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一個月了,針對班級創設自然角的情況,幼兒園開展了關于自然角創設的現場研討會。
小班
教師A:我們班的自然角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布置十分精美,植物區有文竹、豆苗兒、小番茄、青草娃娃等植物,還有小朋友自己制作的水果娃娃;動物區有小朋友從家中帶來的小金魚,另一個缸里有可愛的小烏龜,小朋友們很喜歡;展示區有孩子從海邊帶來的貝殼、海星、珊瑚等。在課間活動和自由活動的時候,小朋友都喜歡來到自然角觀察。
教師D:你們的自然角內容這樣豐富,平時誰來照料整理呀?
教師A:為了讓小朋友能很好的觀察,我們的保育老師一直在精心照料自然角,雙休日小朋友還會認領植物和小動物回家照料。
針對小班的自然角,大家給出建議:小班幼兒自然角中的環境應富有情境、擬人和兒化的特點。自然角不只是一種展示,應該發揮它的教育效能。自然角設置很豐富,但缺少引導幼兒與自然角的互動與交流。自然角的創設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教師既要支持幼兒觀察,還應該積極引導幼兒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照料自然角的動植物,比如有固定的時間給植物澆水,給小動物喂食等。
中班
教師B:我們利用了班級走廊的窗臺和墻面,這里有最好的陽光。上個月教師和孩子們一起用酸奶罐兒做了豆子發芽的實驗,每一位小朋友都做了一本《種子發芽記錄冊》,他們精心照料自己的小豆芽,知道種子發芽需要水、空氣和一定的溫度。這個月我們一起種蠶豆,現在大多數蠶豆已經發芽了。我們幫他們準備小本子進行記錄。我們還教孩子們記錄下種子發芽的時間,長出第一片葉子的時間,旁邊是我們的觀察區,我們利用墻面做了木架,上面掛著吊蘭、綠蘿等,下面有小朋友自己喂養的小金魚、螺獅、螞蟻工坊,孩子們非常喜歡照顧他們的這些動物朋友。
教師E:大家都很欣賞你們班的種植活動,孩子們通過自己親手種植、用心照料、詳細記錄,了解了豆子、蠶豆的生長過程,真的很好。可是,蠶豆就是種在酸奶罐里嗎?
教師B:不是,等到下個月蠶豆苗兒長出四五片葉子時,我們就要把它們移植到種植園地,到明年春末就可以品嘗到我們自己種的蠶豆了。
針對中班的自然角,大家給出建議:中班可以開始學習記錄,主要以幼兒集體記錄和個體記錄相互結合。觀察區的吊蘭等植物懸掛的有些高,雖然好看,但幼兒無法照料,建議將這些植物掛低些,另外,可以養一些攀爬植物,孩子既能照料植物,又可以爬上架子美化環境。
大班
教師C:自然角中的各種植物,可以根據葉子、莖和根的不同,以多種方式擺放,讓幼兒發現和感受植物物種的繁多。我們班的自然角有兩部分,室外主要是供幼兒照料和觀賞的一些盆栽,引導幼兒探究和認知植物生長不同時期的莖、葉,花和果實。室內第一個是對植物根的觀察,用麻繩編出的網架上掛了一個個透明瓶子,里面水養了青菜、蘿卜、綠蘿、海棠、風信子、富貴竹等,孩子們在這里邊照料,邊觀察這些水培植物的根系。每一個小組都有他們自己認養的植物,每個小組有自己的記錄,有的小組還會用尺子量出他們的植物根的長度。在觀察比較中發現根系的不同。第二個是養殖盆,主要是觀察植物的葉子,這里有小麥,已經發芽了,里面有一個刻度尺,方便孩子們記錄植物的高度,還有小青菜。孩子們會仔細觀察一片片葉子長出的時間,并且記錄在觀察記錄本中。孩子們對比兩個植物葉子的不同,并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記錄。自然角旁有一個溫度記錄表。下面的數字就是孩子們記錄的最高的小麥尺寸。第三個是實驗探究區,上個月進行了植物的光向光實驗,現在我們做的是彩色的花——虹吸現象實驗和種子發芽的發芽的條件實驗。
教師F:自然角一定是孩子們來幼兒園最先光顧的地方,小實驗能把自然角和科學活動有機結合,很巧妙。現在我們不但要注重引導幼兒照料和觀察,更要幫他們學習正確的記錄方法。
教師C:是的,自由活動的時候,孩子們總是三三兩兩地在觀察記錄。小實驗更是激發了孩子們研究植物的興趣,許多孩子還讓爸爸媽媽買了百科叢書,了解植物生長的秘密,我們的圖書角中關于動植物的百科書也多了起來,我們根據孩子們對動植物的興趣,可能會生成一個《動植物過冬》的新主題。
針對大班的自然角,大家給出建議,大班幼兒可以采用小組合作記錄與集體記錄相結合的科學記錄形式。教師既要密切觀察幼兒在自然角中集體感興趣的探究行為,同時也要支持個別幼兒學習和探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