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9-29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客服中心 點擊:次
編者按:沈陽有一位母親,因擔心女兒在優越的環境中被寵壞,在孩子剛上小學四年級時對她說:我不是你親媽!女兒得知“真相”后變了一個人,刻苦學習、吃苦耐勞,學習成績也突飛猛進。可女兒長大后卻怎么也不相信這是一個謊言。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使用過多少種類似的謊言?謊言教育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傷害?
為培養女兒獨立性 母親十三年謊稱不是親媽
家住沈陽的申女士和丈夫都有著一份不錯的工作,家境非常殷實。十三年前,她怕剛上小學四年級的女兒程程被寵壞了,就騙孩子說:“你不是我親生的,你媽早死了!”“我只供你讀書,供你上大學,以后別想指望我!”
從此之后,程程仿佛變了一個人,刻苦學習、吃苦耐勞,學習成績也突飛猛進。原來也只是中上等的成績,竟然一躍沖進班級前五名,身上的驕嬌之氣也消失殆盡,既懂事又聽話。
中考前,程程填報志愿,填寫了20中學。申女士問她原因,她說:“20中學可以住校一年,我想獨立生活。”
高考那年,正好趕上“非典”,學校里上課斷斷續續的,但程程一天課業也沒耽誤,當年以519分的成績考上了大連鐵道學院。
大學四年間,程程刻苦學習,一直是獎學金獲得者。她從來不出去打工,說怕打工影響學習。因為成績優異,大學畢業后被上海一家軟件公司聘用。
女兒事業有成,獨立性也強,申女士感覺應該說出實情了。“其實,你媽沒死,我是你親媽!”可是,程程半信半疑地問:“是真的嗎?”
申女士說:“我當初說你不是我親生的,就是為了激勵你學習,讓你改掉缺點,學習好了,將來才能找到好工作,你要知道我的良苦用心啊!”
現在,申女士十分自豪:“我的女兒事業有成,剛上班月薪就能達到6000多元,又嫁了一個好老公,別說有多幸福了!”她說:“可能會有一些人不認同我的教育方式,但是如果當初我不那樣激她,她就會滿足于現有的家庭環境,不知上進,也不能像現在這樣出息了。”
謊言就像一條毒蛇 啃噬著孩子的內心
很多孩子都是被父母“騙”大的。小的時候,我問媽媽自己是從哪里來的,得到的回答是:從公交車里撿來的!結果,直到十來歲的時候,我還在公交車上找別人丟的小孩兒。
我長大后,無論大事小情,父母仍然經常隱瞞。記得大三的時候,爸爸心臟病住院,我媽愣是沒跟我說。害得我天天給家里打電話,奶奶編出各種謊言來騙我。有時候我就很后怕,擔心有一天他們把我蒙在鼓里,再做出點什么事情來,到時候,我是連哭都來不及了。
我有一個朋友的哥哥,也是這樣被騙大的。他在他們家排行老大,下面有兩個妹妹。上學的時候,他們家里非常貧窮,而他學習成績好,又上進,心高眼高的,一門心思想上好的學校。就這樣,等到他考上本市最好的高中時,他問爸爸:“我能去上嗎?”學費高、伙食費高,家里都快沒米下鍋了。但是老兩口還是一咬牙一跺腳,騙他說:“沒問題,你去吧。家里連供你上學都供不起嗎?”他信以為真,于是懷揣著父親給的錢上路了。但是他卻不知道,那年他的兩個妹妹的學費都是借好幾家人的錢才湊上的——老兩口下了封口令,誰也不能把家里的情況告訴他。
他成績很好,高中三年后又考上了大學。他喜滋滋地帶著錄取通知書回家,全家一片歡騰。又是一個謊言開始了:“沒問題,爸爸肯定能供你上。現在我是賺了錢了,比不得從前了。”于是他又相信了,扎扎實實地打點了行裝,帶著一筆不菲的錢財走上了他的大學之路。而那些年,他的爸爸媽媽和兩個妹妹就這樣東家借一點,西家借一點地過著日子。接著,大妹妹退學了,二妹妹上了一個中等的中學,幸好也考上了一個不錯的大學。但是,生活費卻都是她自己出去當家教掙的。
很多年之后,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突然知道了真相。那一剎那,他簡直痛不欲生。他像發瘋一樣,不知道該怎樣面對自己的家人。父母依然如從前一樣,繼續他們的謊言,兩個妹妹也懂事地從來不說什么。但是,只有他自己不知道該怎么揭穿,更不知道該怎樣彌補。
謊言就像養在他心中的一條毒蛇一樣,時時啃噬著他的內心。看著如今疲憊地工作和生活的妹妹們,他覺得是自己虧欠她們太多。他變得憂郁而沉重。家,成為了他背上最甜蜜又最酸楚的沉重負擔。
多年以后,他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絕對不說一句謊話。無論是大事情還是小事情,他都如實地跟兒子陳述,讓兒子自己去做出選擇。因為他懂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比家人更重要,沒有什么比健全的人格和豐富的情感對一個人的成長更重要。
任何一個謊言,它一定會在將來的某一時刻顯露出它可怕的威力來。種下這顆謊言種子的時候,所存有的任何僥幸心理或者貪婪的想法,都會一同被埋在土壤里,我們無法預知將來的果實究竟是甘美還是酸澀。
所以,若真愛子女,請別再說謊。
教師發言
孩子的成功值得家長不惜一切代價嗎?
如果說為了孩子,大人可以做出許多犧牲,這點我毫不懷疑。可是,是不是為了教育孩子成為所謂的優秀者、成功者,我們就可以不計后果、不惜一切代價呢?
一位媽媽謊稱自己不是孩子的親生母親,她付出了太多太多,也承受了太多太多。可是,當我們用謊言教育孩子時,有沒有想過謊言貌似激勵了他們,更多的卻是傷害了他們呢?當謊言被揭開,造成了他們的心理健康出偏差,父母又該如何面對呢?
有一個許多老輩父母喜歡和孩子開的玩笑,就是“你是從垃圾堆里撿回來的”。記得我小的時候,父母也和我開過這樣的玩笑。為此我不止一次大哭著找外婆核實,即便外婆反復說“不是撿來的”,我還是為此難過了許久。而鄰居家的事就更可悲了,小紅姐被家人說成是垃圾堆里撿回來的,家長還故意串通好了其他人都這么說。就這樣,慢慢長大的小紅姐內心一直相信自己不是爸媽親生的。在別人說她長得不像媽媽時,她就更加堅信起來。在青春叛逆期,她無數次對父母大叫:我不是你們親生的,你們管不著我!
待發現問題后,家里人幾次三番向她解釋,當初是開玩笑,她就是父母親生的孩子。可是,曾經的傷害再無法抹去,這種懷疑一直伴隨著小紅姐長大。直到后來自己結婚生子,她還是懷疑自己的出身,不停旁敲側擊打聽自己的身世。她奶奶去世那年,小紅姐再次對彌留之際的老人提問:我是哪里來的。還剩最后一口氣的奶奶對她說,真的是這家的孩子,沒有騙人。小紅姐得到了答案,卻更加難過。她無法原諒父母過分的玩笑,以至于和家長異常疏遠。
教育的結果不是當下可以看到的。如果說一位母親為了所謂的教育成果,不惜把自己的孩子說成別人的,那么當下或許看到了孩子的進步和優異,但這種短視的行為會給孩子的未來造成怎樣的影響,我們都無法預見。幼年留下的心理陰影,往往要到成人之后才會顯現出來,甚至是遇到一些事情后才被激發出來。
孩子的成長,不僅體現在學習成績上,更體現在健康的心靈上。把心靈的傷害看得很輕,而把學習成績看得過重,這樣的教育是不健康、不完整,甚至是偏狹錯誤的。
教育的方式是豐富多彩的,哪個方面都不應該被忽視。當我們急功近利地教育孩子時,一定要考慮到過火的方式會收獲過火的成果。只有顧全孩子的心靈,用自然流露的愛守護他們,我們才能收獲健康、樂觀、積極、陽光的孩子。縱然學習成績不是最出色的,他們的未來也一定是美好的。
學生發言
我不要失去母愛的“幸福”
從小到大,媽媽們經常會對我們說:“你們是從垃圾桶里撿來的。”但這大都是玩笑話,沒有人當真。可這位媽媽對自己女兒的“詐死”做法實在讓我難以接受。即使像我這樣的高中學生都無法承受這樣巨大的打擊,試想一個四年級的小女孩是如何獨自一人接受這個事實的?蒼白的臉龐,迷茫的眼神,夜晚的哭泣……我不禁感嘆這位母親的狠心。
不得不說,程程是一個自強自立的女孩,她用自己的努力,達到了她母親所有的要求。可換一個角度想呢,如果是一個心理承受力沒這么強大的孩子呢?也許不僅不能走向成功,還會適得其反,叛逆、厭惡學習、頂撞父母……那時候的母親再說是自己親生的,又有何用呢,聽不進去的少女還會相信嗎?
“事業有成,剛上班月薪就能達到6000多元,又嫁了一個好老公,別說有多幸福!”這就是“親媽”眼中的幸福,也許這也是千千萬萬中國家長眼中的幸福。可女孩13年心靈的損傷又怎么能夠彌補呢?這些所謂的成功背后付出了太多不應該付出的東西,表面的幸福遠遠不如13年母愛的陪伴。
幸福的定義有很多,但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只有自己才知道。我感謝我母親一直如朋友般的陪伴,給了我舒適自由的童年。我不要表面的幸福,更不要失去母愛的“幸福”。
學者觀點
“謊言教育”會斷送孩子的一生
◎羅志淵
沈陽這位母親以謊言欺騙自己的女兒十幾年,這是非常殘忍的事情。這位母親至今仍然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她以世俗的評判標準認為女兒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好工作,嫁了一個好老公,為此她感到非常自豪。然而,仔細想想,女兒所受到的傷害她是無法明白的,而且從心理學角度講,小時候受到的心理傷害會伴隨人的一生。試想:一個年少不經事的小孩,還是一個需要母親愛與照顧的時候,突然一天知道親生母親早已離世,自己不過是寄人籬下,心里要承受多大的壓力?!
當女兒確定自己生母已經不在世了,她承受著各種壓力——因為安全感的缺失,她開始逼迫自己不停努力,學會獨立自強。從表面上看,這個讓她深受打擊的“真相”讓她變得更堅強。但是,她的身心是不健康的,就算她能獲得世俗的成功,也彌補不了她小時候的心靈創傷。所以,這位母親以謊言教育小孩,只會斷送小孩的人生,這樣做是得不償失的。
其實,教育分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而我們總是忽略了家庭教育。中國人“望子成龍”可以理解,但是一切以世俗為評價標準,往往導致很多家長在不知不覺中害了孩子。家長總喜歡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孩子,不管孩子喜歡不喜歡。簡單來講,就是把自己這一代人的悲劇,又強加給下一代。
近期,在兩名餓死女童案里,被告人樂燕作為兩名被餓死女童的母親被判無期徒刑。樂燕說:“一個從來沒得到過愛的人怎么給別人愛?”中國家庭教育缺乏對孩子愛的教育,一個本身缺愛的人,她是沒有愛的能力的!上面所講以謊言教育自己女兒的母親,也是犯了這個錯誤。就算她的謊言激勵了女兒獨立進步,但是女兒再也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和愛,她是很難真正體會到生活的幸福的。因為促使她進步的是悲痛和不安全感。
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堅信中國父母都是很愛自己的孩子的,但在教育上,總是急于求成,強加一些孩子不想要的東西,不但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適得其反。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所以,我這里建議,作為父母,不要再以中國式教育去毒害孩子,不要把自己孩子當作私有財產,你想怎么樣就怎么樣;要把孩子當作與自己平等的朋友,因為小孩懂事后,他就是一個獨立個體;要給予小孩足夠的愛,與他平等交流,了解他的興趣愛好,以愛的教育引導孩子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羅志淵,詩人、學者、專欄作家)
專家意見
別用謊言培養“聽話”的孩子
◎付小平
雖然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后做一個誠實的人,然而幾乎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父母的謊言“喂養”。如果仔細盤點一下,我們就會發現不同類型的謊言,一直在被家長們使用著,并且一代又一代人地“傳承”下去。
一、“吊詭”型謊言
家長為了阻止孩子做一些危險的事情,但又想不到好辦法時,就會想出一些吊詭的事情來欺騙或者嚇唬孩子,比如:“玩火就會尿床”、“吃了西瓜籽,肚子里就會長西瓜”、“在屋里打傘長不高”。
二、“恐嚇”型謊言
當家長面對調皮的孩子又束手無策時,就會編造一些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來管教孩子,試圖借助外界的力量來降伏那個無法無天的“搗蛋鬼”。比如:“你再哭,老虎就把你吃掉了”、“你再不聽話,警察叔叔就會來抓你了”。
三、“搪塞”型謊言
如果家長被孩子問到一些難以直接面對或者難以啟齒的話題時,就會罔顧科學知識,而通過自己的胡編亂造搪塞孩子。比如:當被問到“我是哪里來的”時,就會有“你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你是從石頭縫里鉆出來的”。
四、“懲罰”型謊言
當家長需要讓孩子體驗做錯事情的后果,或者預防孩子做出一些不符合大人要求的事情時,就會拿一些永遠不可能實施的謊言來給孩子設定“懲罰”措施。比如,當孩子在外面“惹是生非”了,家長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以后我再也不帶你出來玩了”等等。
我們之所以對這些謊言樂此不疲,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希望借助這些莫須有的謊言來培養一個“聽話”的孩子。這個案例中的母親的心態,就是很典型的表現,希望通過“詐死”來改變孩子的行為,從而使他變得更“聽話”。
然而,用謊言“倒逼”出來的“聽話”則會隱藏一定的風險。當大人們精心編織的謊言被戳穿時,會導致孩子既有的認知和思維出現混亂、形成的價值觀受到破壞,甚至還會影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和權威。謊言在短期內能夠立即見效,但對孩子身心發展的長遠影響卻是無法估量的。
在教育孩子的手段上,應盡可能趨近真誠和誠實。因為經常使用謊言進行教育,也可能會培養孩子說謊的習慣。《夏山學校》一書中有一段話這樣說:“假如你的孩子說謊,他不是怕你,就是在模仿你。撒謊的父母必定有撒謊的子女,如果你要孩子說實話,就不要對他們說謊。這不是道德問題,因為我們隨時隨地都在說謊。有時我們因為不想傷害別人而說謊;有時假如人家說我們自私、虛偽,我們當然不愿意承認。”
同時,該不該教育孩子不要說謊,這本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但這讓很多家長犯難,因為如果鼓勵孩子說謊,擔心孩子長大后容易變壞;如果教育孩子不要說謊,又擔心孩子步入社會后吃虧。
我一直認為,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首先就要教孩子做一個誠實守信、真誠待人的公民。唯有誠實,才不會故意欺騙別人,才不會總是謊話連篇,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
(付小平,教育學者、親子教育專家、復旦大學博士,著有《陪孩子一起上幼兒園》、《把孩子溫柔地推開》。)
心理分析
挫折教育不是故意給孩子設陷阱
◎陳忻
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的持續過程,比如認知發展、情緒發展、人格發展等等。我們需要培養的是一個不僅僅成績好的孩子,而且希望他們能夠人格健全、情緒健康,并具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
從培養健康公民的角度來說,用成績和掙錢多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是很片面的。一個小學4年級的女孩,在被告知親媽已死,該經受多么大的打擊?不知道她的父母是怎么幫助女兒度過心理上的失衡期的?這一謊言對孩子的情感發展,對他人的依戀關系,以及對人的信任等方面都會產生影響,甚至會影響她今后對自己婚姻家庭的處理方式,以及將來對待自己子女的態度。所以說,女兒是否幸福,是否成功?將來是否能持續幸福,持續成功,還都是一個問號。
這個媽媽簡單地認為,女兒的好成績、好工作純粹是因為她“詐死”這個原因造成的結果。這樣的歸因太過主觀和武斷。從影響一個人發展的多因素理論來說,極有可能并不是“媽媽詐死”這個“因”導致“女兒成績好”這個“果”。這位媽媽有沒有想過:如果媽媽不“詐死”的話,孩子會更快樂、更幸福、更優秀?
在這個案例里,沒有人提到女兒自己的感受。她在這十幾年里內心承受了什么?她的感受,她的想法是什么?是什么導致她“變了一個人”?她的媽媽是不會關心這些的,她只關心女兒的成績提高了,工作找到了,她認為就成功了。
實際上,有更多的孩子在父母雙全的家庭里健康成長,成績也不差,工作也不差,內心卻更幸福。“以人為本”地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好的方式有很多,沒有必要采取這么極端、傷害這么大的方式。
有些人認為這是媽媽對女兒進行的挫折教育,這是對挫折教育的極大誤解。挫折教育,不是故意給孩子設陷阱,讓孩子毫無準備地掉進去,然后指望他們自己爬出來。挫折教育應該是父母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時候,能夠清楚地認識困難,分析自己的目標,以及調整情緒,思考和執行解決問題以達到目標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給孩子情感上的支持,以及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調整自己的情緒,讓孩子學會設立現實的目標,分階段解決問題來實現目標。只有來自父母的支持,才能使孩子成長為優秀、抗挫能力強,并且內心幸福的人。
(陳忻,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心理學博士,著有《高效能父母的21個教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