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行為比真正傾聽孩子的心聲,并及時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做出正確的反應更能樹立孩子的自尊了。所謂傾聽和反應,最顯而易見的方式就是交流。恰當而良好的溝通交流,對于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和他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及時準確把握孩子的思想、情感,都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呢?
一、 不打斷地傾聽
相比而言,我女兒更喜歡與我交流,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用女兒的話說就是:“爸爸不認真聽我說。”靜下心來,集中精神,耐心地聽孩子說話,這是開始良好溝通的前提。在孩子說話期間,最好不要打斷他,而應該用期待的眼神,欣賞性的語氣詞及鼓勵性的肢體語言引導孩子說得更多,更深入。在孩子講述完一件事情后,不要立刻做出反應,急于對孩子的話進行總結,而要對孩子話中涉及到的問題和事情與孩子一道進行思考,最好能激發(fā)起孩子表達的欲望,由他率先發(fā)表對事情和問題的見解和看法,如此一來,交流的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二、站在孩子的角度進行交流
很多家長都習慣于以自己的視角取代孩子的認知,諸如“你怎么這么淘氣哪?”“你的腦子咋就不開竅呢?”“就知道哭,膽小的家伙!”等類話語便是如此。如果家長以這樣的認知方式與孩子溝通交流的話,便失去了產(chǎn)生共鳴所需的思想基礎,孩子當然不愿意再和你交流下去了。家長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這個年齡段的人,明白他的淘氣、不開竅、膽小都是正常的。
三、聽出孩子沒說的話
一些家長常常忽略了,即使是孩子,他也有自己的“心眼”,并不是每次都肯將心里話全盤拋出來的。孩子隱而未說的,往往比已經(jīng)說出來的更重要。因此,在交流時,不僅要認真聽,更要仔細觀察孩子的肢體語言、手勢、聲調、表情等,幫助自己準確揣摩、判斷出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四、恰當?shù)鼗貞?/span>
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尤其在沒有確切判斷出孩子的真實意圖之前,不要簡單、敷衍地對孩子說:“你好像很不開心。”“你有什么煩心事瞞著我吧。” 其實,孩子通過話語以及肢體語言不僅告訴你他很煩,而且也告訴你了他煩心的原因,你的回話會讓孩子認為你根本沒有認真聽他說,因而不愿意再和你更深入地交流下去。正確的能夠促使孩子與你更深交流下去的回話應該是這樣的:
“你能給我舉個例子嗎?”
“看起來你真的不喜歡……”
“事情發(fā)生時,你是不是很擔心?”
“聽起來很有趣,你能說得更詳細點嗎?”
“這件事情對你很重要,對吧?”
五、說的技巧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聽出孩子隱而未說的話語,引導孩子談論的更多,更深入,并不表明你認同和贊成孩子所說所做的一切,家長的責任就是要讓孩子明白哪些言行是正確的,需要發(fā)揚的,哪些言行是不恰當?shù)模徽_的,要避免、克服和改正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和孩子講述這些道理時,一定要講究說話的技巧。不要使用譏諷和祈使的語句。如:“你還知道該做作業(yè)了?”“別玩了,睡覺去!”不要使用最常見卻最要不得的“我”句式,如:“我都快被你吵死了,關掉那音響!”“我最討厭說謊的孩子了!”盡可能使用切身例子,如:“我小時候,也喜歡睡懶覺……”“我也犯過和你一模一樣的錯誤。”
認真地聽,有技巧地說,恰當?shù)胤磻褪桥c孩子溝通交流的關鍵。
供稿:王方 校對:李楠