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在少年兒童時期,由于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尚未發育完善,較宜采用有氧耐力訓練,刺激相關系統更好地發育,但負荷不宜過大。那么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力量和耐力方面的發展指標是怎樣的呢?
◆3~4歲幼兒的發展指標
1.能雙手抓杠懸空吊起10秒左右。
3~4歲幼兒骨骼彈性大,易彎曲變形;肌肉柔軟,肌纖維較細,能量儲備差,肌肉力量和耐力較差,但是隨著幼兒骨組織不斷骨化,上下肢的肌肉群發育較快,相對于3歲之前已經有了較大的進步,所以具有了一定的力量和耐力,雙手的抓握能力增強,能雙手抓杠懸空吊起10秒左右。
2.能單手將沙包向前投擲2米左右。
3~4歲幼兒臂部肌肉收縮能力增強,尤其是肱二頭肌,發展更是迅速,腕力亦進一步增強,其力量亦隨之水漲船高,他們能單手抄起沙包,并能將沙包向前投擲2米左右。
3.能單腳連續向前跳2米左右。
3~4歲幼兒腿部的肌肉、骨骼、關節的發展很快,這都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腿部力量,使他們能單腳連續向前跳2米左右。這個時候,教師需要注意的是,盡量鍛煉幼兒兩條腿,而不是只鍛煉一條。比如,一些幼兒習慣用右腳或左腳單腳跳,在活動中為了顯示自己,他們總是用自己習慣的一只腳單腳跳,教師此時應提醒其鍛煉另一腳單腳跳的能力。
4.能快跑15米左右。
由于腿部肌肉、骨骼、關節的進一步發展,3~4歲幼兒的耐力與爆發力變得很強,他們能夠短時問爆發出力量,在較為平穩的地面上能連續快跑1 5米左右。教師可以設計“小狗快快跑”之類的游戲,跑道1 5米,跑道終點放置塑膠肉骨頭,看誰最先拿到肉骨頭就贏了。
5.能行走1公里左右(途中可適當停歇)。
3~4歲幼兒耐力強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在成人的陪伴下,他們能自由行走l公里左右。當然,由于孩子的骨骼與肌肉還不是特別發達,在行走的途中,可以適當地停歇,允許他們喝點水以及吃點東西,以補充能量。
◆4~5歲幼兒的發展指標
1.能雙手抓杠懸空吊起15秒左右。
4~5歲幼兒較之3~4歲幼兒的大肌肉發育較為迅速,動作發展明顯,肌肉力量和耐力、心肌收縮能力、肺活量都有了一定提高,雙手抓杠時間能夠延長50%左右,達到15秒。
2.能單手將沙包向前投擲4米左右。
4~5歲幼兒臂部肌肉收縮能力增強,肱三頭肌發展更是迅速,腕力亦進一步增強,他們能將沙包向前投擲4米遠了。
3.能單腳連續向前跳5米左右。
比起3~4歲幼兒,4~5歲幼兒腿部的肌肉、骨骼、關節發展很快,他們的腿部力量進一步增強,3~4歲幼兒能單腳連續向前跳5米左右。
4.能快跑20米左右。
由于腿部肌肉、骨骼、關節的進一步發展,4~5歲幼兒耐力與爆發力變得更強,他們能在較為平穩的地面上連續快跑20米左右。教師可以通過游戲來提高幼兒的跑步能力,如設計“大灰狼捉小兔”的游戲,游戲的程序為“大灰狼開始追捕,兔子為了自救,可以向任何一個窩里跑。這時窩里原有的兔要馬上向外逃跑,大灰狼繼續追,如果被大灰狼捕到的兔,兩人就另換角色。”
5.能連續行走1.5公里左右(途中可適當停歇)。
4~5歲幼兒肌肉力量和耐力較3~4歲幼兒更強,心肌收縮能力、肺活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成人的陪伴下,他們能自由行走1.5公里左右。這個階段的幼兒已經適應了一定的活動量和活動時間,所以成人應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多走路,少坐車,以保證幼兒力量和耐力的訓練。
◆5~6歲幼兒的發展指標
1.能雙手抓杠懸空吊起20秒左右。
力量練習不僅能夠提高幼兒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而且對幼兒身體健康、損傷的預防以及運動技能的提高也大有裨益。隨著5~6歲幼兒手腕及胳膊骨骼及肌肉發育的進一步完善,他們動作的穩定性和自控能力增強,雙手抓杠時間變得更為持久,能達到20秒左右。
2.能單手將沙包向前投擲5米左右。
5~6歲幼兒臂部肌肉收縮能力增強,筋骨發展更是迅速,腕力進一步增強,能將沙包向前投擲5米左右。
3.能單腳連續向前跳8米左右。
5~6歲幼兒腿部的肌肉、骨骼、關節的發展很快,腿部力量進一步增強,5~6歲幼兒能單腳連續向前跳8米左右。
4.能快跑25米左右。
由于腿部肌肉、骨骼、關節的進一步發展,5~6歲幼兒耐力與爆發力變得很強,他們能夠在較為平穩的地面上能連續快跑25米左右。此階段的幼兒的平衡力和協調力增強,教師可以和幼兒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以鍛煉孩子快跑的能力。
5.能連續行走1.5公里以上。(途中可適當停歇)。
5~6歲幼兒的體力和耐力較4~5歲時有所提高,活動量和活動時間進一步增強,能連續行走1.5公里以上,而不感覺疲倦。但幼兒神經系統興奮與抑制仍然不平衡,興奮占優勢,容易擴散,所以表現為活潑好動,長時間單調乏味的活動,易使幼兒疲勞且失去興趣,所以成人在與孩子鍛煉行走的時候,一方面要鼓勵幼兒堅持下來,不怕累;另一方面在行走的過程中可以休息調整,或是加入一些跪跳的游戲,增強趣味性。
(三)手的動作靈潔協調
幼兒的小肌肉群,如手指和腕部的肌肉群較之大肌肉群發育較晚。所以幼兒的精細化動作較之大動作發展得較晚。3~6歲幼兒腕骨、指骨和掌骨的骨化還沒有完成,腕部的力量不足,手的精細化工作還比較困難,不宜長時間作業。
◆3~4歲幼兒的發展指標
1.能用筆涂涂畫畫。
3~4歲幼兒的手部能夠完成一些簡單的動作,動手能力開始增強,能用蠟筆、鉛筆或是油畫棒等筆涂涂畫畫。他們大多可以畫流暢的直線,能控制住腕部肌肉畫短線,大多小朋友能繞線圈,但終點不封閉,也有的小朋友開始能畫封閉的圓。3~4歲幼兒在涂涂畫畫時并沒有目標,可能在畫的過程中看到什么或是聯想到什么就會告訴成人那是什么,教師在指導的時候要盡量關注幼兒涂畫過程中動作的愉悅性,任幼兒發揮想象,千萬不要說“畫得一點也不像”之類的話,以免扼殺幼兒涂畫的興趣和想象力。
2.能熟練地用勺子吃飯。
3歲以前,很多孩子已經開始自己試著吃飯,但總是把飯掉得到處都是,甚至吃得滿臉都是。而3~4歲的幼兒開始日漸嫻熟,能熟練地用勺子自己吃飯。他們小小的心靈有了很大的主動性,飯前飯后總是努力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淘米、端碗、拿筷子、拿干糧、洗碗。而在吃飯時,很多孩子不再讓成人喂,而是開始自己吃飯了。
3.能用剪刀沿直線剪,邊線基本吻合。
對3~4歲的幼兒,走、跑、跳、躍、攀、爬已難不住他們,而細致的手工活動仍十分困難,如按圖形輪廓剪波浪會剪成狗齒狀,對照細小的實物畫下來肯定會大而走形,不過他們和3歲之前的幼兒相比,已有了較大的提高,開始能夠用剪刀沿直線剪,而剪出來的紙的邊線基本吻合。
◆4—5歲幼兒的發展指標
1.能沿邊線較直地畫出簡單圖形,或能邊線基本對齊地折紙。
4~5歲幼兒手上的肌肉日漸發展,他們的小手日漸有力而穩定。他們開始能夠沿著邊線畫出簡單的圖形,如三角形、四邊形等等,他們還能沿著邊線整齊地對折紙張。
2.會用筷子吃飯。
4~5歲幼兒應該學會用筷子吃飯。用筷子吃飯可以鍛煉幼兒肩部、胳膊、手掌、手指等30多個大小關節和50多條肌肉的能力,這對正處于精細動作發育中的幼兒來說,不失為最好的鍛煉方法。學用筷子對4~5歲的幼兒來說,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幼兒要用專門小兒用的筷子,短而輕,容易掌握。成人可以手把手地告訴幼兒拿筷子的姿勢,用拇指、食指和無名指夾住筷子,并以虎口開合練習夾的動作。使用筷子,一定要用力得當、協調,才能夾起食物。成人在教孩子使用筷子時一定要有耐心和細心。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游戲來教幼兒使用筷子,如讓幼兒用類似于筷子的小樹枝將散在外邊的積木或是一些有多棱角的小石子等夾回到盒子中。
3.能沿輪廓線剪出由直線構成的簡單圖形,邊線吻合。
4~5歲的幼兒較之3~4歲的幼兒的手的動作更加靈巧,能沿輪廓線剪出由直線構成的簡單圖形,邊線吻合。也會折紙、穿珠、拼插積木等精細動作。動作質量明顯提高,既能靈活操作,又能較長時間堅持。教師應對他們動作細節進行改進,尤其是動作的協調性方面,注意小肌肉群的鍛煉。
◆5~6歲幼兒的發展指標
1.能根據需要畫出圖形,線條基本平滑。
5~6歲幼兒的手部肌肉逐漸發育,已能自如地控制手腕,能夠做一些更加精細的工作了,但時間仍然不能過久,否則容易產生疲勞。5~6歲幼兒能夠正確地使用畫筆、鉛筆進行簡單的美工活動,能夠畫出各種圖形,包括幾何圖形、人物、動物、植物等,線條基本平滑。這個階段的幼兒可以開始學寫字,但還寫不好,開始寫的字很大,大小不一、歪七扭八,這時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教他正確的書寫姿勢,多鼓勵少強迫。
2.能熟練使用筷子。
有研究表明,手指頭是兒童的智慧所在,兒童不斷的運動手指會刺激大腦皮層,提升那些“負責”想象、創造力區域的活動能力,達到手腦并用的效果,從而對智力發育有很大的幫助。在5~6歲之前幼兒使用筷子可能通過成人的指導以及自己的方法,夾到食物,但還不是太熟練,到了5~6歲,幼兒手指小肌肉快速發展,再有之前的練習,大部分已經能夠熟練地使用筷子了。所以幼兒學會熟練地使用筷子的進程一般持續到5~6歲。成人在幼兒使用筷子的過程中不應著急,一定要注意給予他們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他們一點點的進步都應該鼓勵。
3.能沿輪廓線剪出由曲線構成的簡單圖形,邊線吻合且平滑。
5~6歲幼兒運用手指活動的能力日益增強,他們已經能靈活地使用剪刀,并用剪刀沿輪廓線剪出由曲線構成的簡單圖形,而且剪出來的圖形邊線吻合且平滑。
4.能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或用具。
5~6歲幼兒行為的積極性、主動性日漸增強,因此他們很喜歡參與幼兒園及家庭的勞動。在勞動過程中,他們能夠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比如他們可以用掃帚打掃房間,用拖把拖地,雖然不能打掃得很干凈,但這種熱心與主人翁意識,是生命本能的一種反應。著名的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提出了“工作”教育理論。她認為幼兒“工作”的實質和成人的工作截然不同,幼兒的“工作”是幼兒在“有準備的環境”中,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活動,“是一種自由、自主、自助的活動,是滿足兒童內在活動需要的活動,是兒童喜歡并樂在其中的活動,是一種手腦結合、身心協調的活動。”所以幼兒園里的活動要為幼兒提供一個符合其需要的真實環境,為幼兒準備一定的用具和材料及活動場所,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三、幼兒動作發展與培養的教育建議
幼兒動作的發展有助于幼兒生長發育,能促進幼兒動作協調,增強身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及身體的耐受力,使幼兒體格健壯,從而使幼兒保持機體與外界環境平衡。據研究發現:經常跑跑跳跳、愛活動的孩子,各種動作提前發展,在日常生活中可更自然、更協調、更省力地實現自己的目標。
(一)遵循幼兒動作發展規律,不揠苗助長
多年來,我們經常會從媒體上看到關于某某“神童’’的報道,3歲的孩子認識幾千個漢字,4歲的孩子能識別幾百種汽車標志,5歲的孩子能倒背字典,6歲的孩子會幾門外語,等等。殊不知,這些“神童”都是人造出來的,“神童”的“成功’’是以犧牲健康和快樂為代價的。在過高的期望值帶來的壓力下,一些“神童”、未“老”先衰,有的甚至自殺、精神失常,成為功利性教育的犧牲品。這種違背科學、急功近利的做法,為孩子的成長帶來了種種問題:扼殺幼兒天性,嚴重損害幼兒身心健康,侵害了孩子玩耍、活動、動作發展的權益,剝奪了本該屬于孩子的快樂。
即使是注重孩子身體、動作發展的家長,也存在揠苗助長的現象。目前許多家長很重視對孩子的培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做撫觸、嬰兒操等,孩子大點了就讓孩子盲目運動身體。他們認為跑得最快、跳得最高就是孩子們要實現的目標,認為這樣的孩子身體才最好,但因為方法不慎或是訓練過度,結果恰得其反,有的孩子還出現了肌肉拉傷甚至更嚴重的后果。這些看似聳人聽聞的事情其實都是真實的例子。我們來看一下國外的研究者對幼兒動作發展的研究,可能會給我們一定的啟示。
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做了一個著名的“雙生子爬梯實驗”。他認為雙生子有同卵與異卵之分,同卵雙生子是由一個卵細胞分裂而成的,所以在遺傳因素方面是相同的。有同卵雙生子A和B,A從出生48周起每天進行10分鐘的爬梯訓練,而B不進行這種訓練。在A進行了6周訓練之后,B從53周開始每天也做1 0分鐘的爬梯訓練,結果表明,B的爬梯能力在2周以后就達到了A經過6周訓練后的爬梯水平。B開始爬梯訓練的年齡大于A,但獲得同樣能力所需的時間卻遠遠少于A。這說明,人的發展首先依賴于機體的成熟,在機體器官與機能沒有成熟以前,對幼兒進行任何提前開始的學習訓練都是收效甚微的。格塞爾非常注重研究幼兒發展的年齡特點和發展的順序。
格賽爾的成熟主義幼兒教育理論給予我們這樣的啟示:幼兒的身心發展是有一定順序的,這種順序是由先天因素決定的。這種發展規律表現在,到一定年齡,幼兒就會做什么事情。例如,到一定年齡,幼兒就會走路、爬樓梯,不到這個年齡,機體這方面的能力沒有成熟,即便去提前訓練,也是事半功倍。
格塞爾的成熟主義理論因為過于強調成熟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忽視了環境對人的發展的影響作用,這一點一直受到人們的批評。近年來的研究表明,人的發展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成熟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成熟”與“學習’’是交互作用的,在“成熟”的基礎上進行適度的動作與游戲訓練,才能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教師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合理安排運動量,不要一味追求運動的強度,而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興趣和需要,選擇適合他們年齡段的、他們自己喜歡的,并且有條件的、能夠主動堅持下去的游戲或運動進行鍛煉。孩子在進行活動的時候,成人要少批評,多指導,多肯定,多鼓勵,給孩子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氣氛。
(二)每天讓孩子參加戶外鍛煉
幼兒參加戶外活動鍛煉能增強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因為幼兒經常到戶外活動,可以接受到自然界的各種刺激,并且逐步經受外界環境變化的鍛煉,可以保持幼兒機體與外界環境平衡,增強其身體的耐受力。
成人可以依據各年齡、季節變化,安排多樣的戶外體格鍛煉內容,提高他們對外界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增強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在戶外活動中,要進行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體育活動,注意掌握幼兒的活動密度和負荷量,做到動靜交替,對“瘋玩”過度的幼兒要讓其注意休息,炎熱的夏季要避免幼兒過度的跑跳,以防脫水或中暑。
3~6歲幼兒肢體動作不協調,四肢力量弱,平衡能力差,易摔倒。成人可以讓幼兒嘗試慢跑,自然慢跑是一種較為平穩和緩慢的跑步形式,跑步時心率一般為140~150次/分鐘,較適合于3~5歲的幼兒。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如何教孩子慢跑。
1.最初學跑可以是以走跑交替的方式進行,主要以游戲形式激發幼兒學習跑的興趣,如在跑中穿插有模仿動作的走步。
2.要根據幼兒體質和氣候等因素,安排跑的運動負荷及跑的時間。剛開始可以是幾分鐘,以后逐步加長時間。由于幼兒身體各方面功能還不完善,因而慢跑可與走交替進行,一般以不超過20分鐘為好,夏季盡可能安排在清晨,冬季可適當晚一點。
3.在慢跑前,不能讓幼兒吃得過飽,也不能空腹跑步,否則會損傷身體。
有些成人擔心幼兒摔痛、摔傷,而省去或縮短了幼兒鍛煉的過程,以致使幼兒的大腦和神經得不到相應的刺激。因為沒有通過四肢的主動運動,達不到刺激大腦神經細胞發育的目的,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反而受到了明顯的影響和阻礙。一般情況下,成人應該每天讓幼兒進行至少一個小時的戶外游戲或鍛煉,并長期堅持。
當幼兒不愿意自己走路時,成人要注意是否運動時間太長,幼兒累了;孩子是不是病了。如果不是,就應該堅持讓他自己走。做法是:多用語言鼓勵,夸孩子走得快,開展走路比賽;或者在走路時跟孩子玩一些游戲,比如猜拳游戲,贏者向前進、輸者暫停,扔搶沙包游戲等。總之,利用一切方法,使幼兒體驗走、跑的快樂。
(三)引導幼兒進行一些精細的動作訓練
1~6歲是幼兒感覺和運動發展的最佳時期,此時有目的、有計劃地發展幼兒的感覺和運動,不僅對大腦有良好的刺激,提高大腦對全身各器官系統的支配能力,還能促進運動神經的發展。其中精細化動作要求幼兒運動的技巧性更高,動作控制力更強。
訓練3~6歲幼兒精細動作的游戲有:讓幼兒玩耍各種套疊玩具、穿繩玩具、積木、積塑、剪紙、涂畫以及球類游戲等。下面簡單介紹兩種發展精細動作能力的游戲。
球類游戲是比較古老的兒童游戲,它不但可以訓練幼兒的手畹力量,還可以訓練幼兒控制方向的能力,提高手眼協調性,增強幼兒的快速反應能力。而球的反彈特性,又會使幼兒對事物運動方向的改變產生思考和認識,從而還可以提高幼兒預測運動方向的能力。
握筆涂鴉:成人給幼兒一只蠟筆,讓寶寶在紙上涂畫。教師應交給幼兒正確的握筆姿勢:先教孩子用右手三個手指拿穩蠟筆,用左手壓著紙,隨心亂畫。或是成人畫一些葉子或球等圖畫,讓幼兒填充顏色。當幼兒能夠畫出一條長線時,成人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握筆涂鴉可以增進幼兒手腦協調的能力,而且學握筆畫畫也可以為以后寫字、畫畫、計算等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