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大班戶外自主游戲中,欣欣、璐璐、莎莎和亮亮自由結伴,選擇了圓平衡板——這是一個可以自由組合成1/4圓、半圓、全圓的大型多功能玩具,可以根據不同的組合變化玩法,如:蹺蹺板、攀爬、鉆圈、平衡木等。
他們的第一個活動是把圓平衡板搭建成一個半圓形,玩蹺蹺板的游戲。兩個人坐在里面搖擺,另兩個人在后面推,使這個像小船一樣的東西蕩得很高,他們玩得非常開心,然后交換位置,活動繼續進行。
玩了一會兒,他們把玩具倒扣在地上,進行攀爬活動。因為這整個玩具是半圓形的,腳能踩住的橫檔又是圓形的,所以小朋友們只能小心翼翼地扶著邊緣、彎著身子往上爬。他們一個接一個快速地向前爬著,互相追趕,比誰爬得快。這種游戲方法他們已經相當熟練了。
我一直在遠遠地看著他們,他們也不時跟我打招呼:“老師,我走得很快的”我點點頭,他們其實是“爬”得很快。
看了一會,我走上前去說:“你們能站直了走過去嗎?”
“我能!我能!”一聽我的話,他們激動地躍躍欲試。紛紛上去練習,結果全都失敗了,走不了三級,就從上面摔了下來------
莎莎又開始了嘗試,她小心地走了上去,第一級、第二級------她的身體開始搖晃,就在她即將摔下來的一剎那,站在旁邊“觀戰”的欣欣和露露本能地伸手去攙扶她,三個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靠著好朋友的支撐,莎莎終于“站”著走過了全程。
有了這一次經驗,其他小朋友都順利地完成了“站著走過去”的愿望。
接下來的活動就豐富多了,他們不斷地遷移經驗,想出了許多從未有過的新玩法,欣欣把兩只手伸向身后,璐璐拉住她的手,兩個人一前一后攙扶著走過去。
過了一會,他們四個人都連在了一起,就像是患難以共的好朋友一起走過了圓平衡板,當他們到達地面的那一刻,四個好朋友高興地跳了起來,平時很少有笑容的欣欣臉都漲紅了。
又過了一會兒,亮亮推著獨輪車上來了,靠著這個支點,亮亮一個人“走”了過去。
活動結束,全班小朋友共同分享了他們的經驗。
分析:
1、教師應有兒童發展意識,關注課程對幼兒的影響。隨時準備著對幼兒的行為作出判斷:幼兒在干什么?他們正在以什么樣的方式與環境、材料和同伴相互作用?我能為他們做出什么有效的支持? 有了這種意識,就會十分在意幼兒任何一個行為的發展意識。在與孩子們一起玩的時候,我發現了這個有意義、有價值的教育契機,并采取了積極點撥的回應措施。
2、這個玩具已經玩過很多次了,觀察到孩子們經常進行一些簡單的玩法,有時就把它當作休息用的搖椅,兩個人悠然自得地在一個僻靜的地方搖擺,也就不去打擾。今天,他們自發地進行著一種運動性游戲,在上面爬來爬去,你追我趕,玩得不亦樂乎。開展形式多樣,富有野趣的活動。“野”意味著一定的挑戰性,“趣”表示樂趣、趣味。因此,當發現孩子的游戲水平停止不前的時候,結合幼兒當時的活動狀態和運動能力,我提出了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你們能站直了走過去嗎?”,他們覺得這個問題太容易了,也感到很刺激、很新鮮,所以他們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議。
3、在我的鼓勵下,他們開始嘗試新的玩法。一開始,他們認為我的要求很簡單,不假思索就開始了練習。然而,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要完成它是有點難度的,他們從一次次地失敗中體會到了這點。但是,他們沒有放棄,而是不斷地嘗試、尋找方法,積累經驗,挑戰這一有難度的動作游戲,最終獲得了成功。這個例子說明了該挑戰是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維果茨基認為,只有指向“最近發展區”的教學才是最好的教學,因為它強調教學在發展中的主導性、決定性作用,揭示了教學的本質不在于訓練或強化業已形成的內部心理機能,而在于激發、形成目前還不存在的心理機能。大班孩子的動作靈活,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明顯增強。案例中的動作要求完全符合該年齡段孩子的最近發展區,教師適時適當的點撥,使教學和兒童的發展過程建立起了直接的聯系。激發了幼兒創造的火花,幫助他們獲得了更進一步的運動技能。
4、在與同伴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幼兒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和潛力得到充分挖掘,體驗到了合作、互助的快樂,促進了良好社會情感的發展。對他們的后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寶寶龍幼教網
體育個案分析:你可以站直走過去嗎?
610 610
201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