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5-24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手指是孩子最原始的玩具,但孩子不清楚每個手指的名稱。在小小的手指尖套上可愛的圓錐帽,跟著教師唱唱、說說、玩玩——孩子在這樣的活動中不僅能認識五個手指,初步了解它們的名稱,還鍛煉了手指肌肉的靈活性。
托班孩子正處于自我意識的萌芽期,他們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對自己的身體有著很大的興趣,他們用手抓握、拍打、撕貼、揉捏……雖然手指的精細動作尚不協調,也不一定能準確地說出手指的名稱,但手指是這一時期孩子探索世界的最重要途徑之一。針對孩子的這一特點,教師設計了小集體活動“大拇指”,通過觀察、體驗、操作、表演等環節,讓孩子在說一說、做一做、玩一玩中豐富對小手的認知。
“大拇指”活動來源于《2~3歲嬰幼兒教養活動(教師參考用書)》,在解讀教參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圓錐帽”的運用很巧妙。因為戴上帽子的手指可愛活潑,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引發孩子觀察手指的興趣,符合托班孩子的認知特點。而教師參考用書中的歌曲《大拇指,你在哪里》只涉及到一個大拇指可以邊唱邊動,其他的四個手指在歌曲中并未提及,所以我們將教師參考用書中的歌曲《大拇指,你在哪里》換成了童謠——《手指謠》,這首朗朗上口的童謠可以讓孩子邊念“大拇指、食指和小指”邊做手指游戲。
這一調整基于對托班孩子認知特點的了解。托班孩子以直覺行動為主,有意注意的時間非常短,《手指謠》更能引發孩子的興趣,同時能讓教師在“靜”的講述活動中有機地融入“動”的形式,讓孩子充分地活動手指,在愉快的游戲中認識大拇指、食指和小指。而教師參考用書中的歌曲《大拇指,你在哪里》可以放在后續活動中繼續使用。
本次活動不受時間、場地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有助于托班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體驗活動的快樂。
一、活動目標
在說說、玩玩中感知手指不同的名稱,愿意跟著教師開口說和講。
二、活動準備
適合套在孩子手指上的各色紙質圓錐帽(紅、黃、藍、黑、白)。
三、活動過程
環節一:變魔術
1.教師和5—6個孩子一起圍坐在地毯上,為活動開始做準備。
2.教師變魔術(將手放在背后,手指上套著畫有五官的紙質圓錐帽)。
3.重點提問:
●你們看過變魔術嗎?
●每個手指上都戴上了小帽子,這些小帽子都有不同的名字,跟帽子打個招呼吧。
(如小紅帽,你好!……)
4.觀察要點:對于“變魔術”活動孩子是否感興趣?孩子的視線是否能被變魔術吸引并好奇地注視。
5.小結:每個手指上都變出了小帽子,這些小帽子都有不同的名字:小紅帽、小藍帽、小黃帽、小黑帽和小白帽。
環節二:認識手指
1.教師逐一脫去帽子露出手指,孩子和手指打招呼。
2.重點提問:
●教師脫下大拇指帽子,誰露出來了?和大拇指打個招呼,大拇指,你好!
●依次露出食指、小指、中指和無名指,依次說說手指的名稱。
3.觀察要點:
●孩子是否愿意跟同伴說說自己手指的名稱。
●重點關注孩子對大拇指、食指和小指的獨特的外形特征是否了解。
●觀察孩子對中指、無名指的名稱是否有興趣。
4.小結:一個手媽媽有五個手指寶寶,它們最聽手媽媽的話。
環節三:表演手指謠
1.孩子圍坐一起看教師表演手指謠。
2.重點提問:
●你看到誰在表演節目?
●××手指是怎么表演的?誰來學一學?
3.觀察要點:
●孩子在教師念兒歌時的行為表現:邊聽邊玩,專注地聽,跟說詞句,邊看邊講。
●孩子是否能模仿教師念《手指謠》?能否聽懂兒歌內容并根據兒歌的內容做相應的動作?教師對做得好的孩子給予及時回應:你真棒、你的小手喜歡你。
●教師念童謠的速度應由慢到快,關注每個孩子的手指、語言是否跟上童謠的節奏。
4.小結:每個小手的本領都很大,表演的節目真棒!
環節四:小手本領大
1.重點提問:小手除了會表演節目還會干什么呢?
2.觀察要點:觀察、了解孩子對手的用途的認知經驗,引導孩子聯系已有生活經驗大膽表達。
3.小結:你們的小手真能干,會用勺子吃飯、穿衣、穿鞋、寫字、畫畫,還會表演節目。等我們再長大一些,小手會做更多的事情,所以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小手,讓它變成最能干的小手。
四、活動建議
1.在語言區內投放多套手指“圓錐帽”操作材料,便于孩子在有興趣的時候可以擺弄、操作,邊玩邊講,滿足托班孩子喜歡重復擺弄的需要。
2.可利用散步、戶外休息等時間,開展不同的手指游戲,讓孩子熟悉手指的名稱,并能熟練叫出其名稱,發展孩子手指的靈活性。
3.成人可以經常在家中和孩子一起玩手指游戲,既能鍛煉孩子的手指,促進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又能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附《手指謠》:
大拇哥大拇哥,點點頭。(左右大拇指相對彎一彎)
二拇哥二拇哥,彎彎腰。(左右食指向前彎一彎)
小妞妞小妞妞,拉拉勾。(左右小指勾一勾)
手心手背,心肝寶貝。(手心手背各拍一次,手臂交叉拍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