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0-31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北京郵電大學幼兒教育中心 王曉彤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學前教育的發展可謂也進入新時代。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隨之而來的是對學前兒童越來越高的社會期望,這促使幼兒園入學準備階段“小學化”現象猶如一股洪流迅猛而來。這股洪流沖擊著我國基礎教育,影響著人的終身發展。去年七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可見幼兒園小學化到了非治不可的時期。治,勢必要正本清源,如何去小學化,明確什么是幼兒園小學化是根本。
從教三十多年的教育經歷使我對小學化的內涵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也發現了人們對小學化本質的認識存在偏頗。很多人認為去小學化就是不在幼兒園教孩子識字、寫字、算數等,這樣的理解實則是片面的。幼兒園小學化是指提前學習小學知識,提前用小學的方法來學習,其注重知識的傳授而沒有關注幼兒的生理及心理發展。幼兒園小學化最顯著的特點其實是學習方法的小學化,因此去小學化至關重要的是去小學化的學習方法。
那么幼兒園和小學的學習方法區別在何處呢?《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5-6歲幼兒應具備進行10以內加減法運算的能力。同樣是學習10以內加減法,區別于小學以掌握知識為目的的教授式的教育方法,幼兒園教育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采用游戲的方法引導幼兒在玩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做游戲過程中孩子們分發玩具,進餐過程中小值日生分發筷子餐具,孩子潛移默化的就知道了一個小組四個人需要幾根筷子,幾個餐盤。甚至筷子是餐盤數量的二倍這樣更高難度的乘法也滲透其中。仔細想想類似這樣分餐具的情景不就是小學課本中的應用題嘛,然而很多上小學的孩子不會做應用題,根本原因是孩子沒有理解算數的內涵,機械的學會加減乘除法是無法靈活應用的。
然而,幼兒園游戲化、生活化的教育方法令很多家長不放心,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觀念使家長心中充滿焦慮。家長擔心孩子不提前學習小學知識入學以后會跟不上,于是很多幼兒紛紛從幼兒園退學轉而去上學前班。大班一大半孩子退園的現象已經見怪不怪了,作為園長,我看到提前被禁錮在課桌前念書算題的孩子們,漸漸失去本該在這個年齡盡情游戲探索的機會倍感心痛。為人父母誰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更優秀,多識幾個字,多會幾道算數題啊!可有多少父母真正理解孩子,理解孩子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習特點?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在幼兒階段的身心發展的需求呢?
我是一名園長也是一位母親,我的孩子小時候我也曾期望她多識字,會算數。五六歲的孩子好奇心強,他們渴望認識漢字這種神奇的符號,同時他們的認知發展處于前運算階段,思維具體形象,需要通過操作感知學習。如果機械的讓他們坐在課桌前死記硬背,孩子不但不能真正理解漢字的意義,而且好奇心很快就被消磨殆盡,學習便失去了樂趣。我在引導我的孩子學習漢字時,是在家里大大小小的物品上都貼上孩子能看得見的漢字標簽,沒有刻意去教,只是在生活中讓孩子感知漢字與實物的關系。每次讓她到冰箱幫我拿點東西,她就明白了原來冰箱兩個字就指的是這樣一個高高大大,可以制冷的神奇大柜子呀。如此一段時間以后孩子就認識了很多漢字,而且是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認識。沒有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機械識記對孩子今后的發展危害重重。
研究表明,提前接受小學化教育的兒童在一二年級的確具有優勢,而這種優勢在小學三年級逐漸消失,而且這些孩子更多的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對學習不感興趣等問題。而對于那些沒有提前接受小學化教育的兒童,從零開始學習小學知識的過程中使他們養成了適應小學學習生活的習慣,學習能力也不斷提升,逐漸顯現出他們的優勢。因此,入學準備小學化是得不償失的,入學準備科學化才是著眼于孩子終身發展的推進器。
本人認為入學準備工作包括幼兒入學準備工作、家長工作、政府疏導工作三大方面??茖W的幼兒入學準備工作不但包括知識的準備,而且更重要的是習慣準備、能力準備、興趣準備。幼兒園階段的教育能夠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衛生、生活習慣,培養學習興趣。正如著名幼兒園教育家陳鶴琴所說,人類的動作十分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在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意習慣的養成。但是習慣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壞;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福,習慣養得不好,則終身受其累。
科學入學準備中,家長工作的核心是消除家長的焦慮,讓家長對幼兒園的教育方法產生認同感。在我們幼兒園實際工作中可以通過家長沙龍,專家講座等各種形式幫助家長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幼兒園入學準備的教育計劃、幼兒園活動與學前班相比的巨大優勢等。從觀念上改變家長入學準備思想,讓家長清楚幼兒園入學準備的科學性,是贏得家長支持幼兒園去小學化的關鍵。
除此之外,入學準備科學化政府疏導工作至關重要。一方面政府應關注同時幼兒園和小學兩個教育階段銜接工作,另一方面應嚴格規范教育市場。首先,政府在要求幼兒園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同時也應號召小學做好小幼銜接工作。小學應了解幼兒園教育階段掌握知識的程度、學習的方法、生活常規。如在生活常規上,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可以自由的盥洗、飲水、如廁等,而小學以上課為主,45分鐘上課過程中不允許隨意走動,生活常規的差異很容易使孩子出現適應困難的現象。對此,若入小學后起始階段抽出一兩個月進行常規的銜接,勢必能有效幫助孩子順利適應小學生活。其次,如今學前班如雨后春筍般遍布教育市場,不但收費昂貴而且教育質量參差不齊。有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七成的家長認為上學前班比較好,尤其是對孩子學拼音有幫助。這樣的現實要求政府嚴格推進免試入學政策,推進小學一年級“零起點教學”。
只有幼兒園、家長、政府合力才能真正做到入學準備去小學化。作為幼兒園務必要著眼于幼兒的終身發展,堅持一日生活皆教育的理念,用一日生活為入小學做好準備。讓興趣這位“最好的老師”陪伴孩子步入小學,入學準備科學化,讓孩子的學習成長后勁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