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營中心 張旭
親愛的紅纓家人,大家晚上好!我是直營中心的張旭老師,今天由我來為大家進行分享,我今天分享的題目是《養成教育之從嚴格的要求轉變為快樂的學習》。
從嚴格的要求轉變為快樂地學習,這一轉變源于養成教育過程中,對于幼兒心理健康及幼兒個體差異的關注,如綱要中:健康領域的第一條目標即使要培養幼兒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這就涉及著對幼兒心理幼兒情緒的關注,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在生活方面要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使其逐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制度和常規要求等,也要明確指出關注幼兒心理健康和個體差異的重要性。
過去在每年9月接待新生來園的工作中我們常常把工作的重點放在對幼兒的常規培養上,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要求幼兒學會幼兒園集體生活中的諸多內容,如學會用正確的方法盥洗、養成正確的睡眠習慣、養成不挑食等良好的飲食習慣。知道在集體活動戶外活動時跟隨著老師等。雖然從幼兒身體健康的角度來講,這些培養目標是沒有錯的。但是我們卻較少地關注到幼兒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及個體差異。
因此,孩子們一入園老師便在一日生活中利用各種機會,對他們進行各種能力和行為的培養,糾正幼兒在集體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各種不適宜行為,比如:從養成科學午睡的習慣出發,禁止幼兒懷抱家中的小寵物毛絨玩具睡覺,盡管有的孩子在家中三年都沒有午睡的習慣。但到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就必須馬上同其他小朋友一起午睡。有的孩子剛入園時,還拿著小奶瓶喝水。從培養幼兒良好的飲水習慣考慮,不容商量。立馬讓小奶瓶從幼兒園消失等等。盥洗、進餐游戲,學習集體活動等等環節中有太多的要求與紀律,在實踐中諸多的要求讓這些初入園的孩子們不但沒有按我們的意愿養成良好的行為與習慣,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的情緒。
我們在反思中認識到雖然提出這些常規要求的初衷是科學的是希望孩子們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但這樣的教育過程卻較少考慮到幼兒的心理感受,剛剛離開家的三歲孩子來到幼兒園這個相對陌生的環境中,他們期望得到的是一份盡可能接近家庭的、寬松和自由是一份是母親般的包容和接納。而非一個個對于他們來講都顯得有些嚴格和約束的常規要求。因此,對于出來到幼兒園的孩子。因此,對于出來到幼兒園的孩子們養成科學合理的常規不是他們最主要的需求,他們想要到的是快樂,輕松的幼兒園生活。在如此認知的前提下,我們首先是接納幼兒。初步接納幼兒一些在家庭當中已經養成的生活習慣。如喝奶、睡眠、進餐、大小便等等。且允許入園后保留一段時間,接納幼兒的個體差異、包括適應的速度、接受的能力、情緒的不同等等。其次是營造家庭化的幼兒園生活,做孩子的媽媽。在起床與進餐時播放輕柔的音樂,在睡前播放熟悉的故事,以親切、親密、自然的方式來給幼兒體檢,再次是開展游戲化的生活常規。對于小班幼兒來講好模仿思維方式具體形象是他們最大的特點,因此在吃喝洗睡這些生活環節中教師均以游戲的口吻同幼兒一起為他們最喜歡的藍精靈洋娃娃穿衣服給小花貓洗臉。讓小金魚游泳等等。
這些孩子們在充滿童趣的游戲活動中快樂輕松的養成了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養成教育的過程。也改變了過去與機械的訓練,讓那些原本對幼兒來講顯得有些嚴格統一的培養要求和教育過程。漸漸的轉變為他們喜歡的快樂體驗。養成教育的實施一定是要以幼兒為本。今天我的分享就到此結束,感謝大家的聆聽。
直營中心
2015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