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4-24 來源:網絡 作者:客服中心 點擊:次
游戲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的天性活潑、好動,游戲給孩子帶來無窮的樂趣。可是在孩子們的嬉戲中卻潛藏著種種危機,會造成許多意想不到的傷害。那么,哪些意外傷害潛藏在孩子身邊?
一、扭傷
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蹦蹦跳跳、打打鬧鬧、你推我搡是孩子們嬉戲中經常見到的情景;在追逐、蹦跳的過程中,不小心就會扭傷。
腳踝關節的扭傷是最為常見的。腳踝扭傷,輕的孩子只會感到局部輕微疼痛,重的可看見孩子整個足面瘀青、腫脹,甚至寸步難行。對于這種傷害,許多人常不以為然,其實事情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孩子在嬉戲中發生扭傷,如果處理不當,常常會舊疾未愈,新傷復發,而成為習慣性扭傷,從而影響孩子的運動機能與日常生活。
對策:因為扭傷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痛,家長或老師發現孩子喊“疼”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檢查。當發現扭傷時,應先觀察扭傷的程度,看看是否有腫脹或是淤血的情形。如果腳扭傷后能持重站立,勉強走路,說明扭傷為輕度,可自己處置;如果腳扭傷后足踝活動時有劇痛,不能持重站立或挪步,按著疼的地方在骨頭上,并逐漸腫起來,說明可能傷及骨頭,應立即去醫院拍片診治。
注意:扭傷后應立即休息,停止運動。護理的第一步是告訴孩子不要再轉動已受傷的關節,其次則是冷敷。在受傷的地方,每敷十五分鐘后,休息五分鐘,這樣的動作可以重復一兩小時左右。休息時,盡可能把腳抬高,可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踝部腫脹。
切記不要給孩子進行不恰當的推拿和按摩。因為在急性期.推拿和按摩反而會加重出血。扭傷初期,不需內服藥.不宜外敷活血的藥物,以免血流加速,腫脹加重。腳踝扭傷的治療,不僅要解決疼痛,更要找出引起傷害的原因及預防再發的方法。
二、追逐嬉戲中造成的骨折
孩子活動頻率高、范圍廣,喜歡打打鬧鬧,但因為幼兒自身身體穩定性、平衡性差,很容易摔跤。而摔跤時因為不懂得采取一定的保護動作或姿勢,所以更容易出現骨折。
幼兒并不是大人的縮小體,因為在不斷地成長與發育中,他們的骨骼強度遠遠低于成人,所以外傷后極易發生骨折,而一旦發生骨折,其出現的癥狀、處理方式和成人有所不同。
對策:對于這一傷害的預防,好像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做到為了防止傷害而不讓孩子去游戲。所以這一傷害的對策,更多的似乎是安全的教育,但很明顯,對于一個低齡的孩子,這種教育并不得力。一旦有意外發生,家長和老師了解骨折發生后的正確判斷與處理的常識,是減輕孩子受傷害程度的有效辦法之一。孩子在骨折后,往往會有劇烈的疼痛,家長或老師一旦發現孩子有此類異常表現,應給于足夠的關注。
當意外事故發生后,家長和老師首先要保持鎮靜,對伴有出血創口的孩子,要用干凈毛巾或手帕進行包扎;若出血不止,可在肢體根部緊急綁扎止血,但需記住每隔1小時要將繃帶完全放松3~5分鐘,然后重新綁扎,不然有造成肢體壞死的危險。
接著應對骨折的肢體進行妥善固定,它不僅能避免因搬運移動所造成的軟組織、血管和神經的損傷,還能減輕疼痛,方便運送,開放性骨折要先用消毒紗布包扎患處,再用夾板固定,無夾板的可用木棍、樹枝、竹竿等代替。包扎時,要在夾板上墊以衣服或布等軟物,以防皮膚受損。包扎時要把傷肢的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先綁骨折上端,后綁下端。動作要輕,受傷部位不要綁得太緊。做完以上救治后,迅速將孩子轉運,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醫院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