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幼兒園結構游戲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探析
文/周紅梅
一、當前幼兒園結構游戲存在的問題
(一)游戲的時間安排不合理。
當前幼兒園設置的結構游戲場所中,全園共用的主要有:結構游戲專用活動室、活動區、戶外玩沙池等,大多有固定的游戲活動時間安排,一周內每班幼兒最多可去玩的機會也就1~2次;班級的結構游戲場所主要有固定的結構游戲區和桌面游戲等,由于數量有限(如結構區每班多為1~2個),幼兒人數又相對較多,因而,每周平均每位幼兒去玩的機會也只有1~2次。綜合來看,幼兒每周人均共有2~3次的結構游戲機會,每次僅有半小時左右。而且,幼兒進入結構區后,去掉前期的構思、分工、搬材料等準備工作,玩了一會兒,規定的半小時很快就到了,又要匆忙收拾材料,因而往往玩得很不盡興;加之有些幼兒園還把結構游戲的時間安排在家長來園接孩子的時段,幼兒的游戲還會受到家長來園遲早的影響,有時甚至保證不了每次半小時的基本游戲時間。由上可見,幼兒參與結構游戲的實際時間很少,結構游戲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游戲的主題不充實
主題不夠充實具體表現在:主題由教師提示或預設的多,由幼兒自主提出的少。例如,中、大班開展主題結構游戲時,主題大部分由教師提議產生,如“我們的幼兒園”、“馬路上的車輛”、“公園”等,這些主題大都是教師站在成人的角度揣摩幼兒的心理和需要提出來的,有些主題幼兒比較喜歡,有些主題他們根本不感興趣。由于主題大多來自教師,所以幼兒在主題的延伸、發展、變化上無法深入,整個結構的過程顯得主題不鮮明、缺乏針對性,幼兒的興趣不濃,建構的持久性不強。
(三)游戲的材料不豐富。
幼兒結構時需通過與材料的互動,在操作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體驗。但是結構游戲材料的嚴重不足直接影響了幼兒游戲的進程和效果。主要表現為:第一,材料形式不豐富。一些幼兒園僅配置了許多美觀、現代的玩具,如:積塑、遙控玩具、智力拼板等,而一些傳統的、自然的建構材料已被弱化或淘汰。園內已看不到積木、紙盒、瓶罐,更看不到泥土、石頭、秸稈等多種結構材料。第二,材料數量不豐富。有的幼兒園配置的同一類型結構材料的數量不豐富,如桌面結構玩具每種只有一簍,滿足不了幼兒操作的需要;有的幼兒園中型、大型結構材料嚴重不足。第三,材料層次不豐富。一些幼兒園在配置結構材料時不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大、中、小班一個樣,且不能根據孩子游戲的進程及時增添不同的游戲材料,一年內班級活動區內的材料基本沒有變化。
(四)游戲的指導不到位。
結構游戲是幼兒創造性的自主活動,教師,應給幼兒提供探索的空間和必要的支持引導。然而由于認識上的偏頗和技能上的缺乏,部分教師在指導結構游戲時出現以下現象:
1. 缺失現象。即教師自己在結構游戲技能方面的缺失,如:不會假想設計、沒有掌握正確的結構方法等,因而也就無法對結構游戲進行深入指導。
2. 放任現象。幼兒結構游戲時,只要不出現安全隱患和特殊情況,教師就放任孩子自發游戲,對孩子的游戲方法和游戲水平不加以觀察、指導,不能引導游戲的進一步發展。
3.包辦現象。部分教師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不給孩子動手操作探究的機會,在結構游戲中直接為孩子選擇材料、設計造型,有時甚至親自動手取而代之等。上述現象的存在折射出教師對結構游戲的指導不到位,致使當前不少幼兒對結構游戲技能掌握不熟練,主要表現為:(1)幼兒無法正確識別和掌握結構材料的特征,如材料的形狀、顏色、大小、厚薄、輕重、軟硬等;(2)幼兒無法掌握材料的結構方法,如鑲嵌拼接、排列組合、圍合加頂等;(3)幼兒無法看懂結構的平面圖,并建構出立體的物體;(4)幼兒無法依據主題合理構思設計出需要構建的物體,如要搭建公園,他們不知道要將公園搭成什么樣子,也不能用已有的結構材料拼出亭子、假山、長廊等物體;(5)幼兒無法進行有效分工合作,操作時同伴之間各自為政,不會協作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五)游戲的評價不科學。
教師在評價建構游戲時不夠科學。具體表現為:第一,評價內容簡單。僅僅從建構物體的外形像不像、好不好的角度來評價,而對孩子在游戲中的堅持性、克服困難的精神、合作交往的態度等很少予以關注和評價。第二,評價語言籠統或不準確,慣于用一些缺乏針對性的套話。如“你們拼得很漂亮”,“很棒”等。第三,評價主體單一。游戲結束環節,大多以教師的評價為主,沒有幼兒的自評和同伴的互評。這些導致了評價對幼兒結構游戲的發展沒有真正的促進意義。
二、優化幼兒園結構游戲的策略
(一)科學安排,保證幼兒充足的結構游戲時間。
充足的時間是幼兒開展結構游戲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時間保證,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就無法真正調動和發揮。因此,除了園內、班內固定安排的結構游戲時間之外,教師還必須充分把握和利用幼兒來園、晨間游戲、集體活動中、餐前餐后、午睡后、離園前等時間段,靈活地、多形式地引導幼兒開展結構游戲,創造條件讓幼兒開展自主性結構探索活動;同時,還可以鼓勵幼兒自主安排、自主選擇,從時間上為幼兒開展結構游戲提供保障。
(二)豐富體驗,激發幼兒生成有趣的結構游戲主題。
豐富的生活內容和經驗是幼兒開展結構游戲的源泉和動力。只有具備了對實際生活情景尤其是對建筑物造型等的認識,幼兒在結構游戲中才能展開假想和創造。因此,教師在日?;顒又幸⒅貛ьI幼兒走進自然、走進社會,使他們對周圍生活中的物體和情景有較細致的了解和豐富的認識,并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讓豐富的社會環境、美麗的大自然、有趣的生活場景等能夠成為豐富、拓展幼兒結構游戲的題材。同時,教師還要充分運用圖書、圖片、實物、電視、多媒體等,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觀察、積累,豐富體驗,激發幼兒自主生成有趣的結構游戲主題。
(三)精選善用,提供幼兒充實、豐富、合理的結構游戲材料。
游戲材料是幼兒開展結構游戲的物質支柱,也是豐富結構內容、發展幼兒創造能力的必要條件。幼兒只有通過與材料的有效互動,才能建構出反映生活的物體并從中獲得愉悅和發展。因此,教師要重視做到科學合理地提供結構材料。
1. 應根據不同班級孩子的年齡特征,有針對性地投放結構材料。如:為小班孩子提供體積較大、形狀單一、顏色鮮艷、同種數量充足的材料等。
2. 應根據結構游戲發展進程,有目的、有計劃地提供多層次、多種類的結構材料。如:在游戲“未來城市”中,幼兒已建構了樓房、交通工具等,教師可再提供一些紙盒、積木、竹筒、輪胎等為幼兒搭建航天基地、導彈發射架等提供可能。
3.應善于多方位開發利用自然和廢舊材料?,F實生活中有一些自然物品和廢舊材料,如各類瓶罐盒子、農作物等,具有外形漂亮、結構多樣、材質豐富、可塑性強等特點,只需稍作加工就能成為幼兒結構游戲的好材料。如:牛奶盒裝上車輪可變成車子,畫上窗戶、小門可變成漂亮的房子;土豆既可以雕刻成許多小動物,還可堆砌等;貝殼用來鋪馬路、做圍欄等。對此,教師可發動家長、幼兒一起多方收集多種材料,不斷充實到結構區中。此外,還可啟發幼兒運用多種方式對一些原材料進行加工,參與創造性的建筑物建構活動,既充實了游戲的內容,又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
(四)多方引導,培養幼兒的結構造型能力
掌握一定的結構造型能力是幼兒開展結構游戲的能力保障,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提升孩子的結構造型能力。一是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引導幼兒觀察物體的特征并逐步積累素材。如,屋頂有尖的、平的,還有圓的;車輛有公共汽車、小轎車、卡車、摩托車、救護車等。二是通過集中教育活動、各類游戲活動、勞動、參觀、生活活動等,幫助幼兒掌握結構材料的特性和基本的造型技能。如通過科學活動引導幼兒感知木頭、塑料、金屬等結構材料具有軟硬、輕重等方面的特性,以便幼兒游戲時能按材料特性有針對性地進行材料選取;通過數學活動、生活活動引導幼兒學會看平面圖紙和結構方法;通過游戲活動幫助幼兒學會積木的排列組合(平鋪、延長、對稱、加寬、加長、加高、圍合、蓋頂、搭臺階等),積塑的插接、鑲嵌(整體連接、交叉連接、端點連接、圍合連接等),以及穿套編織、黏合造型等技能;通過語言活動提升幼兒的表達能力、思維力、想象力等;通過勞動、生活活動等培養幼兒的分工、協作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四)多元評價,增強幼兒主動參與結構游戲的信心和能力
1.評價目標要定位準確。評價不應該僅僅著眼于幼兒的結構作品如何,而應該以促進幼兒在認知能力、社會情感等多方面的發展為追求。以尊重幼兒意愿為前提,對孩子們建構的有創意的作品,要采取鼓勵態度;對他們在結構游戲中表現出的堅持性、合作性、創造性等優點,要及時表揚強化。
2. 評價語言要精當。教師既要善于運用鼓勵性語言,促進幼兒結構游戲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提高;還要善于運用富有針對性的語言,充分肯定孩子的優點和不足,為其明確努力方向;更要善于運用情感性語言,激發幼兒改進游戲行為,增強其持續游戲的信心。
3.評價主體要多元化。除了教師的有效評價外,可以讓孩子自評,引導他們充分講述自己的結構過程,也讓教師和同伴從中共同分享個體的成功和經驗;還可讓孩子們互評,接受同伴的贊揚和建議;更可以讓家長參與評價,評價前教師先將孩子的結構作品保留在活動室內或拍成圖片,讓家長觀賞、反饋從而參與評價。4.評價方法要多樣??梢杂谜Z言進行小結評價;也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幼兒的結構作品,邊看邊進行評價;還可以保留一段時間孩子的結構作品供其他人觀摩評價等。同時,教師可以在活動的過程中組織評價,也可以在結束后組織評價。
上述策略能否真正落實,與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的適時調整、提高密切相關。因此,幼兒園須注重強化研訓,逐步提高每位教師有效指導結構游戲的能力。首先,努力提升教師的結構造型能力。要通過多種培訓方式,如結構游戲理論培訓講座、結構技能競賽、結構游戲沙龍等形式,使每位教師都熟練掌握建構的各項基本技能,如排列、組合、接插、鑲嵌等,為指導幼兒進行結構游戲做好技能儲備。其次,利用教研活動,組織教師深入探究各種已有結構材料的多元玩法。在對幼兒園現有材料的特點進行分析、把握的基礎上,明確每種玩具材料在幼兒能力發展方面的作用,探索出每種玩具材料可能有的多種玩法,如常規玩法有哪些,還能有哪些擴展玩法等,從而為指導幼兒在結構活動中不斷創新奠定基礎。第三,通過現場觀摩、園際研討等形式,引導教師以多元的身份融入幼兒游戲之中,根據游戲進程靈活勝任各種角色。比如,能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觀察孩子的活動意向,對于孩子是否需要幫助、教師是否需要介入、選擇什么樣的方式介入、介入的最佳時機等問題及時作出判斷,并作出有效的支持行為。如:當幼兒構建的“大橋”不穩固時,教師以玩伴的身份介入其中,建議幼兒適當增加“橋墩”;當幼兒對于游戲主題無法深入時,教師以指導者的身份介入,靈活啟發幼兒展開新的設想或激發起新的建構需求,及時推動結構游戲主題進一步拓展,讓游戲能繼續深入下去;當幼兒游戲材料不足時,教師以支持者的身份為幼兒及時提供所需要的、層次分明的材料和輔助工具等。也就是說,教師在指導結構游戲時要注重發揮幼兒結構游戲的主動性,讓幼兒感受到“我的游戲我做主”,把確定主題、選擇結構材料、自主搭建、合作搭建的權利交給幼兒,主動做幼兒游戲的伙伴,為幼兒的游戲提供適時的幫助和引導,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