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角活動是指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設立各種區域和角落,為幼兒提供各種豐富的材料,讓幼兒按自己的興趣和意愿選擇活動內容和方式。其最大的特點在于:它給予了幼兒游戲空間和自主的游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同時具有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有效形式。
《綱要》明確指出“要從本地本園的條件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這一重要原則。因此,我們在創設環境時認真分析了本園本班的實際情況,立足于自己的現實基礎,根據教育活動的需要合理安排,因時、因地、因內容、因材料靈活地運用,結合豐富的自然、生活資源,創設有特色、個性化的活動區角。
一、圍繞教育目標,為幼兒創設一個動態的物質環境
1、區角的設置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根據幼兒的認知、情感、動作、語言、社會性等發展的需要,站在幼兒的角度,從孩子的心理出發,我們為孩子創設了角色區、探索區、美工區、音樂區、閱讀區等不同形式的區角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動手、動腦,并且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的場所和施展才能的機會。
2、區角創設具有彈性
創設活動區要有一定的計劃性,要根據近期的教育目標和孩子發展水平有意識地選擇和投放一些材料。如:學習《彈性的秘密》,我們相應地為幼兒準備了一些氣球、皮筋、彈簧、皮球,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發現彈性的秘密,讓幼兒在試驗中發現科學的奧秘。
3、區角設置的數量要適宜
區角設置的數量應因人、因活動空間而定,通常一個活動區可容納4~6人;其次,區角應注意動靜分開、界限分明,即避免干擾又便于教師管理;此處,還要考慮各種互動區角之間的相容性,即盡量把性質相類似的活動區安排在相鄰的位置,同時,還應考慮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4、提供適宜的材料豐富活動內容
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教育目的為幼兒創設游戲環境,提供有新穎性、啟發性和引導性的材料,活動區材料要具有可操作性和針對性,以滿足幼兒探索的欲望。
二、拓展指導形式,激發探索欲望
陳鶴琴先生認為:“兒童本性藏有強烈的創造欲望,只要我們在教育中注意誘導,并放手讓兒童實踐探索,就會培養創造力。”孩子在區角活動中會遇到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往往又是萌發幼兒創造思維的火苗,這樣需要教師的指導與幫助。區角活動這一實踐模式,對教師本身的教育技能特別是指導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1、教師對幼兒區角活動的指導定位要合理
(1)教師角色的定位要準確把握。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該做什么是必須弄清楚的首要問題。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支持性指導是有別于集體活動中教師的主導式指導的。也就是從活動的臺前到臺后,從一個引導者變成一個尊重幼兒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動者。這就要求教師要關注幼兒探索學習的整個過程,這樣才能充分了解每一個幼兒的發展水平,有利于正確指導和幫助不同層次的孩子。
(2)教師介入指導要適宜。幼兒的探索學習需要得到教師的支持、幫助,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不分情況的隨意提供幫助。我們應該有這樣的理念:只有當幼兒確實因其本身經驗與能力的局限,至使探索活動難以繼續的時候,才給予一定的支持。所以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
(3)體現教師的隱性指導。皮亞杰曾經指出:“在游戲中,兒童自我主宰世界。”在活動區中,如果教師的指導太突出,完全處在一種主導、主動、主持的地位,有時反而會限制、影響幼兒的活動。尤其是對中大班孩子,而且這種長時間的參與還會影響教師對其的觀察和指導。
2、樹立幼兒是區角活動主體的觀念
(1)尋找幼兒的興趣點,及時調整活動內容
在區域活動中,觀察性指導尤為重要,從區域的選材到材料投放,幼兒在區域中需要哪些幫助,有些什么興趣,需要補充些什么知識,都要通過觀察來實現。
(2)鼓勵幼兒自己去探索、發現、思考
區域活動寬松、自由,幼兒選擇性大,教師指導也靈活。教師可以較多地采用間接指導的方式,它可以是語言的,也可以是行為的。當孩子在活動中遇到困難或障礙時,應讓他們自己先嘗試著解決,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暗示的方法使之受到啟發。當然,當暗示無效時,也可以采取直接指導的方法,因為這時教師給予的直接指導能增加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有一種成功的體驗。
(3)師生互動,創設良好的氛圍
幼兒期幼兒的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因此在區域活動中,創設輕松、愉快、自由的氛圍,能引導幼兒有意注意,使他們的創造力、想像力得以發展,從而更好地主動活動。
3、及時分析和反思
區角活動的指導是一種雙向交流,提供給幼兒交流各自的經驗、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分享同伴的快樂。教師應該及時地分析和反思,協調地處理教師(指導者)和幼兒(被指導者)之間的關系,變緊張的指導氣氛為融合,可以使指導主體與指導客體放松情感,更客觀的解決實際問題。在實際運用中,指導要向多元化發展,協調幼兒產生的不同觀點,考慮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保護幼兒活動的積極心態,從而使幼兒始終感受到區角活動是快樂的活動,樂于參與區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