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1-20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一生的游戲規(guī)則》中說:“語言的力量影響巨大,絕非僅僅是說話的問題,人們太忽視語言的力量了。”
有些孩子,開口的那一刻就贏了,而有些孩子,一開口就輸了。
不會說話的孩子,一開口就輸了
前兩天,我在小區(qū)散步時遇到祖孫倆,奶奶帶著一個7、8歲模樣的小女孩。
小孩拿著小桶在玩沙子,奶奶在一旁說話。一會女孩哼哼唧唧鬧著要回家,奶奶可能沒聽到,不料女孩發(fā)起火來:“你再和別人說話,我就把沙子倒在你頭上。”
奶奶聽到女孩的話,趕緊去幫孩子收拾玩具,邊收拾邊哄。
我被驚得目瞪口呆,簡直不敢相信這樣的話能從一個這么小的孩子嘴里說出來。
還有上次全家親戚一起去吃飯,飯局尾聲,我點的紅燒肉還剩最后一塊肉沒人吃。親戚讓我吃,我客氣地回了一句:我最近在減肥,小朋友正長身體呢,讓小朋友吃吧。
沒想到他兒子在一旁哈哈大笑起來,說:阿姨你別吃了,都胖得像頭豬一樣了!
親戚趕忙打圓場:小孩子凈瞎說,童言無忌哈!
場面一度很尷尬,老公和我無奈地尬笑。
飯桌上,親戚講他家兒子多才多藝,跆拳道、籃球、架子鼓都學的很好,還是班里的尖子生,學校里的小風云人物。
更是得意地說:我兒子就是我賺,錢的動力, 現(xiàn)在就想著能多賺些錢,將來送他出國,留學深造。
如果孩子一直這么不會好好說話,哪怕接受再高的教育,成績再好,才藝再多,也難以彌補孩子內心的缺失。
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要獨自面對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要獨自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也許父母和家人可以忍受一個大孩子依然說話無所顧忌,但其他人不會,他們可不是爸爸媽媽。
所謂“言為心聲”,一個孩子的說話方式,藏著他的教養(yǎng)與素質。
有教養(yǎng)的孩子說話禮貌得體,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沒有教養(yǎng)的孩子說起話來口無遮攔,冒犯了別人還不自知。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刻進骨子里的教養(yǎng)。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孩子如果從小就口吐惡言,不懂得好好說話,那么即使家財萬貫,也不免要為嘴上的放肆而付出代價。
世界正在悄悄獎勵會說話的孩子
全球公認會“好好說話”的人——蔡康永, 他說:“我的說話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
蔡康永就是這樣一個無論何時何地都把別人放在心上的人。雖然他很會講話,但身上卻看不出市儈圓滑,只會讓你感覺如沐春風。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來源于幼年良好的教育,來源于他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和他這么多年職業(yè)生涯的積累,會說話不僅讓他擁有眾多的好朋友、好人緣,也讓他事業(yè)成功、被我們所熟知。
就像小S所說:“跟康永哥聊天絕對不會被刺傷,還會被他附帶的一兩句小夸獎逗得心花怒放,但又覺得那么真誠,不滑頭,讓人不愛都難!”
會說話的人,總是很顧及別人的自尊,也能在遇到問題時,不卑不亢地化解尷尬。
孩子的人生道路上,學會好好說話至關重要。
哈佛大學的一個心理學研究項目曾花了75年跟蹤了724個人,來研究到底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
研究結果顯示:只有好的社會關系,才能讓我們幸福、開心。
這足以顯示,人際關系對我們的重要性,而一個孩子是否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絕不是單靠學習成績,言行舉止、舉手投足都是人際關系的軟實力。
臺灣作家劉繼榮曾講過一個關于女兒的故事:
女兒被同學稱為“23號”女孩,因為在50人的班級里,女孩每次考試都在23名。
和別人家成績好、特長多的孩子相比,這位“23號”女孩,似乎沒有一個閃耀的地方。
每次別的孩子站在領獎臺,或者舞臺上表演才藝時,她卻坐在臺下認認真真地鼓掌。
一次期中考試,女孩的成績仍是中等。不過班主任卻遇到了從教30年,第一次見的“怪事”。
語文試卷上有一道附加題:你最欣賞班里的哪位同學,請說出理由。
除女孩之外,全班同學竟然都寫上了她的名字。
理由很多:熱心助人,守信用,不愛生氣,好相處等等,寫得最多的是,樂觀幽默。
雖然女孩的成績中等,全班同學卻心服口服地推舉她為班長。
這給了我很多思考,在我們看重學習成績時,世界已經在悄悄獎勵那些懂溝通會說話的孩子了。
語言是心靈的折射,會說話的孩子往往心底善良。他們彬彬有禮、言語謙遜、懂得控制情緒,關注對方內心真正的需要。
這樣的孩子,好人緣當然會不請自來。好好說話的力量,絕不可小覷。
2011年,英國一項持續(xù)50年的研究揭露情商的重要性。
這些研究人員持續(xù)跟蹤了一群孩子,從他們的嬰兒期、童年期到成年期。最終發(fā)現(xiàn),那些在幼年時期表現(xiàn)出高情商的孩子,成年后往往更容易擁有成功的事業(yè)以及幸福的生活。
而會說話,正是孩子情商高的重要表現(xiàn),也就是說,會說話和孩子未來的成功與幸福感密切相關。
世界正在悄悄獎勵那些會說話的孩子,這不是假設,是結論。
每個會說話的孩子,都有同樣的父母
意大利幼兒教育專家蒙特梭利認為:每個孩子一出生,天然就有一個精神胚胎。
而這個精神胚胎要長成什么樣子,父母有著極其重要的引導作用。
心理學上的名詞泡菜效應也揭示一樣的道理:
將同一種蔬菜,放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時間,然后分開煮。結果發(fā)現(xiàn),味道是不一樣的。
人亦是如此。一個孩子,在不同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就可能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如果家庭環(huán)境緊張,父母一言不合就吵架,總是冷言冷語傷人,夫妻間不懂得尊重,說話不過大腦,挖苦嘲笑對方,孩子耳濡目染,難免也會學到這樣的講話方式。
相反,如果家庭氛圍和諧,父母之間遇事能心平氣和有商有量,哪怕吵架,也能盡量克制自己,不惡語中傷,那么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也能很好地表達自己,好好說話。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
身教重于言傳,這才是親子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要想孩子會說話,首先父母就要自己先做好榜樣。
跟孩子說一萬遍好好說話,也不如自己把“請”和“謝謝”掛在嘴上。
語言就是一種習慣,日常生活中改變一下說話方式,就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美國思想家艾默生所說:「孩子最終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主要取決于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愛的質量、陪伴和榜樣示范。」
希望所有的家長們能夠以身作則地教會孩子:
對幫助自己的人,多感激說謝謝;
做錯了事情,勇于承擔不逃避;
對朋友真誠,不欺騙,遇沖突及時溝通;
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傾聽他人。
古人云:“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語言的力量歷來不容小覷,從現(xiàn)在開始改變你的思維,改變你的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