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05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傾聽是信息輸出與接收的相互融合、相互交替的過程,是人際交往中必需的技巧,且極具挑戰性。
良好的傾聽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幼兒語言的發展水平保障幼兒各項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也是個人良好修養的表現。
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很多幼兒沒有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遇到問題往往不愿接受別人的建議和意見,或在討論問題時沒有耐心傾聽和思考他人的想法,甚至會打斷他人發言。
這些都與幼兒身心發展水平、教師的授課方式、環境等因素有關。筆者期望通過這篇文章,幫助更多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促進他們身心健康。
一、轉變授課方式,激發傾聽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幼兒對某事物產生興趣時、會主動、連續地探索事物,進而激發傾聽的欲望。傳統的授課方式是教師講,幼兒被動接收信息,幼兒不會篩選信息。那么,教師該如何轉變授課方式,激發幼兒的傾聽欲望?
首先,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前必須反復研究教案,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實際發展水平來設計教學內容,教案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條件。
其次,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創設游戲情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例如在開展中大班體育活動《探險一家人》時,以幼兒喜歡的動畫片《愛探險的朵拉》為選題通過創設探險、闖關的游戲情境,迅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在每個闖關環節,幼兒都聽得非常認真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順利完成每一關的挑戰。
再次,教師可以在活動中運用夸張的表情、動作和不同的語調,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最后,教師可以拓展幼兒的知識面,抓住孩子的興趣點,為他們講解新鮮的知識,從而激發他們的傾聽興趣。
二、深入幼兒生活,改變傾聽習慣
家庭是幼兒的第一個學校。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存在偏差,在教育過程中無法堅持自己的立場,一味妥協,造就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當孩子與他人交往時,往往會表現出自我、不愿意傾聽,希望別人遷就他們。
教師應經常與家長進行溝通,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提供一些教養方法,讓家長不要一味地縱容孩子;教師應鼓勵家長與孩子溝通,在傾聽孩子想法的同時,要求孩子傾聽自己的想法,從而做到平等對話。
教師還可以建議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少看電視,少玩游戲。過多地觀看電視和玩游戲,只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如何讓孩子在閱讀中提高專注力,家長的引導是關鍵。
孩子與家長共同閱讀時能感受到良好的閱讀氛圍,因此逐步提高傾聽能力。
教師還需要多觀察幼兒的行為習慣,思考幼兒產生這些行為的原因,及時適當地與幼兒溝通、交流,深入了解幼兒的心理。
例如,教師可以與幼兒聊聊生活中的趣事,像朋友一樣聊天,這樣能拉近與幼兒的距離,但是在交流前,教師需要要求幼兒不能隨意打斷別人的講話。
三、制定傾聽規則,規范傾聽行為
古語常言:“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正是有了各種規則,社會才能有條不紊地發展,傾聽也是如此,它也需要相應的規則。那么,該如何制定幼兒的傾聽規則?首先,教師要讓幼兒明白傾聽是與他人交往必不可少的技能,想要與他人溝通、交流,就必須學會傾聽,只有學會傾聽,才能從他人的話語中提取信息,才能不斷積累經驗。當然,教師還要讓幼兒明白傾聽是尊重他人的表現,是個人素養的體現。其次,可以讓幼兒換位思考:“如果你在說話時別人不認真傾聽,你怎么想?”每個人都渴望被傾聽,當幼兒體會到不被傾聽的感覺,他們會學習傾聽、學習尊重最后,告訴孩子如何傾聽,傾聽并不是一味地接收他人的信息,而是在傾聽的同時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
四、滲透生活,培養傾聽習慣
良好的傾聽習慣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慢慢積累才能養成。除了集體活動、游戲環節外,幼兒每日活動中的各個環節都是培養他們良好傾聽習慣的機會。
比如在游戲講評環節,教師請幾個在游戲中遇到困難時善于思考的幼兒與大家分享他們解決問題的辦法,并鼓勵和表揚幼兒,而那些未受到表揚的幼兒也會好奇,所以當其他人分享時他們都會聽得很認真。
當然,教師也需要對他們提出認真傾聽的要求。在培養幼兒傾聽習慣的同時,教師要注重在各項活動中培養幼兒與同伴交流,并大膽發言的習慣。
五、發揮教師作用,樹立良好榜樣
教師是幼兒的榜樣,教師無意中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可能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
教師在與幼兒交流時應該集中注意力,姿勢端正,與幼兒平視、要看著正在說話的幼兒,這樣不會有距離感;
在幼兒發言時,教師也要耐心傾聽,不管幼兒的發言對與錯,不要隨意打斷他們的發言;
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可以運用適當的語調,為幼兒營造舒適的傾聽環境,幼兒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夠潛移默化地養成傾聽的好習慣。
教師漸漸成為幼兒心目中最好的傾聽者,也是生活中最好的模仿對象。
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并非一朝一夕就能養成,它貫穿于幼兒的各個年齡段乃至一生。
它需要教師用藝術的教育方法和足夠的耐心,給予幼兒足夠多時間和空間來成長。
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