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防疫工作進入關鍵時期,大家要保持穩定的情緒、積極的心態可以增強我們的免疫力,幫助我們抵御病毒。為緩解疫情帶來的心理壓力,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以下抗“疫”期心理自助及疏導指南。
【幼兒篇】
一、孩子感到害怕,怎么辦?
1、耐心傾聽
耐心傾聽孩子心聲,了解孩子在害怕什么。需要告訴孩子,傳染病不是今天才有,曾經有過,將來也會有,人類曾經很多次一起努力戰勝了傳染病。
2、溝通交流,豐富知識
需要讓孩子了解,整個世界、整個國家都在一起應對這個困難,醫生、科學家、警察、軍隊管理等人員在一起努力,而且我們應對這個困難的能力正在越來越強。
3、愛的擁抱
充滿愛意的擁抱和撫摸可以讓孩子感覺安全,不再害怕與恐懼。
4、及時回應,避免負強化
不過度關注疫情和病毒信息,不讓疫情成為生活中的主要話題,但要及時回應孩子擔心的疑問。
對于年齡小一些的孩子,在分享有關信息或回答孩子的關于“疫情”的疑問時,一定要用符合孩子年齡的通俗的話講給孩子聽,可以輕描淡寫一些,一定要多傳遞正能量,讓孩子有信心。
對于大一些的孩子,一定要引導孩子合理看待信息,分清良莠,不要過度關注疫情相關報道,不要輕信疫情相關小道資訊,避免陷入視訊信息轟炸中。讓孩子永遠心存希望,永遠相信黑暗不會長久,光明總會再臨。
二、孩子情緒焦慮,常常懷疑自己生病,感覺不舒服怎么辦?
1、示范法
我們經常說,“父母情緒穩定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此時此刻,父母或家人的情緒穩定,對孩子而言,更是最好的禮物。
2、疏泄法
可以通過繪畫、手工、歌唱等孩子易于理解的方式,幫助孩子們理解正在發生什么,疏導、宣泄并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轉移孩子對身體的過度關注。
(1)用繪畫手工疏導情緒
(2)用聽音樂、舞蹈、游戲疏導情緒
三、疫情常態化,孩子居家時間變多,看電子產品時間過長怎么辦?
1、模仿法、以身作則
家長少用手機玩游戲,多做家務、室內運動等有意義的活動。
2、合理滿足需求
共同討論、制定規則,每天一共可以玩多長時間手機,在規則范圍內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不要總是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
3、 轉移注意法:
陪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下面,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有意義的活動吧!
(1)要有健康的身心,體育游戲很重要呀!嘗試用家中現有的材料制作體育游戲材料。
(2)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家人一起下廚,學一道新菜,做一道甜點,或者給孩子機會做做家務,為家庭服務。
(3)可以利用家里現有的材料,撲克牌、五子棋等開發智力,鞋盒、紅包、礦泉水瓶子、紙杯等做做小手工或者玩玩科學小實驗……
(4)引導孩子和老師、親人、朋友聊天,說說心里話。
(5)討論一下將來的出行計劃,甚至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做攻略。
【家長篇】
當前形勢下,我們出現的緊張、恐懼和焦慮等情緒反應都是正常的,而且適度的焦慮可以讓自己對防止新冠病毒保持必要的警惕,總之,你的焦慮很正常。
我們要適度關注疫情信息,讓準確的、官方的消息成為獲取信息的來源,并且要清楚地認識到:我們獲取信息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和家人,而不是將其變為恐慌。
【教師篇】
教師在生活中承擔了多種社會角色,在這場疫情中也難免會出現一些狀況,很多人感到擔憂、焦躁、不安、惶恐……
調整心態、排解焦慮的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正確看待疫情。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新冠肺炎疫情也是如此。面對許多不確定性因素,容易產生焦躁恐慌。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日益精進,通過舉國上下的齊心奮戰,當前疫情總體可控、穩中向好,而且應該是越來越好。因此,應該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基礎上,堅定信心,淡定從容。
其次,選擇正向信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一不小心,就會被鋪天蓋地的信息所席卷、淹沒。經常接收負向信息,就會把自己的心情弄糟,被負能量所累。而有選擇地接收正向信息,則會讓自己心情愉悅,心中充滿正能量。
最后,學會“心理美容”。為了讓自己的內心撒滿陽光,擁有陽光心態,幼兒園教師應當學會一些簡單的“心理美容”術,即心理調節的方法。譬如:
1、正念冥想。正念冥想是引導思想集中在美好的事物上。根據需要,教師可選擇性地從網上下載相關視頻來學習。有研究表明,正念冥想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2、放松練習。包括呼吸放松(將注意力放在深沉而緩慢的呼吸上,體會氣息在體內流動的感覺)與肌肉放松(配合呼吸與意念從頭到腳或從腳到頭放松身體的肌肉)。放松練習對調節與穩定情緒具有良好效果。
3、轉移注意。驅散“過度焦慮”,需要將注意力從“焦慮的事情”上轉移到其它方面。可以通過做一些能使自己產生愉悅體驗的活動,如運動、瑜伽、聽音樂、讀書、傾訴、做家務、開展業余愛好等來轉移注意力,宣泄焦慮情緒,增加積極體驗。
陽光心態是一種積極、樂觀和向上的心智模式。學會調控情緒,培養陽光心態,維護心理健康,是幼兒園教師的職業素養。
疫情當下,成人既要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還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積極應對疫情常態化不但不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危機,還能夠成為孩子生命中一筆寶貴的財富,讓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奮勇前行的力量。讓孩子在困難中看到人與人之間的風雨同舟、守望相助的愛的存在,讓孩子永遠心懷感恩。讓孩子將來能有超越父輩的心理能力,從而應對他們人生中可能出現的任何困難與挫折。當疫情遠去時,我們歷經的磨難將變成智慧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