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人們都喜歡吃點熱乎乎的食物來溫暖身體,甚至也要把水果加加熱。不過,有些人可能會擔心:水果加熱還能有營養嗎?
其實,水果加熱吃,營養損失沒那么大,而且熟吃還別有一番風味。
一、水果熟吃,別有一番滋味
在蒸、煮、燉這樣的低溫烹調下,水果中的糖、氨基酸、維生素 C、類胡蘿卜素等成分會部分降解,產生醛、酮、醇等有香氣的物質,所以煮一碗梨湯,我們能聞到特有的香味,除了跟水果本身含有的果香,跟加熱也有關系,不過最好別特別長時間的煮水果,除了怕熱的營養損失得多,水果本身的果香也損失得多。
而高溫烹調比如烤,水果中的葡萄糖、果糖還會跟氨基酸發生美拉德反應,這個反應不僅會賦予水果焦黃的色澤,也會產生各種香氣物質,這就是水果熟吃別有一番香氣的奧秘。
另外煮食水果時,水果中的部分糖和酸會溶到水里,如果你覺得有些水果直接吃太甜膩,那這就能讓甜膩變成清甜、甘甜,更合胃口,而且還能喝到酸甜可口的果湯,這又是另一番不同的味覺體驗。
對了,有些水果生吃會比較刺激,比如菠蘿,它含有的菠蘿蛋白酶跟口腔接觸,會有扎嘴的感覺,草酸鈣結晶還像針一樣扎嘴,做熟了吃就不怕了,因為酶在高溫下可以被破壞,草酸鈣結晶還能溶到水里,所以怕扎嘴的朋友不妨把菠蘿煮著吃、烤著吃或者做成菠蘿炒飯。
二、加熱水果:營養損失沒那么大
每百克水果中含量達到克這個水平的營養有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膳食纖維、脂肪。每 100 克的含量在微克、毫克級別的有各種維生素、礦物質,以及植物化學物比如 β-胡蘿卜素、花青素、番茄紅素、葉黃素、玉米黃素。
如果不考慮加熱對口感的影響,僅從營養出發,那上面這些營養里,除了水果還能輕松從其他類食物中獲得的,就不用太在意加熱是否會損失。
1、水
水果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大概 80~90 克/100 克,但是吃蔬菜、喝牛奶、豆漿或者直接喝水,也都能很好地補水,所以就不用在意加熱是否增加水果中水分的流失。
2、碳水化合物
水果中含量第二豐富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普遍在 10 克~20 克/100 克之間,但是吃主食更補充碳水,而部分蔬菜像胡蘿卜、蒜薹、鮮蠶豆、毛豆、茭白、藕的碳水也能達到 10 克/100 克以上,也都是補碳水的高手,所以加熱水果時,也不用考慮碳水是否會損失。
3、蛋白質
論補蛋白,水果遠遠不如肉蛋奶豆,僅僅考慮這一點,就沒必要在意加熱是否損失蛋白;何況加熱幾乎不會損失蛋白,只會將一丟丟蛋白分解成氨基酸,另外加熱還會讓蛋白變性,使蛋白更好消化,所以加熱水果時不用考慮蛋白會如何。
4、膳食纖維
首先是,論補膳食纖維,全谷物、雜豆、蔬菜也能替代水果,其次是加熱可以軟化不溶性膳食纖維,減少其對腸胃的刺激,這對胃腸嬌弱的人群是更友好的;另外雖然加熱會破壞水果的細胞壁,讓部分可溶性膳食纖維溶到水里,但只要吃水果也喝煮水果的水,那這部分營養也浪費不了。
5、脂肪
脂肪的話,每 100 克里通常只有零點幾克,跟堅果、肉、蛋、奶、豆比也是微不足道的存在,再說了脂肪在蒸、煮、燉這樣的低溫烹調中也很穩定,所以加熱水果時不用考慮脂肪會如何。
6、礦物質
鈣、鎂、鉀等礦物質特別耐高溫,有多耐高溫呢?實驗里會把食材加熱到 500-900°C 左右,加熱 30 分鐘,然后稱量剩下的食物殘渣,得到食物的灰分含量,這個灰分就是礦物質。
如此高溫都能耐受,蒸、煮、燉、炒甚至煎、炸、燒、烤,頂多也就兩三百度的溫度,完全破壞不了礦物質。少許礦物質頂多是從水果里跑到水里,把煮水果的水喝了也就一點兒都不損失了,所以加熱水果時也無須考慮礦物質會如何。
7、葉黃素
葉黃素不僅耐熱,還耐酸和堿,所以無論用什么水加熱都不怕,因此富含葉黃素的水果比如獼猴桃、葡萄、柑橘,從葉黃素保留的角度來考慮,熟吃完全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