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教育點亮未來
咨詢熱線:010-58843662
【幼教新聞】更新教育觀念促進我國農村幼教改革
農村幼教改革與城市幼教改革一樣,就是要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下稱《綱要》)的精神,讓每一個幼兒都受到良好的教育。雖然“改革開放以來,基礎薄弱的我國農村幼兒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我國農村幼兒教育還存在著許多困難,如教育經(jīng)費少、設備條件差、教師數(shù)量少和專業(yè)水平低、培訓和新信息缺乏以及社區(qū)的教育環(huán)境差等。面對這些問題,農村的幼兒教師可能會對幼兒教育的改革產(chǎn)生畏難情緒,沒有足夠的信心,但進行幼兒教育改革是時代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要進行農村幼教改革,首先要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這是農村幼教改革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教育觀念的內涵是非常廣泛的,兒童觀、學習觀、教育觀、課程觀等都是教育觀念的內容和體現(xiàn)。
一、樹立科學的兒童觀
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幼兒,幼教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有效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因此,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是十分重要的。在科學的兒童觀指導下,我們在進行農村幼教改革時要確立以下幾個思路:
第一,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要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發(fā)展,需要提供適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的活動條件,并注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方式。然而農村幼兒園和學前班的基礎衛(wèi)生設施差,幾乎沒有適合幼兒的廁所、飲水洗手設施。這樣一種狀況是不能滿足幼兒健康生活需要的,必須加以改善。
第二,要轉變舊的兒童觀,規(guī)范教師行為,尊重幼兒。
第三,關注幼兒的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fā)展。
第四,努力提高幼兒園教育的質量,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完整兒童。
第五,在教育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上,努力發(fā)揮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園成為幼兒主動積極地活動的樂園。
第六,創(chuàng)設豐富的環(huán)境和條件,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兒童的潛力。
二、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在農村幼兒園教育中,對“幼兒是如何學習的”“幼兒的學習具有什么特點”等還缺乏全面的認識。教師往往只注意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完全忽視幼兒主體性的發(fā)揮,幼兒沒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方式的權力。這與《綱要》強調的“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相距甚遠。在正確的學習觀指導下,我們要確立以下幾個改革思路:
第一,幼兒園的課程應該以真實的經(jīng)驗與真實的事件為基礎。在幼兒一口生活中,無論是教師指導的活動,還是幼兒自選的活動,都應盡可能地給予幼兒動手操作、直接觀察和實踐的機會,讓他們獲得親身的經(jīng)歷和體會,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事情發(fā)生的過程,這樣的學習對幼兒才是最有意義的。
第二,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直觀材料,根據(jù)教育內容、任務、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選擇實物模型、圖片、幻燈等,并用豐富、生動、直觀的語言指導幼兒進行學習。
第三,教師一方面要關注幼兒的興趣,從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中選擇教育價值豐富的內容,及時將它們納人課程;另一方面,要設法將必要的課程內容轉化為幼兒的興趣,把要教的東西變成幼兒的需要,以調動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
第四,要保障兒童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揚棄過去那種從外部將教學的具體要求強加到兒童身上的做法,重視過程,重視活動對幼兒的意義,重視幼兒的實際動手操作。總之,要把課程組織成教師主動引導的、幼兒積極參與的教育教學過程。
第五,一方面,教師要創(chuàng)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學習環(huán)境,為幼兒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fā)展提供不同的學習經(jīng)驗;另一方面,幼兒園教學應當滲透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而不是僅僅通過上課來進行。教師不僅應當用“上課”的方式來組織幼兒的學習活動,而且還應當注意在幼兒的生活活動、游戲活動中指導幼兒的學習。
第六,要將游戲作為各種教育活動的手段,同時也要將游戲作為幼兒園一日生活的主要內容,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而非是上課后的休息或其他活動的調節(jié)。
第七,要倡導同伴的合作學習,教師的言行舉止應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
第八,教師要根據(jù)幼兒不同的學習方式,靈活采用直接控制方式和間接控制方式,該直接教的就直接教,該讓幼兒自己探索的就讓幼兒去探索。
三、樹立先進的教育觀
在目前的農村幼兒教育中,傳授知識仍然是教育活動的主要目標,教育內容以“讀、寫、算”為主,“小學化”的問題長期嚴重存在,忽視幼兒情感、態(tài)度、能力的培養(yǎng)。在農村幼教改革中,應樹立如下教育觀:
第一,作為人生起始階段的幼兒教育,不能僅僅為入小學做準備,而要著眼于幼兒終身發(fā)展的長遠目標,培養(yǎng)其適應未來、適應終身教育社會的基本素質,特別是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合作精神、樂于助人等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重要個性品質。為了幼兒終身的學習和發(fā)展,幼兒教育要調整其教育目標、價值取向和“教與學”的方式,使幼兒樂學、會學。
第二,要樹立新基礎教育觀。新基礎教育注重開發(fā)每個學生的潛能、發(fā)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和為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變化所必需的終身學習的愿望與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三,要明確幼兒教育質量觀,教育必須關注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為之付出了怎樣的代價—孩子是因此而變得越來越熱愛學習還是越來越厭倦學習?孩子是越來越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還是越來越依賴教師、懶于思考?孩子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是體驗到自尊自信、相互尊重,還是變得自卑、消極、感情冷漠?必須以這些作為衡量教育成敗的最重要的標準。
四、樹立切合本地實際的課程觀
當前,農村幼兒教育中仍然存在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仍然存有“課本才是教材”的狹隘觀念。為改變這一落后觀念,農村幼兒園教師應做兩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從農村兒童生活的環(huán)境中,從社會文化活動中,尋找豐富而適宜的教育內容和材料,開發(fā)和利用日常生活中所蘊藏的豐富教育內容。如認識動物時,教師就沒必要再去繪畫或制作一些模型來講解,而是要引導孩子通過觀察自己家里或鄰居家里的這些動物的特征,鼓勵幼兒參與家庭的動物飼養(yǎng)勞動,然后再回到課堂與同伴一起分享各自的經(jīng)驗,從而培養(yǎng)兒童從身邊的生活中學會觀察、發(fā)現(xiàn)、表達以及構建自己的想法等多種學習能力。
第二,要挖掘本地文化的內涵,為幼兒傳承和發(fā)展本土文化奠定基礎。幼兒發(fā)展會受到社會文化的強烈影響。教師要“認識到農村具有的傳統(tǒng)知識和本土的文化遺產(chǎn)具有固定的價值和效力并能促進發(fā)展”。教育的內容、材料并非新的、城市化的、洋的才是好的,要讓當?shù)孛耖g游戲、歌謠、手工藝等成為重要的教育內容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