佳一把勺子,讓佳佳放三勺面粉進去。媽媽說:“面粉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剛剛好。”媽媽用力揉著,面粉變得越來越光滑,媽媽讓佳佳也試試。佳佳說:“好像橡皮泥啊。”媽媽把面團揉好,開始搟餃子皮,佳佳取了一團在旁邊玩起來。
解讀:
佳佳先通過用筷子攪拌感覺到面粉很黏,主要表現在筷子越來越攪不動了。加水以后面粉變稀,通過手的抓揉感覺到“黏乎乎的”。添加干面粉以后再次抓揉,面粉起了新變化,變得有彈性,“好像橡皮泥”。這一系列感知令佳佳體會到面粉與水混合后的各種變化,她對面粉有了新的體會和認識。
佳佳覺得面粉太黏,沒法變成面團,她想到多加水來促使面粉盡快揉成團。但加水以后面粉變得更黏、更稀,無法成團。媽媽并沒有阻止她的做法,而是允許她進行嘗試從而有所發現。在操作過程中,佳佳理解了什么是“適量”,只有水和面粉比例適量,才能揉成合適的面團。
在以后的揉面團中,佳佳還可以和媽媽探討什么樣的比例最合適,多少杯面粉加多少杯水,從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勞動中鍛煉小肌肉
場景:洗抹布
亮亮和媽媽一起洗抹布。亮亮把抹布揉成一團,放在水池里用力搓揉了一會兒,打開看看,抹布還有點臟。
媽媽教亮亮兩只手抓住抹布,距離靠近一些,雙手一起用力搓。亮亮給抹布抹上肥皂后又用力搓起來。抹布洗干凈了,亮亮雙手用力按住抹布,想把水擠干。媽媽說:“這樣很難把抹布擰干。”媽媽教亮亮把抹布對折,抓住兩頭朝不同方向擰。抹布擰干了,亮亮高興地把抹布掛回鉤子上。
解讀:
亮亮用“揉”和“擠”的方式洗抹布,這些動作對小肌肉協調性要求不高。通過實踐他學會了“搓”和“擰”,這需要更協調的動作和力量配合。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小肌肉得到了鍛煉,從而促進智力發展。
在勞動中科學認知
場景:收拾衣柜
美美和媽媽一起收拾衣柜。她們先把凌亂的衣服進行分類,內衣、上衣、褲子、裙子、外套分別堆在床上。媽媽說:“我們為每種衣服設定一個家,以后收回來的衣服要放進各自的家里,這樣你的衣柜就不會亂了。”美美把不同的衣服放進不同的抽屜,把外套掛在衣架上。最后剩下校服,美美問:“校服怎么辦?有上衣、褲子,還有裙子,放哪兒呢?”媽媽說:“要不專門為校服留一個抽屜吧?”美美把校服收進了專門的抽屜里。
解讀:
美美學習將不同種類的衣服分類,并且發現了校服的特殊性,它并不屬于已經分好的某一類,于是把校服專門放在一個抽屜里。
分類整理物品可以發展孩子的概括能力,學習分析事物的特征。
家務勞動中有很多活動可以增進孩子的科學認知,有助于他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提高抽象和概括能力,促進抽象思維發展。
在勞動中學會探究
場景:照顧仙人掌
東東在花圃里看中了一盆非常漂亮的仙人掌,媽媽給他買回去了,要求以后由他來照顧仙人掌。第二天,東東到陽臺上準備給仙人掌澆水,媽媽提醒他: “不是說一個星期澆一次嗎?”東東放下水杯,看著仙人掌說:“我怕它會渴。”媽媽說:“沒事,它不怕渴。”東東趁媽媽不注意還是給它澆了水,之后東東每天都悄悄給仙人掌澆水。時間一天天過去,仙人掌越來越黃,靠近根部的地方還有點發黑。
媽媽發現了,問東東:“你給它澆了幾次水?”東東說:“我每天都澆。”媽媽哭笑不得:“肯定是把根泡爛了。”東東不明白,植物不是都要澆水的嗎?
為什么經常給仙人掌澆水它卻會死?媽媽和東東一起在網上搜索有關仙人掌的知識,原來仙人掌生活在沙漠地帶,干旱少雨的環境使它具備了儲存水份的能力,所以它不需要太多水就能存活。
解讀:
東東每天很負責地為仙人掌澆水,仙人掌反而死了,這件事引起他極大的好奇,想要弄明白其中的原因。了解了仙人掌的特性后,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家務勞動就是解決日常家庭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孩子會在勞動中對各種事物產生好奇心,提出各種問題。這種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能促使孩子思考、學習。
成人針對孩子提出的問題可以引導他進行探究、實驗、查閱資料等,幫助他學習如何解決問題。
培養孩子做家務注意的問題
1、選擇適合孩子的勞動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能力有所不同,要選擇適合他年齡特點的家務內容,讓他力所能及。
3歲左右:語言發展已達到一定水平,能跟成人正常交流,可以用語言提示孩子做一些家務,如把垃圾丟進垃圾桶,指示他取放物品,把折好的衣服放回衣柜,游戲結束后和大人一起整理玩具等。
4~5歲:身體動作發展更協調,具備從事更多家務勞動的能力,如擦桌子、分碗筷、掃地拖地、餐后把臟碗筷送到廚房、自己鋪床、認真澆花、給寵物喂食等。
6歲左右:不但可以熟練掌握前面階段的勞動,還可以學習整理房間、收拾物品,在父母的幫助下清洗碗筷,準備自己第二天上學用的物品等等。
判斷某項工作是否適合孩子,可以先觀察他是否能按指示順利完成,可以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選擇勞動內容。
2、允許孩子“把事情弄糟”
家長不愿意讓孩子參與勞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怕他添亂。允許孩子“把事情弄糟”,實際上就是允許他犯錯,允許他能夠根據自己的想法擺弄、操作物品,從而有所發現。
孩子犯錯后可以和他一起討論:
“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哪里出了問題?”
“我們可以怎么做?”
讓他感覺到成人對他的理解和支持,從而更有信心能把事情做好、不怕犯錯。家長也思考一下問題出在哪里,是任務超出了他的能力,還是他只是想試試其他方法?
3、教給孩子正確的方法
勞動技能的學習可以提高孩子完成的質量和效率。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程序,家長可以先示范,回答孩子的疑問,幫助他掌握技能。比如,打掃應該從上到下、從里到外,垃圾要堆在一起等。
4、和孩子一起確定合理目標
孩子需要知道怎么開始工作,為他選擇適合的家務勞動,把他能獨立完成的家務勞動畫成表格,張貼起來,讓他自己選擇本周分擔的家務勞動。一次不要做太多,做好即可。
5、讓勞動變得有趣
要讓孩子保持對家務勞動的興趣,就要讓勞動變得有趣。比如掃地,可以用彩色膠帶在地板上粘貼一小塊范圍,當“垃圾的籠子”,把垃圾趕到這個“籠子”里。同時為孩子提供條件支持,例如為他提供防水圍兜、適合他的工具等等。
6、恰當使用鼓勵
可以為孩子制定一個合理計劃,把他所要完成的任務繪制成一張圖表,順利完成其中一項任務時,就獎勵一顆小紅星;順利完成所有任務,就獎勵一件他希望得到的合理獎品。
總之,家長應采取正確方法,培養孩子勞動的興趣,幫助孩子掌握勞動技能,感受勞動帶來的成就感,在勞動中學習成長。
引導孩子做家務注意事項
引導孩子做家務,家長還要注意這6點:
?、?量力而行,視孩子的能力范圍而定;
?、?共同參與,和孩子一起做家務;
?、?保持耐心,多容忍、少責備;
?、?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⑤ 注意安全,不要讓孩子自己拿取危險物品;
?、?經常鼓勵,提高孩子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教育從來都不是只局限在課堂學習,家庭生活中的各種鍛煉機會能帶給孩子更多。家務勞動,帶給孩子的獨立、自信、快樂和能力是他們一生的財富。
附:勞動指南
其實從孩子3歲開始,媽媽們就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做家務了。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該承包哪些家務勞動?這份特殊的“勞動指南”一起來看看吧!對照下面的家務年齡表,媽媽們可以更好地把握什么年齡的孩子該做哪些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