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4-10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春季氣候變化反復無常,晝夜溫差大。由于氣溫變暖,病毒、細菌相對活躍,而天氣忽冷忽熱,對免疫功能較弱的幼兒來說,很容易被病毒或細菌感染而患病。其中,最常見的癥狀就是發熱。
發熱本身不是一種疾病,只是機體對致熱原的正常生理反應。很多人認為發熱度數越高,疾病越嚴重,這種觀念是錯的。
一般認為腋溫37.5~38℃為低熱、38.1~39℃為中度發熱、39.1~40.5℃為高熱、>40.5℃為超高熱、腋溫低于35℃為體溫過低。
我國2016年版《中國0至5歲兒童病因不明的急性發熱診斷處理循證指南》指出:<3月齡≥38℃和3-6月齡≥39℃者,均提示可能存在嚴重的細菌感染。因此,孩子疾病的輕重緩急,家長要辨別孩子是“真”發燒,還是“假”發燒。
寶寶春季的三種“假”發燒
1、“假”發燒一:高燒不退是口腔潰瘍作祟
春季是這類感染性疾病的高發期,孩子往往因此發燒5-7天,同時還會出現臉色蒼白、情緒不穩定、惡心嘔吐、腹瀉等其他異常表現。由于小兒個體存在差異,發熱的表現也會存在很大的不同,用手觸摸四肢及額頭往往會誤認為孩子不發燒,最好以觸摸胸腹部感覺為準。這類病毒性感染疾病往往會并發細菌感染,應該及時給予治療。
2、“假”發燒二:感冒發燒手足卻冰冷
孩子可能本來因感冒而發高燒,可手足摸上去卻感覺冰冷,直到體溫逐漸下降以后,手足皮膚才又慢慢地熱起來。這是一種假冷真熱現象,3歲以下嬰幼兒尤為多見。假冷真熱的原因主要是小兒、特別是嬰幼兒的四肢血量少于內臟,由于供血不足,四肢本身就較成年人容易發涼。不少家長不了解這種情況,一發現小兒四肢發涼,就誤認為孩子受寒怕冷,馬上用厚衣棉被將孩子緊緊包裹起來,結果小兒的體熱得不到及時散發,體溫越升越高,甚至發生高熱驚厥或“中暑”現象。
因此,遇到孩子手足發涼時,如果孩子所穿的衣服并不少,就應想到可能是發熱的一種假象,這時可以用體溫表測量孩子的體溫;如一時找不到體溫表,可用手摸摸孩子的胸腹部和腋下,或面對面感覺孩子呼出氣體的溫熱度。
3、“假”發燒三:體溫突然升高其實沒燒
孩子在高溫環境中,或者運動過后往往會出現體溫波動。若僅有短暫的體溫波動,體溫在37.5℃-38.0℃之間,又沒有其他異常表現,家長可繼續觀察孩子的體溫變化,一般不需做任何處理。
春季冷熱交替 “真”發燒了怎么辦?
孩子成長過程中,許許多多的因素都會導致發燒,其中一些是生理性的,去除誘發因素就可以緩解,而有一些是病理性原因引起的。小兒發燒是小兒患病時的常見癥狀之一,它是身體與病原體做斗爭的一種反應。當體溫超過39℃即為高熱。高熱時小兒心血管負擔加重,消化功能紊亂,甚至出現煩躁、驚厥、昏迷。所以當小兒出現高熱時必須及時去醫院就診。
???????
由于兒童對發熱的耐受程度存在個體差異,所以處理孩子發熱的首要目標是改善孩子身體的舒適度,而不應單一糾結于讓孩子體溫正常。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房間溫度在25-27℃之間比較適宜。
2、脫掉過多的衣物: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建議使用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作為對伴有不適的發熱兒童的退熱藥,但二者不能交替或一起服用。
4、給寶寶用退熱貼:有助于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并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5、讓寶寶多喝水:以助發汗,并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溫馨提示:一旦發生以下情況應帶寶寶緊急就醫
①寶寶高燒39.5℃以上,物理降溫之后體溫也并不下降;
②寶寶高燒,出現無意識的現象;
③寶寶出現抽搐痙攣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