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幼兒園里,老師都是剛畢業的年輕女孩,可以說是‘孩子’管孩子了。”來自北京的家長崔女士發現,女兒所在的公立幼兒園里,年輕老師占了七成以上,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級是3個年輕老師配1個年長的老師。在她看來,年輕老師資歷淺,沒有育兒經驗,缺乏耐心,這有些讓人擔憂。(7月30日中國青年報)
幼兒教師的待遇不高,職業要求卻很高,“十八般武藝”都要會——唱歌、跳舞、彈琴、運動、講故事、做手工、搞衛生……因而,幼兒教師缺口大,特別是有經驗的教師更是“一師難求”。
縱觀各地幼兒園,年輕教師占比高的不在少數。很多家長認為,盡管年輕教師能夠給幼兒園帶來活力和青春氣息,但他們的硬傷是既沒有育兒經驗,也缺乏社會經驗。不少年輕的幼兒教師稚氣未脫,還是一張娃娃臉。在家長看來,他們還是孩子。這就是幼教的困境,“孩子”管孩子,“孩子”教孩子。
幼兒教師如果育兒經驗不足,的確影響保教質量,家長的擔心不無道理。如何破解幼教困境?這就需要幼兒園為不同的年輕教師量身規劃發展路徑,為他們搭建發展的平臺,加速他們的成長,幫助他們迅速成為經驗型教師。
其一,抱團取暖,經驗共享。團隊的力量總是大于個體,與其讓年輕教師單打獨斗、自我發展,不如成立發展共同體,走共同發展之路。在共同體內,大家抱團取暖、資源共享,一起探討困惑、分享經驗,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其二,師徒結對,傳經送寶。經驗豐富的教師是優質資源,幼兒園要充分利用,讓他們扮演雙重角色、承擔雙重職責,既教孩子,也教年輕教師。根據教師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安排有經驗的老教師與年輕教師結成對子,手把手地指導。學期末,對老教師的考核,要既考核他們的教學質量,也考核他們的幫扶效果。有老教師的指導,年輕教師能夠步入成長的快車道。
其三,跟崗培訓,他園取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幼兒園可以組織年輕教師到優質教師資源比較豐富的幼兒園跟崗培訓,向其他幼兒園的教師學習、取經。通過看、聽、問、思等形式,開闊視野,習得方法,獲取經驗。
其四,專題講座,經驗分享。舉辦形式靈活、內容豐富的專題講座,理論與實踐并重。一是可以邀請幼教專家做主題講座,側重于理論指導;二是可以邀請育兒經驗豐富的家長做專題講座,側重于經驗分享。
他人的經驗不可復制,機械地照搬容易落入經驗主義的窠臼、限制自己的成長速度和發展空間。因而,年輕教師要活學活用,將他人的經驗創造性地加以消化、吸收,使之成為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