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組織幼兒活動時,我們時常會聽到幼兒說“我不會”,這種現象在幼兒各年齡段都會出現。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孩子遇到困難喜歡選擇“我不會”來逃避困難的情形,與家庭教養方式直接相關。作為家長,用心解讀孩子口中的“我不會”,選擇正確合適的教養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1、父母過度溺愛導致孩子缺乏鍛煉能力滯后
小班幼兒多多聰明可愛,剛上小班就會從1數到100,會念幾十首唐詩,在家長眼中是一個絕頂聰明的寶貝。可是一遇到動手的事情,就直哭鼻子。幼兒園下午的餐點準備的是桔子,其他小朋友剝開桔子皮津津有味地吃著,多多卻邊哭邊叫“我不會!”
【分析】
家長在生活上對孩子過于照顧,包辦代替太多,剝奪了孩子學習鍛煉的機會,使孩子養成了依賴心理,很多應該會的事情卻不會做。
【策略】
多給孩子親自鍛煉和體驗成功的機會。
平時要為孩子創設自我鍛煉的機會,鼓勵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穿衣服、整理玩具、幫助大人發碗筷等。哪怕結果不太令人滿意,大人都應該給予鼓勵“你真棒”“你真能干”!以此讓孩子充分體驗“我會了”的成功感。
對于孩子不會做的事情,大人要教給他正確的方法,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讓他完成,如將穿衣的方法編成一首兒歌,“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讓孩子在朗朗上口的兒歌中學會穿衣,以此調動他動手的興趣,更好地體驗成功的快樂!
對于孩子暫時做不好的事情,大人也不要急于包辦代替,而是給予適當的幫助,鼓勵他勇敢地去面對,指導他獨立去完成。同時家長還要保持一顆持之以恒的心,要堅持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我們相信只要給孩子充分的信任,放手讓他去做,孩子的小手一定會越來越能干!
2、父母漠不關心導致孩子缺乏興趣不愿嘗試
大班幼兒飛飛在幼兒園不愛與小朋友交流、合作,從不主動參加小組集體活動。在音樂欣賞“獅王進行曲”活動中,孩子們大都高興地扮演著各種小動物,但飛飛卻無精打采地站在一旁,教師請他表演,他不以為然地說:“我不會!”
【分析】
家長平時忙于事業,忽視與孩子的情感交流,要么對孩子漠不關心、放任自流;要么對孩子一味限制,無視孩子的興趣與愛好。在孩子需要鼓勵幫助時,總是不耐煩地找出各種理由推脫,如“不會做就別做了!”在這樣的消極暗示下,孩子逐漸對活動失去了興趣,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做了。
【策略】
多給孩子一份關愛,激發自主意識。
幼兒期的孩子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家長要保護好孩子的這份好奇心,給孩子更多的關心和愛護,無論多忙都要抽出時間陪他一起玩,如手工制作、拼插玩具等。
放學回來跟他聊聊幼兒園發生的有趣的事情,晚上睡覺前講講故事,休息日多帶孩子去戶外郊游,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他活潑開朗的性格,平時鼓勵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一塊游戲、交流、溝通。
遇到事情多傾聽孩子的想法,了解他的興趣愛好,多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對孩子不喜歡參與活動的行為給予恰當的指導和幫助,對孩子的探索與成功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肯定,逐步激發他對活動的興趣,讓他越來越愿意參加各項活動。
3、父母過分嚴厲導致孩子缺乏自信不敢嘗試
中班幼兒然然是一個性格膽怯的孩子,平時做事前總愛先用眼睛看看老師,似乎要等待老師的同意,才敢去做。音樂課讓她上來唱首歌,她小聲地回答“我不會!”無論老師如何鼓勵她“唱得不好沒關系!”可她就是不敢。
【分析】
一些家長平時對孩子的態度過于專制,要求孩子必須絕對服從大人的意見,對孩子的要求過于嚴格。孩子偶爾做錯了事,就采取怪罪、批評的態度,有時甚至會采取暴力打罵的方式,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膽怯的性格,面對很多事情想做卻不敢做,生怕做得不好被大人指責。
【策略】
多給孩子肯定贊許,樹立自信心。
多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為,當他做對了及時地表揚鼓勵,讓孩子得到肯定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自信。
當孩子做錯了,家長要有一顆善待孩子的心,努力保持穩定的情緒,以寬容的心態,諒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無知和過失,可以先用鼓勵的話語肯定孩子的成績,然后找出原因,鼓勵她再去試一試。
當孩子遇到困難退縮時,要用鼓勵的方法,幫助他克服膽怯,可有意識地安排一些小事情讓孩子去做。
家長還可與老師協商,在孩子有了小進步、小優點時表揚他,樹立孩子在全班的威信,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他覺得自己被小朋友們和老師接受了,進而增加其對集體生活的熱愛,逐步消除其膽怯和害羞的心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用心解讀孩子口中的“我不會”,反思自己的教養方式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不要讓孩子口中的“我不會”成為一種逃避困難的借口、一種習慣性行為,要讓孩子愿意參加活動,敢于參加活動,獲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