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相伴時間比家長還多。那么,幼兒園教師該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反饋孩子在園的具體表現,以下三點分享給一線的教師。
幼兒園情緒反饋
教師與家長溝通,核心人物是幼兒,配合人是家長和老師。
教師在溝通前需對反饋的內容有全面的了解。觀察不能斷章取義,而是較為系統的,斷章取義與系統性觀察的區別在于前者如同向家長狀告孩子一二三點的不是,后者才是為孩子的發展著想,并有方法和指導。冬天來了,孩子出現賴床,入園哭鬧甚至不愿意上幼兒園的情況,這種現象小班居多,需要教師做情緒疏導與引領。
孩子是樂學與愛模仿的,生活中的故事分享是不錯的教育引導方式。和孩子討論問題,為什么要按時上幼兒園,答案由孩子給出,孩子會說,爸爸媽媽要上班,家里沒有人了,幼兒園里有老師和小朋友。
情緒上的引導,還包括對困難的克服“天冷怎么辦?”孩子會分享媽媽給自己買的棉靴和圍巾,那是冬天的保暖神器。慢慢地做入園引導,讓上幼兒園變成冬天的小美好。
問題與解決對策
當家長問到孩子在園的具體表現,教師該如何與家長做溝通?老師觀察到孩子在游戲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及班級同一個活動中,孩子間的能力差異嗎?如何尊重這種差異,鼓勵激發孩子更上一層樓?
對于大班孩子來說,語言能力培養應該設定夠一夠的目標,如:表情動作、吐字發音、語氣語調。教師得細心觀察孩子在活動中的心理變化,當孩子退讓,教師才能適時給予幫助。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出現暫時的不足,教師要給孩子演練的機會,暫時是指需要給時間讓孩子建立個體成長經驗。
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細化時間指導。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時常讓孩子以主角身份出場,孩子詞匯的應用累積速度會非常快。如:讓孩子組織發餐,在組織的過程中孩子說出“第一組向左,第二組向前……請保持安靜,請走標識線……”在場景中練說話,孩子的自信心會不知不覺提高。
一日活動皆課程,教師應該反思給孩子創造了多少“練場”的機會,培養孩子敢說,首先要讓孩子“練說”,練膽量。練說的語言拓展游戲多,孩子有說與講的機會,在精神上會獲得愉悅感。
能力發展反饋
能力發展反饋:孩子具有好奇心,可塑性強,在教師持續的觀察中,孩子的各種習慣養成,技能習都能分化成各個小板塊向家長反饋,并達成家園一致的同步養育,從而也能從側面反應教師對幼兒能力發展解讀的專業性。
在巡班觀察中發現大班孩子對抖被子,折被子有持久的熱情,第一步抖平被子,第二步雙層疊齊,過程中表現出一定的耐心。運動習慣反應到生活服務能力中,運動活動中,臂力強的孩子能一下子就把被子擺平,整理速度快。運動能力欠缺的孩子可與家長分享幼兒園生活中的小故事,淺顯易懂,家長一聽就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運動習慣是個長期培養的過程,生活服務技能也是由淺入深而來,對于包辦代替的危害,家長也能從中受到啟發。家園溝通的質量高了,家長和教師之間的信任度粘合度也會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