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_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_大象焦伊人久久综合网色视_欧美old老太妇

大型活動方案

到底誰才是催熟孩子的真兇

時間:2016-01-21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

   鐘凱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副研究員、博士

  最近,微信朋友圈里盛傳,說有媒體采訪了幾個醫生,根據他們的經驗和建議,列出了可能導致兒童性早熟的食品黑名單。加上幾年前北京某研所醫生開的單子,黑名單的隊伍可謂空前壯大,天上地下無所不包。

  今天索性把這些“嫌疑犯”都拉出來過過堂,既不能放過壞蛋,也不能冤枉好人。到底誰才是催熟孩子的真兇?

  燕窩、蟲草、人參、桂圓(干)、荔枝(干)、黃芪等

  這些食物列入黑名單的主要原因是它們都是大補、壯陽、發物等等,類似的東西還有不少,民間說法不一。

  很遺憾,這些概念從未被現代科學證實。目前沒有科學證據表明它們和嬰幼兒性別發育有關,既沒有毒理學、藥理學、病理學依據,也沒有流行病學證據。

  魚子、蟹黃、蟹膏、海膽

  這幾個都是水生生物的卵、生殖腺及其分泌物,大家擔心的其實是“激素”。不過,它們的激素含量比雞蛋低得多,為啥你吃雞蛋不怕性早熟?

  激素要發揮作用首先依賴“受體”,激素就像鑰匙,受體如同鎖,如果配不上對,激素再多也沒用。即使配對成功,還需要一系列的酶參與代謝調控。

  自然界物種千千萬,許多生命都受自己的激素調控,也要參與食物鏈的循環,越是高等生物,其激素和受體的配對就越專一。如果一種激素能輕易地跨物種發揮作用,生物界豈不亂套了?

  鵪鶉蛋、鴿子蛋

  鵪鶉蛋、鴿子蛋或其他鳥蛋在相同重量的情況下,總體營養價值和雞蛋差異并不大,只有個別維生素、礦物質有少許差異,但這與性早熟并沒有關系。各種蛋的激素水平大致相當,如果雞蛋不會導致人的性早熟,其他鳥蛋也一樣。至于“興陽”、“大補”等中醫概念,很遺憾無法用科學解釋。

  動物內臟

  動物內臟列入黑名單源于一些個案,比如一個孩子吃了一個牛腰子,很快出現亢奮、不睡覺等癥狀。實際上這樣的癥狀很可能是某種瘦肉精(比如克倫特羅)造成的,瘦肉精可以讓家畜多長瘦肉,同樣的飼料也能多長些肉。瘦肉精屬于β-受體激動劑,不過嚴格來講它是興奮劑而不是激素,和性早熟沒啥關系。

  動物內臟可以提供豐富的營養,比如蛋白質、鐵、維生素A,但其中的重金屬、藥物殘留通常比肉里多,尤其是肝腎。雖然內臟不宜多吃,但和性早熟也沒有關系。

  禽類、雞脖、鴨脖

  禽類的典型當然就是“速生雞”了。速生的原因并非“快速生長劑”、“促熟劑”,而是良種選育(大快型白羽雞)、優化飼料、良好養殖條件等因素。目前發達國家最好的養殖技術可以實現32-35天出籠,我們的“42天雞”已大大落后。養殖動物可能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并不會導致性早熟。

  雞脖、鴨脖里面確實有腺體,不過這跟激素、性早熟也不搭邊。雞脖子沒有淋巴結,脖子里那些顆粒狀的是胸腺。鴨和鵝在頸部有1-2對淋巴結,不過這些腺體在皮下肉眼可見,一般外面賣的雞脖、鴨脖已經去掉。

  鱔魚、螃蟹、肥美的水產

  有傳言說鱔魚是喂避孕藥長大的,螃蟹也是喂避孕藥的,各種長的肥美的水產都是喂藥的,甚至有說螃蟹是打了激素針。

  首先,給人用的避孕藥,動物吃了沒用啊。再說長得肥美跟吃避孕藥有啥關系,主要是養殖技術好,舍得給優質飼料啊。

  鱔魚確有“變性”的現象,小時候都是雌性,生一次孩子就變雄性了,它就這樣,不需要用激素。真要是用了激素,反而死得快。

  螃蟹打針也是荒唐得很,活螃蟹打完很快就死,何況一個一個打針你不累啊?這一傳言可能主要來自螃蟹運輸過程中受擠壓,導致螃蟹殼被爪子戳出小孔。也不排除個別商販為了短斤少兩,給死螃蟹殼里面打水,總之是跟性早熟沒關系。

  有些誤傳來自于水產抗生素,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不過抗生素不是激素,不會導致性早熟。

  蜂蜜、蜂王漿

  但凡動物產品都會有極微量的激素,要不然動物怎么生存呢?蜂蜜、蜂王漿也不例外,但到底是什么激素,有多少量呢?其實蜂蜜和蜂王漿中激素極少,而且這個量比雞蛋里的激素都低得多。為啥吃雞蛋不擔心,喝蜂蜜就擔心呢?

  蜂蜜和蜂王漿里面會有花粉,花粉相當于植物的精子,里面也會有微量的植物激素,不過這些激素顯然是不會對人起作用的。

  牛初乳

  相關行業曾在2009年對牛初乳中50種激素含量進行測定,結果與普通牛奶并無統計學差異,當然也有數據說牛初乳里的激素水平是普通牛奶的5-10倍。但是,相同類型的激素,人奶尤其是人初乳一般高于普通牛奶和牛初乳。如果牛初乳(或牛奶)中的激素可以導致性早熟,那豈不是母乳喂養的孩子個個都要性早熟了?

  國家規定嬰幼兒奶粉中不得加入牛初乳,主要原因不是性早熟,而是初乳的品質不穩定,產量低,不利于規范化生產。而且嬰幼兒吃普通奶粉就足夠了,牛初乳這個噱頭會讓家長掏冤枉錢。

  嬰兒奶粉

  嬰兒奶粉導致性早熟的報道挺多,各大品牌都出現過,最有名的是圣元。當年衛生部組織了一批專家進行研究,對圣元樣品的檢測表明,圣元奶粉里的雌激素遠沒有母乳多,孕酮水平也和普通牛奶、母乳相當。最后包括醫生在內的專家組綜合判定,當初報告的幾個案例都是個案,并不是由奶粉引起的。

  理論上講,如果某一種暢銷食品會導致性早熟,那就不會是零星個案,而應該是時間上相對集中、空間上四處開花的暴發態勢。其實這一邏輯不僅限于奶粉性早熟,對其他個案均如此。

  大豆及其制品

  大豆含有大豆異黃酮,是類雌激素,所以上了“黑名單”,豆腐、豆漿、豆干、大豆蛋白粉等等都成了嫌疑犯。其實大豆異黃酮含量相當低,更何況它只是類激素,和雌激素比起來作用差很多,正常食用不僅不會導致性早熟,還可以提供很好的營養。

  其實更簡單的辦法是看豆腐坊老板的孩子有沒有性早熟,他們是吃豆制品最多的。

  炸雞、薯條

  有人說反復煎炸的油會氧化變性,產生很多有毒化合物,所以會導致性早熟。這么說來,早餐攤點的炸油條更容易導致性早熟才對,畢竟連鎖快餐店對煎炸油的質量還是有控制的。不過,氧化變性和性早熟怎么拉上關系的?你的化學老師和生物老師可能會抱頭痛哭。

  當然,油脂攝入過多導致的肥胖是性早熟的高危因素,因為脂肪會促進雌激素形成。有的案例中,肥胖男童的雌激素水平竟和成年婦女相當。

  碳酸飲料、功能飲料

  媒體報道曾有小孩子特別愛喝可樂,結果性早熟。碳酸飲料本身并不導致性早熟,有幾個孩子小時候沒喝過汽水的?問題是如果用含糖飲料代替水,里面的糖會導致肥胖,進而誘發性早熟。就算不是碳酸飲料,用純果汁或果汁飲料代替水,一樣會有問題。

  至于說功能飲料多含有激素,這可真是赤裸裸地造謠了,一些號稱提神的飲料只是加了咖啡因而已。當然,目前市面上的功能飲料也常常是含糖的。

  奶油蛋糕、漢堡

  這個就不多解釋了,主要原因還是吃太多導致肥胖。就算你不吃它們,換別的高能量食物拼命吃,照樣有問題。

  反季節蔬菜、水果

  反季節果蔬是科技和物流的進步,比如冬天也能吃到大棚里種植的草莓,或者從海南運來的西瓜,冷藏保鮮技術也大大延長了果蔬的供應期。

  咱換個角度想,東北過去到冬天只有白菜、土豆、大蔥等極少數的冬儲菜,現在基本上菜場一年四季都有各式蔬菜,請問東北娃性早熟了沒?

  催熟的水果和蔬菜

  不是所有水果都能催熟,只有“呼吸躍變型水果”可以,比如菠蘿、香蕉、芒果等。水果催熟主要使用“乙烯利”,它的作用是釋放乙烯,用量不能大,否則水果很快就會爛掉。

  很多水果在成熟過程中也會釋放少量乙烯,所以民間才會有“蘋果和生柿子放一起”的竅門。催熟水果就能催熟人,你真的想多了。

  蔬菜催熟傳得最多的例子就是黃瓜,有的說是噴避孕藥,有的說用生長激素。避孕藥其實是訛傳,黃瓜上面用的叫植物生長調節劑,也可以叫作植物激素、植物生長激素,但植物激素在人身上沒有“受體”,也就是找不到“開關”,所以不會引起性早熟。

  類似的還有無根豆芽使用的赤霉酸,它也是植物生長調節劑,許多植物種子和幼苗里會天然產生。

  其他

  還有許多東西因為醫生發現某幾個患者都用過、吃過,于是就上了黑名單,比如某研所“黑名單”,這里不再一一解釋了。

  需要說明的是,“某個孩子喜歡吃XX,而且性早熟了”也許是事實,但得出“XX導致性早熟”的結論至少需要回答:吃XX和不吃XX的孩子發生性早熟的概率是否有顯著差異?很多性早熟的孩子還都吃米飯呢,咋沒人懷疑米飯?

  醫生成天接觸的都是病人,用統計術語描述就叫作“偏態分布”,憑經驗和感覺得出的結論往往是失真的。如果用“寧可信其有”來辯護,那你啥也別吃了。如果讓全國所有和兒童性早熟有關的醫生每人開一個單子,我真懷疑還有沒有孩子能吃、能用的東西。

  導致性早熟的明確原因:

  1.腦部和其他機體病變、腫瘤;2.營養過剩以及由此帶來的肥胖;3.看太多包含性暗示的畫面或愛情動作片;4.誤服藥物,比如避孕藥;5.開燈睡覺。

  預防性早熟的建議

  1.從小培養孩子谷物、蔬菜、肉蛋奶的合理搭配,不要以為高蛋白才是好食品。

  2.不要讓孩子把果汁、飲料當水喝,避免能量攝入過多。

  3.多陪孩子玩耍、運動。

  4.盡量不給孩子吃營養保健品,沒有“藍帽子”標識的更不能吃。補鈣補鐵補鋅補腦請遵醫囑。

  5.家長如果有吃口服避孕藥的,一定放好了,孩子的好奇心是什么都敢翻出來吃的。

  6.盡量不要在小攤販那兒買價格低廉的塑料玩具。

  7.如果出現性早熟跡象,要到正規醫院就診,不要盲目懷疑食物。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